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g)。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标题、作者解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学阶段,唯一一首七言绝句,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年级时,我们学习过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那首诗是杜甫躲避战乱,在成都定居之后写的诗。在诗中,杜甫借用无主桃花比喻自己,用“可爱深红爱浅红”写出自己内心的纠结。深爱祖国的杜甫,一直期盼着国家能够结束战乱,重新复兴。
在写完《江畔独步寻花》之后的一年(公元763年),险些将唐朝灭亡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战乱过去后,流落在四川的杜甫终于可以回到已经沦陷的洛阳老家。
听到朝廷收复了失地,准备回家之际,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是:听闻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地区。
注:在唐朝,河南河北地区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河南省和河北省,而是河南道、河北道(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
诗文解读
通过了解诗的背景,我们知道了杜甫是怀着兴奋、欣喜的感情写下了这首诗,那么我们接下来详细解读一下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剑外,剑南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忽传,忽然传过来信息。收,收复。蓟北,唐代的幽州、蓟州,现在和河北省东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四川地区,突然传来了消息:幽州蓟州的北部已经被收复了。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g)”,初闻,刚刚听到。涕,眼泪。裳(cháng),裙子。刚刚听到的时候,眼泪就奔涌出来,沾满了衣服、裙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忧愁已经不存在了。回头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已经没有了忧愁。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的卷起。胡乱的卷起诗书,准备开始收拾行李,心情是欣喜若狂的。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唱歌。须,应该。纵酒,开怀畅饮。白天开始唱歌,应该开怀畅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春天朝气蓬勃的景色。作伴,和妻子孩子一同。伴随着春天朝气蓬勃的景色,和妻子、孩子一同,启程回家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立即。巴峡,属于瞿塘峡,和巫峡同属于长江三峡。这里指从长江顺流而下。
“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便,就。就从襄阳,直奔洛阳了。
整首诗,作者情绪十分高昂。听到了收复失地的消息,全家人就开始兴奋的痛苦流涕。因为想赶紧回到家乡,所以收拾行李都十分着急混乱。在和妻子、孩子一同回家的路上,唱着歌、喝着酒。从成都到洛阳,将近1500公里的距离,在古代至少要走2个月,而作者只用一句话带过。也说明作者回家心切。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主要是因为其诗文的内容多悲壮、阴郁的情绪。所以这首情绪高昂的诗,便显得十分珍贵。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得知胜利之后的极其喜悦的心情。
背诵技巧
体会到了诗人狂喜的心情之后,我们跟着诗人的心情一起尝试背诵这首诗。
因为这首诗的诗句比较多,字数也比较多,所以背诵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把诗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三句,是听到胜利消息之后自己和人家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句,是准备回家的过程,先胡乱卷起了书,之后又唱歌喝酒,最后要携妻带子回家。第三部分是第七、八句,写的是回家途中的几个关键地点: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将诗文分成三部分去记忆,是不是就轻松了很多呢?让我们一起熟读并背诵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