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药品暴利链:这些药品,正在掏空14亿中国人的钱包

采访冀连梅之前,我从没意识到:
一个关乎生命安全的职业,竟被我们忽视了这么多年。
周五的下午,我们和冀连梅约在她的办公室采访。
她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资深药师,也是“问药师”平台的创始人,曾任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她在北京朝阳区的写字楼里,租了一间共享办公室,能容纳两人办公。
这个规模,和她轰动的行业影响力对比,有点过于出人意料。
见她的时候,她正在奋笔疾书写作公众号文章,和一位医生在网络上“论战”。
(采访间隙,冀连梅抓紧时间与同事讨论工作)
争论点聚焦在一个专业的医学问题:
孩子汗湿了衣服,不及时换,会不会感冒。
几天前,医生发文科普,认为不用担心感冒;但冀连梅认为,孩子汗湿后不换容易感冒,这是生活常识。
但是,医生再次发文,质疑冀连梅提到的常识缺乏论证。
采访过程中,她的同事打来电话,希望她在文章中详细论证下这一生活常识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反驳对方。
但她很有自信地说:“你不要被对方误导,陷入对方的圈套。”
她认为,当前在“孩子穿汗湿衣服不换会不会感冒”没有可靠证据的时候,提供论证没有实际意义。
看到她如此认真地进行论战,我忍不住问:“您要是不回应会怎么样呢?”
冀连梅说:“我与对方没有个人恩怨,我只是不能容许误导孩子家长。”
冀连梅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对药师的认知。
过去我一直以为,药师就是在药房“抓药的”,
只负责按照医生的药方,把药交到患者手上。
直到朋友告诉我,冀连梅作为药师,近乎凭借一己之力,
揭发药品行业黑色盈利链,甚至遭到死亡威胁,
我才重新认识这个职业。
这也是我决定采访她的原因。

