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庚子抗疫居家记事(四)

08
“如果一件事的因已经开始,它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果,被特定的文化或文明局限及牵制的整个过程,这可以称之为命运。”——贾平凹《古炉后记》
自正月初二到旬阳始,便整天蜗居在家里。
起初,每天抱着手机刷微信、看新闻,担心病毒和瘟症,先看武汉的、湖北的,再看国内的、国外的,然后关心陕西的、安康的、旬阳的,每天新增了多少确诊的、疑似的、病亡的,离得远的,倒还罢了,最担心的便是安康的、本地的。给友人打电话、发微信,问候不再是“你好”,而是“小心、注意”,互道珍重,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畅想着等疫情过去,一起去美豪嘉悦去月满大江班花串串去安康麻辣烫去宋家岭滨河公园去王家山李家台嗨翻天,把疫情留下的空白塞的满满当当,把逝去的单调乏味找回来涂抹得五颜六色。
但想归想,每天还要在家坚守,要面对现实。于是放下手机开始忧心84消毒液、75%的医用酒精与一次性医用口罩无处可买,电梯里看见戴N95的莫名就有些嫉妒,看见邻居大妈没口罩用衣领捂鼻子嘴巴又会担心和心痛……纠结于什么时候洗手、什么时候出门、怎么样才敢出门,在家除了吃饭睡觉还要做些什么。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媒体信息,甄别香油抹鼻孔和集体吃鸡蛋的谣言,也懒得在夜半起床抢购双黄连。惶恐于小人物的逃离与挣扎,敬佩于逆行者的勇敢和担当,愤怒于自私者的丑陋和龌龊。于是时而提心吊胆,时而怒发冲冠,时而信心满满,时而惴惴不安。想记录些东西,却难以拼凑成篇。
于是在每天做好统计报表的同时,看完红柯的《生命树》后,又拿起贾平凹的《古炉》来看,缓解焦虑和抑郁,让自己穿越时空,进入一个没有病毒人声嘈杂的空间。
初看几页,只觉乡村俚语,人物、行事粗鄙,不堪入目,荒诞恶心,几欲弃之书筐。隔几日,复又翻出,断断续续遂页读将下去,至看到文革时期,竟至心系手牵,不能释怀。于是早起晚睡,心神随了书中人物沉浮苦乐。将完结时,又希望可以再多写一些,便有意放慢了速度。但也只半月,便将七十万字厚厚的一本小说读完了,连后记部分,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两遍。
小说所写,只是一个偏僻村庄的文革故事。一些平凡的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裹挟,人性的善恶便暴露无遗。同一个村子,原本朝夕相处的一些人被另一些人活活打死,打死人的最终又被拉来公审和枪毙。无冤无仇的近邻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想来真觉得荒唐可笑。可仔细想想,历史上这样的事还少么?也许,人世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人生真是可怜,世界真是荒谬啊!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妖魔的不仅仅是自己。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把握,就如同这次汹涌而来的疫情——这绝对是2020年的黑天鹅和灰犀牛。有个人在2019年偶然吃了一只蝙蝠,便有了这场波及全球的瘟疫。这是天灾,也是人祸。还有人说是命,是运。
危机危机,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危险;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是机会——前提是,你能够活着,等这场疫情过去。

你别来,我无恙——疫情中的庚子春节记事(一)
你别来,我无恙——疫情中的庚子春节记事(二)
你别来,我无恙——疫情中的庚子春节记事(三)
——END——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