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美文_秋天的美文摘抄100字

秋天的美文秋天的美文

描写秋天的美文500字

问题补充:速度
●秋景 夏姑娘悄悄走远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轻轻地一吹,天空霎时变得湛蓝高爽,就像蓝宝石一样;她轻轻地一吹,金黄的菊花、火红的牵牛花,都争相绽开了俊俏的笑脸;她轻轻地一吹,太阳公共散发、出了温暖的阳光,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秋天的小树林美丽迷人。铺得细细密密的鹅卵石小径点缀在草坪间,那一片竹林依然像春天那般苍翠挺拔。林间溪流清澈见底,乍看就像一条飘着的绸缎,静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悄悄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突然间荡漾开了一圈圈细密的涟漪,鸭妈妈领着一群儿女们也来凑热闹,平静的水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丰收的田野是秋天里最美丽的风景。高粱扬起了火红的脸庞,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就像在和勤劳的人们致意问候。熟透了的果实飘散出阵阵清香,苹果的脸红扑扑的,葡萄就像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珍珠,黄灿灿的桔子鲜艳夺目,那是节日里的彩灯。墨绿的、浅绿的,还有青青黄黄的小草,铺满了小山坡,五颜六色的野化点缀其间,引来了蝴蝶姑娘们前飞后舞地采蜜…… 秋天,没有夏天的炎热,没有冬天的寒冷,有的却是春天的美丽和夏天的奔放,真是令人陶醉啊!秋天是孩子们读书的好时节,听——琅琅的书声从校园里传开,为美丽的秋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求一篇描写秋天的美文,要700字左右

问题补充:求一篇描写秋天的美文,要700字左右
●闲秋漫笔2008/09/09 03:00 P.M.  《读者》.17 肖欣楠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我固执地敲下前面那一句.明知道,这秋刚刚踩着夏的荼縻上场.字正腔圆的绿把底子坚持得一丝不苟,骨子里的东西皆剖给了看客.绿肥红瘦——说的便是这秋吧.生态园、田野甚或田间地头的植物们,倔强地演绎着早已预知的结局.抛了素洁的性子,与季节、与没心没肺的时光纠缠、撕扯着,不肯罢休.一如那痴心的女子,被负心又薄义的男人,决然狠命地丢开了,仍执迷不悟,哭肿了双眼霸占着人去楼空的巢.满目凄凉,痛楚难握.用这样的比喻是得罪我爱的秋的,亦会遭人白眼,但顾不上那么多了.任何事物终究盛极而衰,美到极点,便要颓废下去.我喜欢在最美的那一刻罢手.譬如,生命.再譬如,爱情.  这秋,正是繁华的盛宴,气象万千,仪态端庄,是瑰姿艳逸的女子,含威而笑,亲昵不得,又不觉触目惊心,唯有遥遥立于几步之外,神往.所谓灵犀相通,当此际,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曼妙.  澄清的清秋里有水墨大雁凌空飞过,携了风声,劈空剪破那宁静的蓝.一行是大雁,另一行是风吟鸟鸣.朗空之下,芦花尚未凝霜,草尖也只是微微飞白.秋雨试探性的纤指敲窗,镶在发髻,点点如星.红药夜夜开在明月桥头,已无玉人教吹萧;红蓼形单影只地摇曳在矮墙上,听凭南来北往的风吹乱她美丽的长发.无人居住的小院柴扉紧扣,霉锈的铁锁上别着离情,像一场伤心欲绝的爱恋,没了温暖的寄托,任由它荒凉、颓废下去.恣肆的蔓草疯了般自暴自弃地生长,被忙着开演唱会的蟋蟀一本正经地嘲笑.蔓草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想.这颗心怎么会一时半会儿缓过劲儿来?索性让它们说三道四,夜夜谱成曲儿,兀自唱了去.  “玄蝉去尽叶黄落”说的是深秋吧.“无边落木萧萧下”,天空写着萧瑟的孤独.立于面南的窗前,细数三秋桂子.窗台上的药罐里长满了青苔,盛着往事、回忆,尚能触摸的温暖、欢笑、问候还有呵护,都走远了.寒秋挥手送五弦,萦萦绕绕的是一丝不甘.夜里素洁如裳的月光,如散落的积雪,覆着往事的温度,与旧情打了个照面.未及握手,眼神悄悄移开,便转身离去.一如反目的恋人,不得不俯首道别的情人.把珍重别在衣襟吧,秋日渐瘦的蚱蜢舟载不动这般的愁绪.秋风漠漠,谁是其间着葛衣行走的过客?  倘使时光再把身子往后扯,秋意日甚一日地浓.寂寥和空旷在广博的大地上叫着——寂寞.声音在时光的回廊中打着旋,听得人心发慌.伊却穿了妖媚的袍子迷眩人的眼,如盛装的贵妇走过,曼陀罗的香气弥漫一路.脚下摇曳生姿,风情也便款款而出.  写到此是要忍不住长叹一声的.秋是那成熟了的女子,故事与伤口成全了女人的韵味.倘若春是花骨朵般的小丫头,素洁如栀子,了无心事;夏则是艳如白玉兰的女子,富丽的花瓣儿袒露着,不会敛眉垂首,只有飞扬跋扈.只此一季,端的是满腔热情.而秋是那素馨的夜来香,是蓝色的玫瑰.你权且可以唤它妖姬.它浑身芒刺,先刺向自己,再刺向别人,尊严是最后一道屏障.无常的人生里,慧心浓情被风流消磨去.红颜一朝老,流年把人抛.光艳的衣裙上缀满寒霜与孤寂.岁月流芳尽哪,早已不是水中采荇的青青女子.纤纤素手冰凉凉,有寒鸦归去,落叶纷飞,坚果坠落,握住一把苍凉.噙着珠泪滴在沾满寒意的衣衫上,比今夜的星子更冷.遥想早年的爱情也曾青青,于蛮不讲理的“葱绿配桃红中”,遍布着旁若无人、恣肆汪洋的爱.及至季节之纵深处,醉心迷情之人被时光藏在怀旧里,只能在更寒寂冷的夜,才得一遍又一遍低头默想.重重岁月去,隐痛长成不肯落叶的树,刺着心头最软的那一部分.  行在高空下,仰头作长啸状.四面临水的爱情迷失在矢车菊刺目的黄里,抑或被那蒲公英衔了去,飘向某一个角落.薄如轻纱的花瓣阅遍苍凉的悲鸣,看似轻盈却不堪重负.罢,罢,罢.就在这泠泠的秋中醒来,忘却旧梦,做山端的那朵闲云.秋日不迟迟,尚能休养生息.生命的底子是这般寡淡、伤情、苍白,那就挂满柿子的红,让它醉,径直醉到心里去,如喝了陈年佳酿.日子虽单薄,心情可设计.秋之大气、厚重,正好滋润才情.调了色彩,羞煞那吃不饱饭的凡·高.明亮的金黄再加上红,大红大黄也不俗,亮烈、暖心又悲壮.