被误读的药师
生活中,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药师的存在呢?
冀连梅解释,这和过去的医疗体制有关。
按照国际惯例,
药师,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中梁砥柱。
他们和医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专业上是相互补充的。
医生擅长看病,他们可以判断患者具体得了哪一种病。
而药师擅长用药,可以告诉患者,吃什么药有效,怎么吃更安全。
冀连梅进一步解释:
“药品如同治病的武器,这件武器的各项性能是否适合具体的患者,药师更为专长。药师学习了更多药物知识,比如药物的研发、生产,药物如何在人体内被吸收、代谢,以及最后排除体外等。”
那医生和药师具体如何互补呢?
冀连梅说正确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先找医生看病,医生给病人开药方;
然后药方先交到药师手里,他们判断医生用药是否合理;
如果医生用药存在问题,药师会告诉医生,哪里不合理,修改处方。
确认无误以后,药师才把药送到病人手上。
但在国内,药师的作用,被体制束缚了。
“药师对医生用药的监督功能, 在国内只停留在法律法规层面, 规章制度都有,但事实流于形式。
这和我们过去的体制有关。 我们过去采用‘以药养医’的体制, 医生的部分收入和开出的药品挂勾。这种情况下,药师没办法充分干预。”
因为过去“以药养医”的体制,中国药师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作用得不到发挥。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出现如此多用药安全问题。
为扭转这一局面,冀连梅干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差点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
一场与药品暴利的对决
2017年12月,冀连梅发文揭露:
被誉为儿科“神药”的匹多莫德存在暴利盈利链。
匹多莫德药品包装上显示为免疫调节剂,
近乎“无所不治”。
可她通过搜索文献发现,
这款药相关研究不足,不少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这对临床并没有实际指导意义,无法证明它对于人的安全性。
但在国内各医院,它的年销售量达40亿元。
而且,为这款药买单的,绝大多数是儿童患者。
对于这款药的药效,不但患者不了解,
医生也不一定了解。
因为医生更专注于诊断,他们不一定查看原始文献;说明书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开药。
于是冀连梅就呼吁行业主管部门,
应该监管匹多莫德,修改药品说明书。
2018年1月,主流媒体跟进了冀连梅的呼吁,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很多医生也发声支持,认为:药效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家应该增强监管。
这样的呼声,
让匹多莫德药商的利益链受到剧烈震动。
很多药商开始在网络上发文抹黑冀连梅,说她是个自称“第一药师”的骗子,指责她靠“揭黑”谋利。
甚至有药商威胁她的生命安全。
这给冀连梅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她决定在网络上和药商对战,一一反击药商的抹黑和质疑。
就在黑白未明、冀连梅将要被塑造成“江湖骗子”的时候,
药监局跟进了冀连梅的呼吁,修改了药品说明书。
这对于冀连梅来说,无异于一份官方正名。
这次风波之后,她一战成名,让更多人认识了药师这个行业;
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被用药误区伤害的中国人
在“以药养医”制度的影响下,
中国人普遍缺乏用药常识,也缺乏问药习惯。
尤其在妇女和儿童用药方面,冀连梅发现:
人们有太多用药误区正在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不论走到哪里,她都抓住机会给老百姓做用药科普。
此次采访,她也特意总结了几种误区,希望引起老百姓重视。
误区一:把阿莫西林当成消炎药吃
中国老百姓感冒发烧时,习惯性地把阿莫西林当消炎药吃。
但很多人不知道,阿莫西林和头孢都是抗生素。
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后将没有药物能治疗细菌感染了。
误区二:滥用病毒唑,导致胎儿畸形
人们经常把利巴韦林当感冒药吃,但是冀连梅一再强调:
利巴韦林不治感冒!
而且,临床已证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服用利巴韦林,
如果停药后的六个月内女方怀孕,
都会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到那时,是否保留胎儿,就变成一个艰难的选择。
误区三:给儿童服用成人药后患无穷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服用自己觉得有效的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
认为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
但冀连梅提醒,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儿童的肝脏、大脑都还没发育成熟,服用成人药即使减量,也会损害孩子机能。
误区四:迷信中药无毒无副作用
家长经常给孩子选择中药治病,认为重要副作用小。
实际上,中药缺乏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
但是,“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
冀连梅提醒家长们要谨记:是药三分毒。
误区五:过量服用保健品,导致儿童中毒
冀连梅发现,保健品厂商为了吸引儿童,会把保健品做得像糖一样好吃,这导致孩子很容易服用过量,出现中毒现象。
之所以会存在这些误区,是因为过去的医疗体制,导致全面缺乏对药品的敬畏之心。
2017年,国家已经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我们也是时候进行一场“用药安全”的观念革新了。
这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责任心。
争议与生命安全
为了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用药知情权,冀连梅集结全国优秀的药师,创办问药咨询平台,给老百姓提供问药服务。
她也继续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用药科普。
不过,在冀连梅名声大震的时候,关于她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有人质疑她只是“网红药师”,但在我看来,
比起具体的用药咨询服务,冀连梅更大的意义在于:
她在不合理的药品盈利链上打开了一个豁口;
也提升了中国人的用药安全意识,在用药时更为谨慎。
过去,我也没有安全用药的意识。
日常生活中得了小病,总觉得去医院看病拿药太麻烦。
所以就按照过去的经验,去药店或者购药app上直接买一种药,自行服用。
但实际上,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也存在安全隐患。
采访完冀连梅我意识到:
学习用药常识,吃药前咨询药师,
其实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或许很多人觉得小题大做、麻烦,
但是,生命健康问题,难道不是最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的吗?
我们曾经经历过“医生开药、病人吃药”这样绝对简单、轻松的时代,
但结果是什么,我们都知道。
就像《我不是药神》里说的:
人间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
敬畏药品,谨慎用药,
应该是我们致敬生命最好的方式之一。
为了普及中国人的用药素养,冀连梅最近又推出了一本新书《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希望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更全面的安全用药指南。

欢迎关注【冀连梅药师】
获取更多专业、权威、实用的用药知识
一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用药安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