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本)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关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问题

  • 完整问题:关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问题
  • 好评回答: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明确呀?这个题目太广了!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大烟气量怎么求

  • 完整问题:
  • 好评回答:Q=v*s*60(m3/h)Q-处理风量(m3/h)v-过滤风速(m/min)s-总过滤面积(㎡)
  • 含苯车间的净化系统吸附床设计

  • 完整问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题设计
  • 好评回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河北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本科生必修专业课之一。课程共8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0学时,实验20学时。课程建设的目标是:(1)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课程的经验,将本课程建设为知识体系完善、内容前沿新颖、手段多样现代、方法开放创新的国家一流水准的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综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带动相关课程建设。(2)形成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课程组人员相对稳定,具有鲜明课程特色,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与科研并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院校各级领导和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03年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5年来,课程组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改进考核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具体内容及进展情况如下: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课程组采取“在职定向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课程组的学历层次,保证了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目前,课程组已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定向培养博士2名,引进博士1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2名,建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的师资队伍。(2)追踪本学科科技发展前沿,更新优化课程内容和体系 密切跟踪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时时更新优化课程内容,摒弃了部分陈旧教学内容,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对大气污染控制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调整,形成基础理论部分、基本原理部分、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颗粒污染物控制和气态污染物控制等几大模块,删减陈旧内容,避免或减少课程间的重复,有些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授课突出重点,力争做到“少、精、宽、新”。 完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修订再版,对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新的尝试,反映了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最新进展。实验教学环节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同时,将任课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了课程(如:GR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恶臭气体净化等),利用课程组教师的科研优势又增加了开放试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新构建的教学体系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任课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分别采用讲授、师生互动、自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开发和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提高学习效果,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灵活性,加深学生对控制工艺和设备结构的理解。充分利用河北科技大学的网络课堂,给学生提供国际上最新的综述性文献,在网上发布与课程相关信息和资料,随时进行网上答疑。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组织编制并适时优化该课程的多媒体自学课件。 (4)建设面向21世纪课程立体化教材体系 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为基础,完成了例题习题集、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自学课件和试验指导、课程设计的编写。形成一套立体、多元的教学体系,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5)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稳定、独具特色的课程训练基地。 结合理论课教学配套开设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在学校资金经费的支持下,将原来以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开放式和研究型的教学试验。实验系统由原来的独立单元改为接近实际的复合单元,在原有实验设施的基础上陆续购置了数据采集多功能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装置、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实验装置、机械振动布袋除尘实验装置、不锈钢有机废气吸附成套实验装置、烟气脱硫成套实验装置等,并结合科研成果设计制作了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实验装置(GR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探索出“验证性实验、录像观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及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强化综合性实验、开放实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强化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的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普遍对开放式教学实验有兴趣。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对实践环节提出了分段式针对性的实习方式,在原有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认知实习环节,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认知实习、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及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6)坚持研究型、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启发式课堂讨论,研究式专题作业,加强案例分析,做到因人施教。在课堂上实行开放式教学,2-3名学生自由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兴趣,自选题目,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和创新环境。近年来课程组指导大学创业大赛,获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一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一项,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05、06级本科生完成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活动多项。 (7)改进作业与考核,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历年习题对校内外公开,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的要求和重点;提高作业、实验、和师生互动环节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体现全过程考核。 (8)通过一系列教改措施,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 为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课程组经对实践环节采用分段式针对性的实习方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授课的实际性和趣味性;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了试验条件;毕业环节与科研相结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教学科研得到协同发展,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程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针对基地情况使科研教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对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课题负责人任爱玲主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教学示范课程。截止2008年底,课程已开设27年,授课学生2千余人,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骨干。课程组在做好本校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为兄弟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帮助,近年来,先后有十多名外校老师到校进修学习,2008年,协助国际合作处完成《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援外培训班中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内容的英文培训工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