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内幕揭秘!天安门城楼为什么向公众开放?--再说中轴线27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特别提示:2018年6月15日,天安门启动修缮,预计2019年4月底恢复对外开放。
天安门,这座明清两朝遗留皇城的正门,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幼年的童谣歌词,到流通硬币的国徽纹案,再到旧时香烟的商标……这个建筑作为新政权的象征,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国主义情感载体。
然而在它建成600年里,这座城楼一直作为权力的“禁地”而存在,直到1984年,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到一位市民的来信,呼吁顺应民意开放城楼。4年后,第一位普通游客登临了这块神秘的舞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图片来自人民网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检阅部队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讲话图片来自人民网
龙年之前一定开放
1986年的“五一”节,天安门城楼组织了一次内部开放,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英模代表。当这些人兴高采烈地登上城楼时,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享有了一种荣誉,而是更深更远。
有的代表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天安门能正式开放啊?”而人大代表庄庆汉更是直接在留言簿上写下:“天安门城楼的开放,将是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大标志。”
此后,每逢“五一”或国庆,天安门城楼上都会迎来一批客人,有时是辛勤工作多年的劳模,有时是优秀教师、工农兵代表等英雄群体。站在城楼上远眺,广阔的天安门广场尽收眼底。
而在此前的1985年,天安门广场上还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北京的旅游业逐渐发达起来。而无论是中外游客还是港澳同胞,只要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必不可少的游览之地。
天安门广场逐渐遇到了难题。偌大的广场上空旷如也,大老远过来参观的客人们撅起了嘴。“这是什么天安门?”游客们的意见像雪片般飞向天安门管理处,他们给广场概括了三个特点:“饿的天安门、渴的天安门、憋的天安门”,埋怨到天安门游览时,没得吃、没得喝,就连上厕所也不方便。
1987年天安广场照相的人们
1985年5月18日,作为天安门城楼开放配套设施的天安门旅游服务部率先正式开业,广场两侧也设立了流动厕所。此后,在广场和故宫参观的游人能够方便地买到饼干、饮料、香烟、纪念品等商品,也不会在广场上无处“方便”了。
设立这些便民措施,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事情,却也需要一番周折。据当时在天安门管理处工作的冯人凯回忆,直到1980年,天安门管理处还只有八名工作人员,因此被戏称为“八大员”。在计划建立服务部后,管理处不仅要精心招聘、培训,更是连每件商品都要用心挑选。“天安门无小事。”冯人凯回忆说,“在天安门,不能出现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卖的食品和香烟更是不能出问题。”
天安门旅游服务部,成了天安门开放的先行军。“等到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的时候,我们在城楼上设立服务处,卖一些食品饮料和纪念品的时候,就已经驾轻就熟了。”冯人凯说。而像冯人凯这样的当事人也许没有意识到的是,几个小小的摊位,却不亚于天安门迈向开放的第一步。从天安门旅游服务部开始,大家的思想逐渐放开。既然把天安门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布置,自然也就不会认为在这片曾无比神圣的广场上卖东西、拍照片或者设置厕所有什么不对。
但是,当时的城楼上还不能让普通人自由买票上去参观,甚至是常年工作在天安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绝不能随便登楼。城楼开放前,所有为城楼做日常保洁整修的登楼人员都在中央警卫局备案,均需经过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每次登楼前均需用电话向中央警卫局请示,得到许可后才能登楼。
不过,一切都阻挡不住开放的脚步。可以为之佐证的是,1985年2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被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重要战略意义布局。
1986年年底,北京市旅游局组建成立。第一任领导刚刚履新,就把筹备天安门开放列为了自己的几个重点工作之一。
1987年,对外开放了近八年的北京迎来了第100万位旅游者。带着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领导一早便到机场等候,还亲自用一辆装饰着花束的汽车把第100万位旅游者送到了宾馆住下。在领导看来,这个100万的数字,既是改革开放八年的成就,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1988年恰好是龙年,北京市旅游局把1988年定为“北京国际旅游年”,整个1987年全年,全局上下都在围绕着第二年的“旅游年”筹备活动。
