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大象公会

越南要想接棒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何必
10月2日,三星电子宣布关闭在中国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至此三星将自己的手机终端生产全部撤出中国,它也成为唯一一个不在中国生产手机终端的手机巨头厂商。
·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9年全球第二季度手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统计结果
那么作为世界手机出货量最大的产商,三星的手机在哪里生产呢?答案很近——越南,如今三星近80%的智能手机终端都在越南。
·手机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品,2018年越南的手机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图片来源:公众号「申万宏源宏观」
此外,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台湾宝成集团就把它在中国大陆的制鞋工厂向越南转移,如今旗下在越南的七个厂区产能已经占集团的44%,特别是胡志明市的宝元鞋厂已经成为阿迪达斯最重要鞋类生产基地。
中越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和纠葛,在现代又选择了相似的政治经济制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改革开放」、「革新开放」。曾经以「南方中华」自居的越南如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是踩着中国的脚印前行。
2008年以后,越南承接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开始飞速发展,人们纷纷预测越南将崛起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去年以来中美的贸易争端更加速了产业转移的进程,那么越南真的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革新开放」能否重演「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繁荣的数字
越南经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增长迅速。2007年以来,越南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长期处于10%以上,甚至在2008年、2011年接近30%;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维持在5%以上,近年来则持续走高到7%。

随着跨太平洋贸易冲突的加剧,越南也搭上了东亚产业转移的快车,2018年越南出口总值达2239亿美元,人均达2343美元,是25年前的9倍。世界银行已经将越南描写为东亚地区发展最活跃的新兴国家。
尽管出口总额尚不足中国同期的二十分之一,但考虑到其出口品大宗是手机终端、纺织品鞋帽、电子零件,而且出口目的地最主要的是美国、欧盟、中国,所以在贸易表现上直接和中国竞争,并呈现明显的生产替代关系。
而且在与欧美的贸易关系方面,越南参加曾由美国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尽管美国后来退出,但越南仍获得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跨太平洋重要国家市场的贸易优惠。2019年6月越南又与欧盟签订《越南与欧盟自贸协定》(EVFTA)、《欧盟与越南投资保护协定》(EVIPA),获得了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地位。
· 2019年6月30日,越南与欧盟签订《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和逐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不同,越南有着合理的人口结构和充足的劳动力供应。2018年越南全国平均年龄是30.9岁,29岁以下人口占47%,65岁以上人口仅为7.4%,劳动人口参与率达76%。目前越南的农村就业人口是城镇的2倍,可以为日后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而且越南的总体识字率高达94.5%,劳动力的素质较高。
由此看来,越南似乎具备了发展外贸经济的一切有利因素,重现日韩经济奇迹、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指日可待,前途无量。
基础的隐忧
然而现实远比数字复杂。
越南国土面积最然只有33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云南省,但其内部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十分丰富,以城市为中心大致分为北部(河内)、中部沿海(顺化、岘港)、西部高原(无大城市的落后区域)和南部(胡志明市)。由于越南迟至1976年才南北统一,十年之后就推行「革新开放」,国家整合时间短、力度小,故而各区域特征显著不同。
· 越南的地理分区
以河内为中心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传统儒家文化根基深厚,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人民的储蓄意愿远高于消费意愿,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十分紧密。中部沿海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工业基础薄弱,其港口城市由于国土狭窄而和西部的老挝、泰国往来密切,人民大多从事农业和山林经济劳动,朴素勤劳。南部经济相对发达,胡志明市是整个越南的经济中心,市场经济经验丰富,港口国际航线发达,直达欧美,人民消费意愿高,懂得享乐。
在1986年以前,越南全国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少数的日用消费品工业也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周围。「革新开放」之初,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也是经济基础较好的南部地区,时至今日胡志明市及周围已经形成越南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中心,以及对外鞋帽服装制造中心。宝元鞋厂即在胡志明市有一个十万人的生产基地。
