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桃源,再甚的悲哀,亦有美好

茶馆号外:
除夕之夜,将有一位神秘嘉宾做客“豆田作文茶馆”。她是豆田老师的一位女弟子,今年刚大四毕业,豆田这里只能告诉各位豆粉的是,她是一位有故事的人,更是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她在台湾东吴大学学习过一年,采访过席慕蓉,受到小马哥(马英九)的亲切接见哦!
她会是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茶馆读书:
《湘行散记》中那些“水手”在作品里反复出现,也在我们的语文课前演讲里反复被提及,而沈从文笔下那原始淳朴的湘西之美更是在我们阅读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
这本书的优秀读书笔记也很多,经过班级投票选举,每班给选出了三篇同学们最爱的读书笔记。
优秀笔记:
初一(3)班:袁亦能|湘西精灵——水手
冉丽滢|人性之美——读水手及湘西的人
曹艺琼|沈从文的朋友们——论湘西人们的人格命运
夏裕佳|沈从文的湘西情——读《湘行散记》有感
刘昱新|沈从文与诗意湘西——读《湘行散记》
杨雨轩|“真正质朴的人”——研读《湘行散记》中的水手和纤夫
钱晨苇|一个直白的人——读《湘行散记?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芦 艺|水手的生活——论《湘行散记》中水手
张晗艺|湘西的水手
初一(4)班:
丁一涵|抑恶抑善的人性——我读《湘行散记》中的人性美
戴煜宏|水手
徐各忆|湘西的人——我读《湘行散记》
孙乐涵|昨是与今非——沈从文与湘西
顾彰洺|魅力湘西人——我看《湘行散记》中的人物
梁高仪|悲哀中的那份美好——读《湘行散记》有感
各班最爱:
沈从文与诗意湘西
——读《湘行散记》
文 | 刘昱新
湘西,沈从文第二故乡,他曾在书中提到过“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的光景声色里了”。湘西带给沈从文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悠闲享受,还有精神与情感上的交织与升华。湘西的人、事、景早已融入沈从文的心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每当夜降临时,皎洁月光下的湘西总能给沈从文带来无限遐想,“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光与那派声音…”这种美妙的意境让人们沉浸其中更让沈从文陶醉。它让沈从文想到了拼博的人们,想到了四五千年的沧桑岁月……
白天则别有一番情趣,岸上水手吆喝着,河街与吊脚楼热闹得很吊脚楼上的妇女喊着,朴素的人与朴素的景勾勒出一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画卷,这是一种生活上的诗意,它如梦镜一般的世外桃源。
湘西的景带给他了一幅别样的诗情画意,而湘西的人则给沈从文一种非凡的意义。
河街上,人们来来往往,与吊脚楼店老板争吵着,与楼上妇女吆喝着,这一个个地位卑微的人身上都展现了他们的质朴,本真的人情之美。
比起湘西的其他人,水手自然是文章中提到最多的角色了,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贫贱艰难的日子,他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游行,纵使风浪激流能轻而易举地掀翻他们那弱不惊风的小船,却依旧无法阻挡浩浩荡荡的队伍,永远将背影留在游客眼前,或许游人也永远无法他们面对波涛汹涌的面色,他们话语粗鲁却字字透露一个平凡百姓该拥有的性格与骨气,他们背负重大责任,却永远将其埋在内心。
面对这样的水手,沈从文更乐意用这样的语句去赞美他们“他们那么地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已的命运,为自已,为儿女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不论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当他在听水手唱歌时,在看他们与青年妇妇对话时,在他们互相骂脏话时,一个多情水手的形象便展现出来,即使生活艰辛也不忘打消时光享受时光,他们有悲惨的命运,更有在悲惨命运中挣扎的勇气以及笑着面对生活的力量。
沈从文描写似水的湘西风情,勾勒出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是活灵活现的湘西,是让沈从文悠然神往的湘西,他笔下的湘西寄托着他对湘西浓浓的情,浓浓的爱。
人性之美
——读湘西的水手及湘西的人
文 | 冉丽滢