舞龙比赛、自贡花灯节、北展系列展览……经过了几个月的筹备时间,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被设计出来,排上日程。可是,领导还是觉得有点不满意。“头一炮一定要打响。”他在全局大会上说,“一定要给‘国际旅游年’想一个够分量的开头。”
于是,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天安门城楼开放,被正式摆上了议事日程。
领导说做就做,当即写了个报告,再度向中央申请天安门城楼开放。正好赶上当年7月底的北戴河会议,中央领导全在北戴河开会。领导二话不说,就带人直奔北戴河,一个字,“磨”。
在他的努力下,王震等几位领导人都先后批复了“同意”。
天安门城楼,距离大众越来越近了。
1987年国庆后,天安门管理处收到了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登彦的正式通知,为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开放做好所有准备。
有人说,领导是天安门城楼最终得以开放的“功臣”,但他却对这个评价逊谢再三。“主要是从中央到北京市,对天安门城楼开放的态度都很统一,也很坚决。各个环节都非常顺,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领导回忆天安门城楼筹备开放的全过程时,用了一句成语来形容:“势如破竹”。

1987年,改革开放不足十年。也许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还是那个灰色蓝色衣服唱主调,自我封闭的国家。但是我们身在其中的人却清楚地知道,最大的潮流就是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几年来,中国人一边前进一边破除旧律。既敢做,也敢想了。”领导说,“在筹备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件挺大、挺难的事情,等做成以后回头一看,大是挺大,但是不难。”
正如领导所说,天安门城楼的开放过程,也是这个国家走向开放的一个缩影。
就照开国大典的样子布置
统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要筹备的事情却实在不少。
要想城楼开放,先得搬家。之前,每逢“五一”、国庆或春节,国家领导人经常会登上天安门城楼,向聚集在广场上的群众挥手致意。可是,如果因此就认为天安门城楼上随时可以接待客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彩旗、护栏、灯笼、屏风……这些集会上要用到的东西平时就堆放在天安门城楼上,把城楼上堆得像个大仓库一样。别的不说,就只那四对直径2.5米的大红灯笼,就整整占满了一间房。
等把东西清理出去之后,人们再四下一看,才发现,需要收拾整理的地方还真不少。“想想看,一个仓库搬空了,环境能好么?”时任天安门管理处处长姜承达回忆道,当时城楼上的门窗、天花板都有污损,需要重新粉刷和油饰,城楼上的一些柱子甚至连漆都没刷,就直接袒露着原木。按照城楼复建的要求,光干燥柱子和粉刷油漆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开放在即,时间太紧。怎么办呢?姜承达想了个法子:在原木外面包上三合板,再在三合板上刷上红漆。弄完一看,也挺漂亮。
一番辛劳之后,面对着整饬一新却空空如也的城楼,该怎么布置呢?工作人员们犯了难。
这时,市里的意见刚好批下来,简单明了:“就按照开国大典时的样子布置”。
桌椅、沙发、茶具、挂钟、屏风……一件件都按照开国大典时的原样摆放,丝毫不差。
唯一有些不同的地方是:城楼大厅中的大型屏风是做隔断用的,先前没有任何的装饰。为了更加美观,天安门管理处特地在屏风上张挂了一批著名画家的画作。
甄选画作时的故事值得一提。对于该在屏风上挂什么样的画,先后有几个不同的方案。先是有人提出来挂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但很快被否定了。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天安门城楼本来就是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地方,如果再挂上一些领导人的画像,就显得太郑重了。“毕竟,天安门城楼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旅游。”时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登彦回忆说,“一个旅游景点布置得政治性那么强,多不好。”
挂画像这个提议被否定了,大家一起继续出谋划策,改为挂山水画。不过,人们又在选择山水主题上大费周章。祖国山河壮美,能够备选的主题太多了。泰山、桂林、黄河、长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历数下来,似乎哪个都能够代表中国,但是哪个也都不足以完全概括改革大潮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挂山水画的这个想法也被放弃了。
最后,杨登彦找到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帮忙,拍板决定画花鸟,请来了田世光、郭怡宗、王庆生三位大画家挥毫作画。雍容的牡丹、清雅的翠竹、奔放的腊梅……在三位画家的妙笔之下,原本雪白一片的屏风上绽放出了美丽的风景,美观之外却又气派庄严。看得工作人员们心旷神怡,连连称好。