【美文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秋天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问题补充:【美文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秋天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乎滩上挥洒。高梁好像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外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成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经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河也不再喧哗。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秋天的团泊洼呀,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呀,犹如少女一样羞羞答答。 1.本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突出了“团?白洼的秋天”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天本来是抽象的,但作者却将秋天写得具体、形象,这是如何做到的?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仿照诗文的第三、四小节,再选择两种景物去表现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团泊洼秋天美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2.“静谧”和“柔美”的特点。3.作者描写了秋天里有形的景物,如垂柳、芦苇、蝉声、蛙声、大雁等。(意对即可)4.“略”。

【美文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秋天像一把柔韧的…

问题补充:【美文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秋天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乎滩上挥洒。高梁好像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外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成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经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河也不再喧哗。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秋天的团泊洼呀,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呀,犹如少女一样羞羞答答。 1.本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2.诗人突出了“团?白洼的秋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3.秋天本来是抽象的,但作者却将秋天写得具体、形象,这是如何做到的?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4.请仿照诗文的第三、四小节,再选择两种景物去表现秋天。________
●1.描绘了团泊洼秋天美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2.“静谧”和“柔美”的特点。3.作者描写了秋天里有形的景物,如垂柳、芦苇、蝉声、蛙声、大雁等。(意对即可)4.“略”。

