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学_物候学的定义

物候学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问题补充:no
  • 研究物候现象与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年周期变化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气候学、农业气象学和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物候现象包括:①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叶变色、落叶等;②候鸟、昆虫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③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3000年前中国已出现物候历《夏小正》。《诗经》中“豳风·七月”篇,即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各月物候描述。其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书中,都有大量的物候内容。《逸周书· 时训解》所载七十二候,是物候历编制的一个进步,至北魏,被载入国家历法。元代王桢制成“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太平天国天历中还有“萌芽月令”。中国古农书、古医书中也有丰富的物候知识。竺可桢为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在他的倡导下,于1934~1940年和1962年至今两次组织全国性物候观测网。《物候学》及《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为其在物候学方面的代表作。中国的物候学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①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现有的观测网于1962年建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约有60个观测点,并规定全国共同观测46种动植物(木本植物33种、草本植物2种、动物11种),资料以年报形式出版。近年国家气象局系统也进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观测,以农业物候观测较有特色;②出版物候学著作,推动了物候学的研究和物候知识的普及;③将物候学应用于农业和气候学研究。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联邦德国、美、苏、日等国也很重视物候的观测和研究,如联邦德国现有2700个观测点,60年代初建立了“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网”。近年发展趋势和特点是:①由偏重于农业气象研究发展为偏重于生态研究;②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观测植物的物种都选用相同的无性系;③把新技术,如计算机制图、遥感技术等用于观测和研究
  •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是什么说明方法

  • 问题补充: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是什么说明方法
  •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物候学 英文名称:phenology 定义1:研究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各阶段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各种现象在周年中循环出现的时间序列的学科。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研究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各阶段因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现象及其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目录简介发展史古代现代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出版著作应用农业、气候研究发展趋势简介 发展史 古代 现代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 出版著作 应用农业、气候研究发展趋势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物候学 phenology 把气候或气象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同自然界其他诸种现象联系起来研究的科学,但实际上 物候学观察则是以生物现象为主要对象。所以亦称为生物季节学或花历学。例如根据植物在各地的发芽、开花、展叶、红叶、落叶等时期的调查,可以对各该地方的气候进行比较。对于动物则调查“鸟的迁徒”、种种动物的休眠、孵化、变态等的时期。这可以说是一种生物钟。对农业、预防医学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生物现象是在非常繁多的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与某一气候因素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然而假如有平行的关系,就能显示高的相关系数,所以有注意的必要。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而物候现象却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现象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编辑本段发展史古代 中国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诗经·幽风·七月》,其后的《夏小正》、《吕氏春秋·十二 物候学著作纪》、《淮南子·时则训》和《札记·月令》等,则已经按月记载全年的物候历了。而《逸周书·时训解》更把全年分为七十二候,记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为更加完善的物候历,北魏时曾附属于历书。 在西汉,著名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有以物候为指标来确定耕种时期的记载,如“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至南末,浙江金华(婺州)人吕祖谦记载了南宋淳熙七年和八年(1180、1181)金华的物候,有腊梅、桃、李、梅、杏、紫荆、海棠、兰、竹、豆蓼、芙蓉、莲、菊、蜀葵和萱草等24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春莺初到和秋虫初鸣的时间,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际观测的物候记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的近2000种药物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物候资料,此书的第四十八、四十九两卷记述了候鸟布谷鸟和杜鹃的地域分布、鸣声、音节和出现时间等,是鸟类物候的翔实记载。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颁发的《天历》,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导农时的月历。 在欧洲,古希腊的雅典人就已经编制了农用物候历。英国马香子孙五代,则从1736年起到20世纪40年代止,对植物、候鸟和昆虫等27种动植物进行了长期观测和记录。这是欧洲年代最长的物候记录。18世纪中叶,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著《植物学哲学》一书,概述了物候学的任务,物候的观测和分析方法,并组织了有18个点的观测网。他是欧洲物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现代 在德国,植物学家霍夫曼从19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一个物候观测网。他选择34种植物作为中欧物候观测的对象,亲自观测了40年。其后,又由其学生伊内接替。在美国,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于1918年提出了北美温带地区物候现象陆空间分布的生物气候定律。 在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桢。他在 1934年组织建立的物候观测网,是中国现代物候观测的开端。在他的领导下,1962年,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为了统一物候观测标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国物候观测方法》,逐年汇编出版《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并写出《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现已收录于人教版初二上的语文书中(精读课文)。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物候观测网的扩大,物候资料更加丰富了。更由于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使物候学的研究在规律的探索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综观上述云云,可知我国古典诗歌的物候描写,不单有文学方面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物候学及农业、军事的可贵资料……编辑本段研究方法 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 物候学大师竺可桢系。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物候现象的顺序性是编制自然历和预报农时的基础。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学研究已成为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物候区划、农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区垂直分布带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三废利用等方面,正进行着大量的物候学研究工作。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编辑本段研究成果 中国的物候学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 现有的观测网于1962年建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约有60个观测点,并规定全国共同观测46种动 监测图植物(木本植物33种、草本植物2种、动物11种),资料以年报形式出版。近年国家气象局系统也进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观测,以农业物候观测较有特色;出版著作 出版物候学著作,推动了物候学的研究和物候知识的普及;应用农业、气候研究 将物候学应用于农业和气候学研究。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联邦德国、美、苏、日等国也很重视物候的观测和研究,如联邦德国现有2700个观测点,60年代初建立了“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网”。
  • 大自然的语言中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问题补充:大自然的语言中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研究物候现象与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年周期变化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气候学、农业气象学和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物候现象包括:①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叶变色、落叶等;②候鸟、昆虫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③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3000年前中国已出现物候历《夏小正》.《诗经》中“豳风·七月”篇,即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各月物候描述.其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书中,都有大量的物候内容.《逸周书· 时训解》所载七十二候,是物候历编制的一个进步,至北魏,被载入国家历法.元代王桢制成“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太平天国天历中还有“萌芽月令”.中国古农书、古医书中也有丰富的物候知识.竺可桢为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在他的倡导下,于1934~1940年和1962年至今两次组织全国性物候观测网.《物候学》及《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为其在物候学方面的代表作.中国的物候学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①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现有的观测网于1962年建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约有60个观测点,并规定全国共同观测46种动植物(木本植物33种、草本植物2种、动物11种),资料以年报形式出版.近年国家气象局系统也进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观测,以农业物候观测较有特色;②出版物候学著作,推动了物候学的研究和物候知识的普及;③将物候学应用于农业和气候学研究.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联邦德国、美、苏、日等国也很重视物候的观测和研究,如联邦德国现有2700个观测点,60年代初建立了“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网”.近年发展趋势和特点是:①由偏重于农业气象研究发展为偏重于生态研究;②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观测植物的物种都选用相同的无性系;③把新技术,如计算机制图、遥感技术等用于观测和研究
  • 大自然的语言中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问题补充:大自然的语言中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供参考: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蕴含着物候学的两个规律?

