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征文】我与围炉的“诗”生活

【我的2015】我与围炉的“诗”生活
曹锦军
时而在网络里笔耕,时而在山水间采风,我热爱我生活中的这片热土,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路人”谈天说地,畅所欲言,只是以前的作品大都凌乱地散发在各个网站,只到今年七月,我通过建立“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这个原创首发平台,就开始过起了诗一般的生活。
注册微信公众号,取名曹锦军围炉,意味:围炉而谈的意思。就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梅本土文化以及原创写手的纯文学。
记得围炉的第一期文章是7月8日的【黄梅印象】美丽乡村——柳林,【黄梅印象】青山绿水柳林间,我是从黄梅最北部的山区开启了围炉的大门,通过镜头和文字让大家感受柳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写了系列柳林风光,如玫瑰谷、商子垸、南北山等地,特别是商子垸,我先后去了几次,深山老林古村落,百看不厌,是这神奇的地方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苦于不会写诗,那就抱着淳朴的心和朴实的语言,写下了诗一般的标题:《吹皱山水读流年》、《一眼万年 无法忘却的容颜》、《蓦然回首,光阴醉了谁》,在一缕时光里打坐,心,已在品尝着岁月这杯浓浓的佳酿,是谁把这光阴酿成了沉醇?一半的浮躁已蒸发,一半的清醇已入口,孰不知,千杯不醉,一醉就千年。
《大庙·秋天的味道》和《五潭到大庙》是大河大庙的姊妹篇,这个偏远山区前的永安水库,春天,五潭到大庙,车行走在开满映山红的盘山公路上,人在景中行,景在眼里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还有那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大山深处的路都是硬化了的水泥路,也正因为有了交通的便利,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成为了本地人和武汉等周边地区游客寻幽的好去处。
到了秋天,水天一色,很让人喜欢这样的景色,只见这里的山水在金黄的季节里醉了,山中有着水,水中有着山。如果不是偶尔飞过来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明镜一样的水面突然间荡漾开一圈圈细密的涟漪,否则让人一下子分出哪是山,哪是水。转累了,人坐在石头上歇息时,水在脚下流,花在两岸香,云在天上飘,鸭在水中游,瞬时会让人烦恼全无,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那“清泉石上流 , 鸟鸣山涧中 ”的诗情画意之感油然而生。
中秋节前,围炉第一次组织了到杉木雁荡咀、王寨、牌楼湾的采风活动,得到了聂援朝、商宏志、赵琳、贤姐、蔡春江、聂丽霞、周刚、程燕、吴雅生、伏建亚、陶丹等师友的大力支持,活动很成功,共收集文字作品8篇,摄影作品100多幅。既推介了黄梅的乡土风情,更是加深了围炉朋友之间的情谊。
围炉的作品有文字、书法、摄影、美术,内容广泛,但追求紧贴底气,朴实无华,都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有商宏志的文字摄影,聂援朝的随笔,汪再斌的驴行,眉睫、桂靖雷的学术研究,陈章华、星子的诗歌、商红军的国画等等。
围炉因立足本土文化,自然少不了土得掉渣的黄梅风俗。《有一种快乐叫做独山挖苕》,《轿夫佬呐说吉庆主箱抬一抬 两头都发财》、
《烘笼 暖鞋 那些年黄梅伢的过冬“神器”》、《 苕粉焅(ku)鱼头 口水忍不住》、《访人家 开年庚 黄梅伢娶亲“前”规则》都是点击率高,网友喜欢了解的黄梅文化,社会反响很好。
11月29日,和王敏军、徐华、商宏志、王唤柳等师友一行到大河天门村、门山村采风,回来写下了《螺丝墩里私情记》,
有许多朋友回复;
峰:身在广州,生在黄梅,有幸看了你的围炉,发现对故乡是那么的不熟悉,而又变得更加熟悉和亲切!谢谢!会继续拜读您的美文美图!
微友花姐:螺丝墩我妈妈的娘家,小时候经常去玩!
於康平:我小时候经常螺丝石上玩,夏天在大树下乘凉。
於:写的还不错挺吸引人的,谢谢这位作者
於群英:螺丝墩出名了。
160多天的围炉的经历告诉我:用最真挚的情去呵护它,心中一定会开满鲜花!
曹锦军围炉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欢迎广大微友原创首发作品投稿:297235310@qq.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