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语文(二)——精当的穿插引进

所谓穿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伴随教学主线有意地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某些知识内容,或有机地增加一些活动片断以调动情绪、调节节奏、延伸深化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艺术。
穿插,从内容上看,有引语穿插、背景穿插、典故穿插、资料穿插、语法穿插……
穿插,从作用上看,有知识性穿插、调节性穿插、活动性穿插、欣赏性穿插、情感性穿插……
穿插的精当,要符合这样一些规律:
一、穿插的目的,要明确
穿插,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好像是废话,可是,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确实有着背离教学目标的旁征博引,有着游离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不少老师的语文课,语言欣赏成了音乐欣赏,亲近文字成了观看录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如何使用穿插手法,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穿插介绍李煜的生平,尤其是他由皇帝沦落到阶下囚的特殊生活经历;
方案二,形象描述历史疑案,李煜是被宋太祖毒死的;
方案三,回忆欣赏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
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情感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愁”,这也是我们这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方案一是可行的,因为它交代了写作背景,再现了李煜写这首词的情境;方案三也是不错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愁”是有长度的,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有重量的,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有情态的,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些是引语穿插,更是诗歌意象的同类相聚,通过穿插、品味,学生从李煜的“愁”说开去,对于古诗中的“愁”就有了更为开阔的欣赏视角。方案二就不对了,因为它对于学习李煜的“愁”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无论故事多么生动,多么吸引人,这样的穿插都是无效的。
二、穿插的容量,要适度
这里的“容量”适度,指一次穿插的内容不要过于饱满,从而把课堂变成老师侃侃而谈卖弄学识的舞台;也指穿插这种手法的运用频率不要过高,语文课堂还是要立足文本进行教学。
一言以蔽之,穿插作为一种媒介,是佐料,而不是主食,要适量、适度。我们来看一则案例:某教师教学《海燕》,开课伊始就呈现四大段的背景资料;探究海燕的象征意味后,介绍了4位革命家的经历;在结束教学前,又链接了8则蕴含海燕精神的名人名言。如此频繁引进,穿插连连,其后果必然导致喧宾夺主,从而淡化、弱化了文本学习。
三、穿插的内容,要加工
所谓艺术加工,就是在纷繁的可供穿插的资料中,学会取舍,巧妙组合。
有一些资料,是可以直接拿来的。因为它们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往往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有一些资料,是需要剪裁的。剪裁,是为了适度。比如,教学《陋室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操,教师就必须在众多的有关刘禹锡的历史材料中,阅读、遴选、加工,以形成对本次教学有用的资料。请看剪裁以后的穿插内容:“同学们,吟诵着‘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 ‘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而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他用‘德馨’鼓舞自己的斗志;用‘苔痕’、‘草色’、‘素琴’、‘鸿儒’装点自己暂时清苦寂寞的生活。不沉沦,不逃避,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这段材料,因为紧扣“贫”与“道”,对浩繁史实进行了剪裁,保留了最“有用”的东西,所以,课堂因为这段背景穿插而愈显深度与厚度。
有一些资料,是需要整合的。整合,是为了优化。比如,在引进一个作家的作品群,或者若干位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时,需要整合;比如,为了开拓学生鉴赏视野而列举不同学术观点时,需要整合;比如,基于“对比”的阅读教学,拿来作比的材料,也需要整合……
四、穿插的时机,要灵活
在何时穿插,在何处穿插,时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预设,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时侯有些穿插甚至是急中生智、现场生成的。
学习《变色龙》,学生对于警官奥楚米洛夫为什么频频“变色”是有疑问的,在学生的思维活动阻滞之时,如果能及时介绍沙皇俄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疑难自然迎刃而解。
学习《论语八则》,因为是文言文,学生的积极性不很高,在课堂氛围沉闷单调之时,不妨在课中巧妙安排一个“创编”活动:给每一则论语设计“问语”,想象自己是孔子的学生,该怎样向孔子发问。这样一个活动性穿插,必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安塞腰鼓》,经过朗读、感受、品味、欣赏等一系列语言活动的熏陶和酝酿,在学生思维和情感蓄势待发的时候,我们适时穿插一个“演读”的环节,该是多么酣畅淋漓!这个“演读”,就属于欣赏性穿插,它不仅开发课文资源,而且陶冶学生的性情。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狼》一文将近下课时,看看还有几分钟时间,于是即兴穿插了这样一个抢答活动:把一个“啊”字加在课文的某一处,并试着读好这个“啊”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活动穿插,居然把课堂氛围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当然,这样现场生成穿插的艺术,是需要教学积淀和教学智慧的。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是值得称道的教学艺术。穿插要精当,才能保证有效;有效的穿插,也必然是精当的。
精当的穿插是指向教学目标的;
精当的穿插是适时适量适度的;
精当的穿插是经过剪裁优化的;
精当的穿插是因文而异机动灵活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