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婆婆|冷吃鱼:一条有故事的鱼

这是一条鱼和四辈人的故事
一个传承的故事
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故事
荷塘
月色
百年前的一个初夏,阳光明媚,在四川自贡一个很小的小镇——仙市码头上却早已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了。原来,今天是这个小镇上的盐商嫁女。
外婆出嫁前生活的地方——釜溪河畔的仙市古镇
就这样,盖着红盖头的新嫁娘踏上了停在釜溪河畔的木船,顺着水路,带着身后绵延十里的嫁妆,带着父亲的希翼与祝福,带着母亲的不舍与手艺,去向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资州(现资中县),那里,是她今后生活的地方,那里,她将撑起一个家。
她就是我的外婆——罗灵文。
仙市古镇的夜晚一如百年前般静谧安详
盐商家大多有私厨,也有家传菜肴。外婆成长的地方是盐帮菜的发源地,其中的冷吃兔,麻辣牛肉非常有名。仙市近水,餐桌上时常会有河鲜,外婆喜欢吃鱼,尤爱母亲做的一道鲫鱼,三两左右的鲫鱼细刺繁多,别人避之不及,可在母亲的手中做出来却最是鲜美,也无细刺的烦恼,每每总是连鱼头也吃得干干净净。聪慧且手巧的外婆跟着母亲学会了很多菜,这道菜外婆学得尤其认真,二十几味香辛料,各自的比例是多少,各道工序的时间、火候、顺序等等,直到她古稀之年也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古树 老街
静静流淌的釜溪河
见证着千百年来的聚散
青砖 黛瓦
傲然屹立的大宅院
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兴衰
外公家姓匡,匡家在资中也算名门,外公的父亲匡天祥是德高望众的袍哥,在沱江边上有烧坊,漏棚等产业,家境殷实。因为没有分家,家中有专门的厨师,平时并不需要外婆亲自做饭,但是各自的小家还是都配有小厨房的。渐渐地,这道菜让匡家上下赞不绝口,成了匡家年节时的必备菜。
外公家的祖屋——沱江河畔的李家花园
数十年来,被匡家称为冷吃鱼的这道菜一直为家宴小吃,未入江湖。
那个时候,出嫁的女儿不可能随时都能回娘家的,思念母亲了,外婆就做上这道冷吃鱼,陪着丈夫和孩子们,再慢慢讲一讲娘家的往事,讲一讲母亲的手艺。
这里承载着外婆的青葱岁月,那些或喜悦欢笑,或痛苦悲伤的故事如同这中西合璧的老宅般,虽已久远,却一直清晰鲜活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
后来,外界的更迭,夫家的巨变让日子渐渐艰难起来,更是让娘家变得遥不可及。外婆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靠着做些果脯,或是为别人做些针线活来养活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不管日子怎样的艰难,外婆总是会尽可能地想办法买点鲫鱼回来,有时候三五条,有时候一二条,看着孩子们吃得兴高采烈,听着儿女们稚嫩地问着各种问题,外婆总会轻轻地说起仙市,说起釜溪河,说起母亲怎么教她做这道冷吃鱼,也说起外公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外婆眼里的鱼不再只是鱼,而是深深地思乡之情,以及浓得化不去地相思……
向上是思乡
向下是思念
再后来,儿女们也都各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外婆开始天南地北地忙碌起来……
从釜溪河畔来到沱江边的匡婆婆冷吃鱼
在那段什么都需要凭票购买的日子里,每到周末如果我们起床没有见到父亲,就知道父亲是去钓鱼了,每次都会充满期待地盼着父亲回来。当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响起时,就会第一时间冲过去看父亲的鱼获,有收获的时候就是我们家“打牙祭”的日子,如果有如我们手掌宽的鲫鱼时更是会高声喊起来:妈妈,今天有鲫鱼,可以吃冷吃鱼了!因为,从小我们就知道,只有三两左右的鲫鱼做出来的冷吃鱼才是最好吃的!每次,妈妈做这道鱼的时候,都会对围着锅边不肯走的姐姐和我说起外婆做鱼的场景,说起鱼要怎么去腥,怎么做鱼才不会烂,香辛料要什么时候放味道才刚刚好……有时候也会说起外婆家的事,说起外婆家乡的釜溪河以及当年那十里红妆的气派。
我们把旧时光,老故事,传家的秘密,慢慢煮进鱼的味道里,用温暖的手,做有温度的鱼。
这是一条温暖的鱼,一条有故事的鱼!
生生世世,朝朝暮暮,
最美好的事不过遇见你!
我在『匡婆婆海鲜茶泡饭』等你!
饿了么
美 团
撰文|黄红
摄影|冉玉杰 刘乾坤 小狄
编辑|风舞蝶
和我们一起走进四川
【远流视觉】品过新津鱼,才知成都味
【远流活动?广汉味】谢泥鳅:正宗的农家味道
【远流活动?广汉味】杏花林农家乐:品味冷水鱼的美味
【远流活动?广汉味】鱼塘湾:这样制作的耗儿鱼你肯定没见过
为吃行走:老渔家河鲜的滋味





带 你 走 遍 千 山 万 水 陪 你 品 尝 千 滋 百 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