·2015年胡志明市宝元鞋厂的罢工
进入新世纪,越南开始平衡地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尝试利用中部海港优势发展重工业,引进台塑等台资企业建立钢铁厂,另一方面在北部开辟工业园区,承接自珠三角转移过来的制造业产业,如今河内周围的各省已经成为越南的电子产品、光伏、机械的制造中心。
然而这些经济区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内物流和消费市场。这首先是因为越南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越南只有一条国道公路和一条铁路沟通南北,公路平均时速约为60公里,铁路还是一百年前法国人修造的窄轨铁路,平均时速30~40公里且运力有限。
· 越南铁路路线
· SE9次列车穿过河内市区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陆路交通全程需要2~3天,这几乎和从胡志明到海防的海运时间相同,而且陆路没有任何成本优势。如此慢的速度自然没有生鲜冷链,所以越南最大宗的农副产品只能就近消费,或者从最近的海港出口国外,难以形成本国跨地域消费市场。
· 越南最主要的陆上交通路线
而要改善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则相当困难:越南缺乏修建公路铁路网络必要的重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也没有相应的资金,为了刺激吸引外资和刺激制造业发展,目前越南的企业所得税为20%、增值税为5~10%,而且外资企业还有「两免四减半」和「四免九减半」的长时段优惠。所以越南国家财政难以负担高额的基础设施建设。
越南也尝试吸引外资来改善国内交通状况,但是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和曾经的历史纠缠让它无法把全部陆路交通建设都交给出价最低的北方邻居。于是越南采用分段招标的办法把工程分包给不同国家,并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划拨土地配套开发来弥补基建利润不足。但由此也容易造成腐败案件频发。2017年胡志明市市委书记丁罗升腐败案发,除了他在国家油气公司任职期间的问题外,还有胡志明市周围交通开发的问题。
· 丁罗升被捕
人与政策
经济发展的程度,除了硬件设施以外,人和政策导向也很重要。
由于交通落后,越南在新兴工业化过程中并未出现像中国那样的长距离民工迁徙,而是选择在距离家100公里的范围内上班,这样骑着摩托车每周末也能回家一次。这就导致越南各地的劳动力素质和本地的风俗文化密切相关。
· 摩托车是越南人日常最喜爱的交通工具
越南北部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朴实刚健,经过培训劳动效率可以达到珠三角熟练技工的85~95%。南部人历史上长期属于占婆文化,信奉南传佛教,性格较软,再加上自殖民地时期以来这里就是法属印度支那的经济中心,所以南部人「比较会享受生活」,懂得消费,赚钱动力不足。所以南部制造业的工人大多来自更贫穷的湄公河三角洲或者中西部高原。中部人特别是中西部山区的人,虽然勤劳,但好勇斗狠,无论南下胡志明市还是北上河内,都是工厂罢工的带头者。
·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的起因就是越南中部河静省的台塑钢铁厂内越南工人不满薪资歧视爆发罢工,最终酿成全国性排华事件
尽管劳动生产率难以达到珠三角的水平,但凭借低廉的工资价格,越南仍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但也正因为生产率不高,所以熟练工人十分抢手。2018年以来,随着制造产业转移加速,越南北部竟然出现了「用工荒」,在合同观念不强的情况下许多熟练工人在园区内各大工厂流转,变相提高了工资。
如此剧烈的经济社会变化,自然需要政策的适当引导,但越南政府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
在问及产业政策的问题时,河内国家大经贸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所长说道:「要什么产业政策?我们有广州呢。」「我们缺什么东西去广州买,要产业政策干嘛。」
这句无心之话反而道出了越南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本质:这一切不过是中国产业连扩张的外溢效应,劳动力价格敏感、直接参与日常零售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而这些终端产品的上游产业仍然在中国,跨太平洋贸易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一扩张的速度。面对中国全产业链的低成本优势,越南几乎没有可能脱离中国独立成长为一个全产业链的世界工厂。
· 9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道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
这在越南的进口商品结构中表现的十分明显:2017年越南出口总额2137亿美元,进口总额2111亿美元,几乎持平,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越南进口的商品以计算机、电子设备及零件、机械设备和配套设备、电话及零件、布匹、钢铁等价格较高的为主。这些商品大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其中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进口额达585亿美元。
· 越南进口商品结构
所以,有「广州」在,越南政府出台任何政策也都会受制于人。
此外,越南的基层政府也没做好服务准备。很多招商项目重在落地而不管服务,水、电、基建、招工的问题往往拖而不决。一些国家级招商引资项目资金量巨大,落地之后可以人人沾光,以致于基层检查经常「薅羊毛」。
如今,越南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2400美元,河内的新盘每平米均价为一万元人民币。刚好是中国十年前的数值。无论正面负面,越南都踩着中国的脚印,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