另外,工作人员还到历史博物馆去专程翻拍了著名的油画《开国大典》,悬挂在大厅的正中央。画中远处天高云淡,近处红墙碧瓦的景色,正和天安门城楼交相呼应,合为一体。
(下面三图为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油画《开国大典》,其中的变化,是另一段故事了。)
一番辛苦过后,天安门城楼终于整洁一新。杨登彦老人一直都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的感受:天空蔚蓝,城楼上格外整洁,还带着淡淡的油漆味道,阳光不加掩饰地倾泻下来。抬眼望去,人们三五成群地在广场上参观,嬉戏。“确实太壮观了。”他忍不住感叹。
票价十元
如果说,对天安门城楼内部的布置已经是煞费心思,那么,接下来的一些准备工作更显得考虑周全。
工作人员将大厅里原来铺设的纯毛地毯换下,在楼梯、平台、大厅等所有游客行经的地方铺上红色的化纤地毯。游客只要一经过安检门,就能踏上红地毯,一直走到城楼上面。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游客向前迈出的每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就像走向一场盛大的仪式,庄重美观。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毯对毯下的青砖地能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当时,故宫已经出现了节假日游人过多,古老的地砖磨损严重的问题。沿路铺上红地毯,也是天安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专门向故宫借鉴了经验才想出来的主意。
另一个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的问题,便是天安门城楼的票价。当时,人民大会堂的参观票价是三角钱,颐和园是一元钱,故宫是五元钱,而天安门广场自从开放后一直都是免费参观的。
天安门城楼开放的票价该是多少呢?领导已经不记得为这个问题开过多少次会。计委、物价局、旅游局、外办等几个单位坐在一起,共同会商,绝不是谁一拍脑门就能定下来的。
之所以经历这么多次讨论,是因为在票价定价时有两个听起来看似相互矛盾的原则:第一,票价不能太高,要让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第二,票价不能太低,要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控制登城楼参观的人数,达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1988年,票价不详,这是天安门城楼开放参观时的第一批门票,图案为红灯笼(收藏编号:0101020100-1)。
最终,在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这样的决定:
1. 外宾每人次40元(外汇人民币);1988年龙年旅游年优惠票价为30元。
2. 内宾每人次10元。
3. 有家长带领的身高1.3米以下(不含1.3米)的儿童免票(每个成人只允许带一名)。
和当时人们通常几十元的月收入,以及其他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相比,登一次天安门城楼实在不便宜。北京市旅游局一度还担心这个票价会让人望而却步,不过,随后的滚滚参观人流则证明了这一票价的合理。在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天安门城楼上从未因为哪一天游客过多而产生安全隐患。根据后来的记录,1988年全年,天安门城楼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达4230人次,最少的则为425人次,全部在安保的安全范围内。
不仅是票价经过了多次讨论,对于允许观众带照相机一事,也反复磋商了好几次。在最初的方案中,从安全角度考虑,规定参观者一律不许带照相机,但方案上报后,有的领导认为,群众登天安门城楼,肯定都希望能够合影留念。如果不设专门的摄影点,又不允许带照相机,大家会感到遗憾。允许带相机,虽然增加了保卫工作的难度,却符合广大参观者的意愿。为此,最终决定参观者可以带相机,除了大厅内禁止拍照外,天安门城楼上可以随处留影。
向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取经,引进安检设备;多次设计门票样式,最终选定了对折的请柬形式;印制纪念册,向游人全面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沧桑经历和辉煌历史……经过天安门管理处工作人员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城楼开放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巧合中的必然
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向中国、向世界的广大人民开放。
在游人登楼前,北京市旅游局在城楼上举行了一个非常简短的剪彩开放仪式,没有领导人参加。在人们心目中,仿佛真的只把天安门城楼的开放等同于一个旅游景点的开放。
▲1988年,北京,天安门城楼对外开放,游客们情不自禁地模仿当年毛主席向民众挥手致意的姿势。
▲1988年1月1日,第一位登上城楼的外国人是来自美国的卡特夫妇。
▲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首次对中外游人开放后, 第一个中国游客是北京退休职工高希武。