在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点缀着湘西的奇山秀水,为这幅淡抹的水墨画增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将这浅浅的山水变得灵动耀眼起来,他们就是湘西的水手和人。有一种光芒,从他们身上发散,那便是人性之美。
沈从文曾说:“说到水手,真是有话说了……”湘西的景色固然别致,但船上的水手们更是鲜活动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这篇文章就是沈从文为刻画水手形象而作。来到湘西,“我”每天都会和水打交道,水手自然也便成了“我”最熟悉的人,“静听水声与船上水手的辱骂声”也成了“我”每天打发日子的事情。水手们“咒骂各种野话”的声音常常充斥在“我”的耳边,确切地说,他们这并不是在吵架,而是再平常不过的“说话”罢了。是的,水手们正是一个个“粗人野人”。诚然,鲁莽的野话是不文明的象征,但在这里,直白而生动的方言与野话,回荡着湘西人的乡音,洋溢出鲜活动人的生命力,毫不掩饰地展现了湘西民风的自然淳朴。
别看湘西水手们满口粗话,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蕴藏着一份不可估量的善良与真诚。就像这位“结实硬朗”的拦头水手,脾气暴躁,对小水手少不了呵斥怒骂,但又是谁,在小水手不慎落水后第一时间将他救起,又是谁,在严酷的冬天里“脱了棉衣单裤给小水手替换”,让刺骨的寒风肆意地刮过自己的身躯?是的,就是这位“结实硬朗”的水手,他像父亲一般,用伟大的爱滋润着小水手的心灵。
湘西水手们蛮悍、粗犷、硬朗中却不失真诚、淳朴、细腻、多情,一个个血肉丰满、粗豪质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串长长的说不完的故事,流动于河上,色彩缤纷。
这些水手们的生活实质上是异常的心酸与沉重,他们吃不好睡不好,为了每天仅仅的几分钱,“不问天气如何,都得从天明起始到天黑为止,做他们应分做的事情”,“在激流险滩中,不顾生死,撑着小船勇敢前进。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看看沿河各码头,早已破烂不堪。”生活是何等的衰败惨烈,他们的收入和境地,在谁看来都是悲惨的,而他们却依旧可以放声大笑大乐,虔诚认真地活着。在生死面前,他们显得那样的坦然,而这坦然中,却又夹杂着太多的心酸与无奈。
同这些水手们一样,书中出现的另外一些人物,如妓女、店老板、兵士、土匪等,都是一些地位卑微的人,但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永不黯淡的光辉,他们善良单纯、朴实可爱、光明磊落、自由奔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向磨难低头的毅力,那就是质朴本真的人性之美……
人性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湘西精灵——水手
文 | 袁亦能
广博的湘西古老土地上,有一片诗意的净土,净土之上,生活着一群精灵。他们在河道上奔波,急流,险滩,大石,向危险进发,是他们的勇敢;往激流冲刺,是他们的激情;与妇人缠绵,是他们的柔肠。湘西精灵——水手。
如果说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那么水手就是这片净土上生机勃勃的精灵。这群精灵是天下最勇敢的,可以预见,一个水手跳入水中,不畏激流,奋力推动水下大船,哪怕被冲走,他们依然高呼不屈。一个八十八岁的白胡子老水手,托尔斯泰的脸,罗马战士的肌肉,无视生命与时间法则,逆流而上,在风雨急流中追着生命,他是老了,满脸白胡子,但他的生命没老,仍在时间的急流中像顽石一样坚挺。中群精灵,不惧一切,保留美好。
精灵不光有对生命的执着,还有对万物的善意,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年轻力壮,却从不自傲,当小水手不慎落入江中,一手撑篙,一手捞人,笑着骂着关心着。那个小水手,知道“我”爱橘子,把所有钱花光了买了很多。善良,是他们的天性。那个水手牛保,主动增予我核桃,不求回报,当得到苹果还拿去姑娘那欢喜,热情单纯,烙在骨里。
湘西水手伴水而生,心里自然有一片水汪汪的柔情,牛保拿到苹果赶去讨好,还说:“她说了很多痴话,等我回来” 。 我想这时的他是幸福的,一腔柔情里抽出了枝希望的嫩芽,在风中微微摇摆。当水手牛保与妇人相聚,竟久久不能分开,以至于忘了下河的时间。一把把的眼泪一把把愁,尽化作了一曲柔情。湘西的吊脚楼上空,回荡着妇人们期盼深情的痴话和水手的一腔柔情。
婉转的橹歌声,飘荡在半空,赞美着精灵,精灵在河流里来回,荡漾着勃勃生机。
一群勇敢无畏,慷慨善良,而又满腔柔情的精灵——湘西水手。
人性,恶耶,善耶?
——我读《湘行散记》中的人性之真
文 | 丁一涵
“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赏读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仿佛一梦缥缈,带着些许忧伤,又带着淡淡的希冀。书中的一人一物皆让我不免思绪万千。人性究竟是什么?是恶?抑或是善?是丑?还是美?