  • 问题补充: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着物候学的两个规律,是那两个?急急急!
  • 这里面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
  • 关于物候学的成语谚语{分春夏秋冬}

  • 问题补充:
  • 春天:春冰虎尾 触手生春 春色满园 虎尾春冰 双柑斗酒春风和气 花明柳暗 春山如笑 花红柳绿 寻花问柳春光漏泄 花明柳媚 春深似海 花香鸟语 莺歌燕舞春光明媚 李白桃红 春生秋杀 枯木逢春 有脚阳春春花秋月 漏泄春光 春笋怒发 腊尽春回 雨后春笋春华秋实 万古长春 春蛙秋蝉 柳暗花明 雨丝风片春晖寸草 下乔入幽 春意盎然 柳绿花红 着手成春春回大地 杏雨梨云 春意阑珊 漏泄春光 春风雨露春兰秋菊 寻花觅柳 寸草春晖 满园春色 春花秋实春暖花开 沂水春风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春暖花香春色撩人 莺歌燕语 红情绿意 秋月春花 春去秋来莺吟燕舞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夏天:蝉不知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日夏云 冬温夏凊火伞高张 无冬无夏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炉冬扇夏日可畏 夏雨雨人 燕雁代飞 冬温夏清 葛屦履霜集萤映雪 无间冬夏 暑来寒往 暑往寒来 温凊定省秋天:暗送秋波 春蛙秋蝉 秋毫无犯 一叶知秋 秋毫不犯蝉不知雪 洞察秋毫 秋毫之末 橙黄桔绿 秋收东藏春花秋月 金风送爽 秋荼密网 春花秋实 西风残照春华秋实 金风玉露 秋月春花 春去秋来 西风落叶春兰秋菊 落叶知秋 望秋先零 临去秋波 盈盈秋水春生秋杀 明察秋毫 叶落知秋 蒲柳之质 冬天:冬日可爱 无间冬夏 燕雁代飞 暑往寒来 天凝地闭冬日夏云 秋收东藏 冬温夏清 温凊定省 无冬无夏冬温夏凊 山寒水冷 葛屦履霜 夏虫朝菌 夏炉冬扇黄绵袄子 暑来寒往 集萤映雪 雪兆丰年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