求一篇描写秋天的美文,要700字左右

问题补充:求一篇描写秋天的美文,要700字左右
●闲秋漫笔2008/09/09 03:00 P.M. 《读者》.17 肖欣楠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我固执地敲下前面那一句。明知道,这秋刚刚踩着夏的荼縻上场。字正腔圆的绿把底子坚持得一丝不苟,骨子里的东西皆剖给了看客。绿肥红瘦——说的便是这秋吧。生态园、田野甚或田间地头的植物们,倔强地演绎着早已预知的结局。抛了素洁的性子,与季节、与没心没肺的时光纠缠、撕扯着,不肯罢休。一如那痴心的女子,被负心又薄义的男人,决然狠命地丢开了,仍执迷不悟,哭肿了双眼霸占着人去楼空的巢。满目凄凉,痛楚难握。用这样的比喻是得罪我爱的秋的,亦会遭人白眼,但顾不上那么多了。任何事物终究盛极而衰,美到极点,便要颓废下去。我喜欢在最美的那一刻罢手。譬如,生命。再譬如,爱情。 这秋,正是繁华的盛宴,气象万千,仪态端庄,是瑰姿艳逸的女子,含威而笑,亲昵不得,又不觉触目惊心,唯有遥遥立于几步之外,神往。所谓灵犀相通,当此际,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曼妙。 澄清的清秋里有水墨大雁凌空飞过,携了风声,劈空剪破那宁静的蓝。一行是大雁,另一行是风吟鸟鸣。朗空之下,芦花尚未凝霜,草尖也只是微微飞白。秋雨试探性的纤指敲窗,镶在发髻,点点如星。红药夜夜开在明月桥头,已无玉人教吹萧;红蓼形单影只地摇曳在矮墙上,听凭南来北往的风吹乱她美丽的长发。无人居住的小院柴扉紧扣,霉锈的铁锁上别着离情,像一场伤心欲绝的爱恋,没了温暖的寄托,任由它荒凉、颓废下去。恣肆的蔓草疯了般自暴自弃地生长,被忙着开演唱会的蟋蟀一本正经地嘲笑。蔓草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想。这颗心怎么会一时半会儿缓过劲儿来?索性让它们说三道四,夜夜谱成曲儿,兀自唱了去。 “玄蝉去尽叶黄落”说的是深秋吧。“无边落木萧萧下”,天空写着萧瑟的孤独。立于面南的窗前,细数三秋桂子。窗台上的药罐里长满了青苔,盛着往事、回忆,尚能触摸的温暖、欢笑、问候还有呵护,都走远了。寒秋挥手送五弦,萦萦绕绕的是一丝不甘。夜里素洁如裳的月光,如散落的积雪,覆着往事的温度,与旧情打了个照面。未及握手,眼神悄悄移开,便转身离去。一如反目的恋人,不得不俯首道别的情人。把珍重别在衣襟吧,秋日渐瘦的蚱蜢舟载不动这般的愁绪。秋风漠漠,谁是其间着葛衣行走的过客? 倘使时光再把身子往后扯,秋意日甚一日地浓。寂寥和空旷在广博的大地上叫着——寂寞。声音在时光的回廊中打着旋,听得人心发慌。伊却穿了妖媚的袍子迷眩人的眼,如盛装的贵妇走过,曼陀罗的香气弥漫一路。脚下摇曳生姿,风情也便款款而出。 写到此是要忍不住长叹一声的。秋是那成熟了的女子,故事与伤口成全了女人的韵味。倘若春是花骨朵般的小丫头,素洁如栀子,了无心事;夏则是艳如白玉兰的女子,富丽的花瓣儿袒露着,不会敛眉垂首,只有飞扬跋扈。只此一季,端的是满腔热情。而秋是那素馨的夜来香,是蓝色的玫瑰。你权且可以唤它妖姬。它浑身芒刺,先刺向自己,再刺向别人,尊严是最后一道屏障。无常的人生里,慧心浓情被风流消磨去。红颜一朝老,流年把人抛。光艳的衣裙上缀满寒霜与孤寂。岁月流芳尽哪,早已不是水中采荇的青青女子。纤纤素手冰凉凉,有寒鸦归去,落叶纷飞,坚果坠落,握住一把苍凉。噙着珠泪滴在沾满寒意的衣衫上,比今夜的星子更冷。遥想早年的爱情也曾青青,于蛮不讲理的“葱绿配桃红中”,遍布着旁若无人、恣肆汪洋的爱。及至季节之纵深处,醉心迷情之人被时光藏在怀旧里,只能在更寒寂冷的夜,才得一遍又一遍低头默想。重重岁月去,隐痛长成不肯落叶的树,刺着心头最软的那一部分。 行在高空下,仰头作长啸状。四面临水的爱情迷失在矢车菊刺目的黄里,抑或被那蒲公英衔了去,飘向某一个角落。薄如轻纱的花瓣阅遍苍凉的悲鸣,看似轻盈却不堪重负。罢,罢,罢。就在这泠泠的秋中醒来,忘却旧梦,做山端的那朵闲云。秋日不迟迟,尚能休养生息。生命的底子是这般寡淡、伤情、苍白,那就挂满柿子的红,让它醉,径直醉到心里去,如喝了陈年佳酿。日子虽单薄,心情可设计。秋之大气、厚重,正好滋润才情。调了色彩,羞煞那吃不饱饭的凡·高。明亮的金黄再加上红,大红大黄也不俗,亮烈、暖心又悲壮。

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建筑的美文?

问题补充: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建筑的美文?
●看看先秦时期的建筑吧,也许对你有用:http://www.sinolandscape.net/blog/post/3.html
●一、古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古建筑的发展,一直是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以建筑的形态反映着文化的演变。 首先,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念。(P224)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P224)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组织起来,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取得合谐而统一的艺术效果。(P225 – P226)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P226 – P227)
●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但是现代的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只能成为后人精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让我们追寻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感受古典文化的余音。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