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之遗憾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https://www.elsol.com.ar/notre-dame-los-bomberos-no-aseguran-poder-salvar-la-catedral)
01
十几年前,我在城市设计的课本上读到下面这张图,一开始读不懂,读了很多很多遍以后,才恍然大悟。这句话不仅是在提醒设计师所肩负的责任感,还提醒着我们对历史要尊重,它们依然在左右着人群的方向,提醒后人不要自大。
画中是牛津的建筑,那座城市每一栋老建筑都拥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越老,它们越屹立。当然,当年的我只是浅层的理解,但每到一个欧洲城市旅游,我就会想起这幅画,会告诉自己:“它们都是几百年的建筑,无论后世如何风云变幻,它们都是这么的亘古不变啊,甚至还规定着我们后人的行为习惯,左右着人群的攒动方向。”建筑没有生命,但它是一个强介质,沟通着前人和后人。后人如若能产生出跟环境共鸣的情感,那这个建筑就是弥足珍贵的。
02
前段时间听朱青生的艺术史。他提到艺术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作者就在意欲打造成艺术品,另一类本身可能只是普通的一件作品,因为承载了先人的活动,承载了历史的事件,承载了风云,日渐充满魅力,日渐珍贵。

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一座可以与全世界共鸣的建筑。
今天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发出遗憾的感叹,很少有人会说这与自己毫无相干。正是因为巴黎圣母院带着它的沧桑与世界在对话,也因为我们普通人首先把自己当做世界中的一份子在跟它对话。
其实,这种历史遗憾也不是第一次了,也不是巴黎圣母院独有的。近有巴西的国家博物馆,远有我们的圆明园,如果百年前有网络舆论,历史都要被改写。17世纪伦敦大火,据说只是因为一个面包师忘记关炉子,烧掉了圣保罗大教堂,却烧来了英国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东京大火,几近被屠城,烧来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巴黎圣母院自己本身17、19世纪都动过大手术,我们看到的圣母院,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圣母院并不是同一个。想到这些历史,我们才会跟建筑环境产生共鸣,否则的话,也不过就是进教堂歇歇脚的游客而已。
(16世纪的巴黎圣母院–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aris;_The_Hotel-Dieu_an_Notre_Dame._Wellcome_M0011668.jpg)

(十八世纪的巴黎圣母院–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D_de_Paris_le_parvis_vers_1750.jpg)
所幸的是,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许多历史建筑,都在数年前完成了3D数字化扫描工作。也就是说,重建并不是问题。可能我们会感叹重建的并不是同一个啊,但,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而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进程之中的一行代码。
(15世纪祈祷的人们–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is_in_the_Middle_Ages#/media/File:La_Descente_du_Saint-Esprit.jpg)
(今天祈祷的人们–
https://www.elsol.com.ar/notre-dame-los-bomberos-no-aseguran-poder-salvar-la-catedral)
03
如巴黎圣母院一样的哥特式建筑,在当年也是为了迎合当时建筑界宏大又独特的叙事需要;就像我们现在在城市里见到的各种庞大大物超级建筑,在建造的原始诉求也即甲方意志上,没什么两样。未来的重建,也不可能是修旧如旧。窃以为,只要是反映了历史宿命感的,只要是认真细致去建造的,都是好的建筑,甚至是艺术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信了宿命,就没什么可惜的。
我们可惜的,也许更多不是巴黎圣母院没有了。可惜的大概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都没有受到过如此摧残;现在由专门的从事历史保护的设计事务所精心维护着,用着如此丰富的高科技技术,它却莫名其妙的——或许也只是像面包师忘关炉子一样的轻易——只剩渣渣了。
我们可惜的,是对于现代的人们鲜有敬畏感的愤怒,亦是对如今不再那么优雅有序的欧洲所感生出的遗憾。甚至担忧的仅仅只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再也看不到如此集中的可以在现场与历史对话的城市环境。
04
可是回头想想,何止是我们的孩子无法感受巴黎圣母院之美,我们曾经去过的又何曾珍惜过那个对话机会?
当我路过的时候,也仅仅是路过↓
十几年前我走到门口,因为读不懂,连免费都能看的大堂,都不曾有欲望踏进去。那么,如今它没有了,又有什么好遗憾呢?
金碧辉煌的凡尔赛,我能记住的只有一条镜子长廊;价值连城的卢浮宫,除了胜利女神带来的震撼就再也没有心灵的波动。
普通如你我,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好好参与进去,遗憾的怕只是浪费了时间和旅费。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意识到的是:来到世间短短百年,匆匆忙忙,就算渺小到无法改变进程,也要珍惜历史给予我们的参与进程的围观机会,不再像她妈妈那样匆匆不自知。
认真的围观,学好历史带着功课围观,只有参与进去,才会看到其中的精彩。
总要努力去当一行闪光的代码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