当国内第一位登楼者、北京东四人民商场的退休会计高锡武接过领导赠送的景泰蓝花瓶和证书时,又惊又喜,不禁流出热泪。
一早便在现场等候的笔者董保存站在城楼上,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笔,记录下了当天参观人群的激扬情感。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穿一身整洁的工装,由孙女陪伴,缓缓走上城楼。他从东到西,看得格外仔细。工作人员同他攀谈,才知道他是重修天安门时的工人。“我一定得上来看看。那时候,咱修城楼,今儿个,咱是登城楼的。”
一位腰板挺直的老人,姿态和步伐透露了他曾经的军人身份。“在延安那阵子,离毛主席的住处很近,经常见到他,挺亲切。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老人家在这上面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回我也站在城楼上,觉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离我们更近了。”
站在这位老军人旁的,是个4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她站在毛泽东同志朝群众招手的地方,久久伫立着。望着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队,望着大会堂上猎猎的红旗,望着广场上照相留影的人群。望着望着,眼圈里含满了泪水。工作人员以为有什么事情,来安慰她,她更是忍不住哭出声来。周围的人都纷纷猜测:天安门一定是勾起了她的某种回忆。她的年龄,正是“文革”那一代人。
这一天,登上城楼的中外游客共有两千多人,宾客满门,其乐融融。当月,共有38253人次的游客登上城楼,带来了超过40万元的收入。
随着天安门城楼的开放,天安门管理处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摆脱了一直以来依靠财政全额拨款的局面。经营数字也很是可观,仅开放头一年,就接待了超过60万人次的游客,全年参观票款近780万元。这个数字,不仅足够天安门管理处的管理费用,还大有节余。此后兴建天安门广场过街通道,以及进行每年一度的天安门城楼粉刷修缮,都或多或少有着天安门城楼开放的功劳。
在天安门城楼开放后的几个月里,中央接连做出了几项重大的开放决定。1988年年初,中央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已经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连成一片,形成环渤海开放区。3月4日,又继续扩大了沿海经济开放区,使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市、县总数增加到288个,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亿。随后,在4月举行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邓小平评价这个举动“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一间礼堂、一家商店、一座城楼……当他们敞开怀抱迎纳四海来宾之时,他们所在的这个国度,也同时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的一切,会是巧合吗?
而今,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城楼每天的参观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但友谊商店早已在周边后起商圈的映衬下显得黯淡无光。他们的命运,随着整个国家的脉搏起伏跳荡,而斗转星移之间,也无声地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开放和进步。这时,当我们再回头看这些不经意的巧合,才能由衷地说,巧合之中,有着历史的必然。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制作人:小强
录音制作:乐乐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1点重播。
2018年开始,每天凌晨1点重播!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图文、音视频独家发于“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广播网、北京电台听听FM为音频在线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本公号从未授权搜狐、一点资讯、360个人图书馆、东方头条、爱妮微、牛人微信、蜻蜓FM、喜马拉雅FM、川川旅游网等平台转载,在上述平台看到“徐徐道来话北京”的任何图文、音视频一定是剽窃或无授权转载。
3、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4、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归著作权人及本栏目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和微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在其他自媒体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