书中的水手和妓女堪称是湘西百姓中十分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了,《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中的水手牛保,虽然明知自己与吊脚楼里的妇人之间的情感与关系是持续不长久的,但他却依旧对那美好怀揣着一份憧憬,一份希冀与幻想;故事中的夭夭小妇人即使被一个老烟鬼用名份束缚了她的身体,然而那颗心却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一个多情的水手,也许有人认为他不务正业、贪图享乐,但我认为,湘西的水手却热情而又朴实,表现了人性最本质的美,那种美好愿望在他们心中是无限的,诚如刚落地的娃娃,眼中满是纯净的美;一个多情的妇人,也许有人认为夭夭的行为不守妇道,认为她不该倾慕于书中的“我”——一个外来的男人,但我认为,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辨析她,看待她如鸟儿般无拘无束的心,便能体会到夭夭小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和憧憬,一种人性的善美与遐想。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他使我印象深刻。其实,这个老朋友与沈从文并不合拍,话多打岔,但他的诨话、野话妙趣百出,比喻丰富,仿佛永无穷尽,令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不过瘾!若要评个益友或是损友,那么书中的这位老朋友,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损友吧,但我却不这样认为。他语言粗蛮却精妙丰富,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字典;他粗鄙莽撞但却对字画“风雅”有加……他可以对女人彬彬有礼,对朋友掏心掏肺,也可以对不遵守规矩的人厉声呵斥,对想要占他便宜的人不屑一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这位老朋友个性鲜活,我认为他所表现的是湘西百姓那热情真挚之美,那正直豪爽之美,诚所谓“粗中有细真朋友”!
书中的煤矿工人也同样吸引着我的目光。在倚山临水,清幽美丽的湘西,却生活着整天出入“地狱”黑井的煤矿工人,他们的生命仿佛随时便会消逝,如同天上的流星,当一个煤矿工人杀死了一个哨兵后投入井中时,我是为他而感到高兴的,因为他冲破了命运残酷的枷锁。也许有人认为煤矿工人后来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占山作匪,此乃天理难容;可我却认为他光明磊落,顶天立地,我感受到了他自由自在的灵魂,不甘平庸,更不甘把自己的人生交由他人掌控。故事结尾处朗朗的,掷地有声的,从容不迫的声音至今回荡耳边,他让我觉得生死似乎都可以无所畏惧,他让我看到的是一种质朴的乡村野性之美,一种人性的自由与无畏。
多情水手的核桃,生死无畏的煤矿工人,书中还有许多,例如嫉恶如仇的虎雏,以鼻子为信仰的朋友,即使满嘴“厕所词典”,却依旧令人暖心,细心照顾小水手的辰河水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雀跃,湘西人的人性,是热情?是美好?是自由?还是无畏?我认为湘西百姓的人性之美质朴而纯粹,让我为之赞叹!
魅力湘西人
——我看《湘行散记》中的人物
文 |顾彰洺
1934年,作者沈从文返回故里湘西,一路写下了湘西水域的这些人和事,单纯而又厚实。这部作品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人必有湘西的性格,他写湘西的乡下人,钟情于未被污染的人们,他们一定是最具代表且平凡而又普遍的。
湘西人是质朴的。或许受战乱因素吧,湘西人总是那么本真。如《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的七老每一句话都是脚踏实地,“只看你先生是不是要我们赶路”“你请我们晚上喝点酒,活活血脉,这船就可以在水面上飞!”都以现实为基础,放在那个年代,这个人物也并不奇怪了。天命之年,也终逃不过现实的温饱问题。《老伴》中的翠翠形象明慧温柔的品性,纯朴善良的性格,忠贞坚守的爱情,给作者的印象增添了许多重彩。如此随和、朴素的湘西人。
湘西人是直爽的。无论是“我”那个戴水濑皮帽子的朋友,还是睚眦必报的虎雏,或是当年藤回生堂的继续父,他们身上蕴含着湘西人天生开朗积极的特质。“他擎着我的肩膀很猛烈地摇了两下,我明白他极高兴的表现”的率真,形象的野蛮比喻,还称呼“我”为“牯子老弟”,爱憎分明,敢怒敢言,交友掏心。“好,就照你说的办”的爽快,一遇故友,就亲热地交流起来,借着酒性,便毫不掩饰地全讲出来。这么率真豪爽的湘西人。
湘西人是慷慨的。湘西的小河是开阔、清澈的,正如湘西人不遮不拦的大方。牛保甚至可以不惜爱情的代价把核桃送给作者,入乡随俗嘛,回赠以烟台苹果。虽然下层人们顽强地生活,有时吃不饱穿不暖,但即使物质上如此贫瘠,却努力维持精神上的富足,是他们本质上的品格。真是慷慨大方的湘西人。
湘西人是多情的。也许是湘西多水与年代动乱的缘故吧,湘西军人与水手特别多,他们漂泊于大千世界之中,很少归家。码头上一批又一批靠岸的船只,一波又一波休憩的水手,有几个是特意到来?只不过生活所迫或客人所愿,来到此停船整顿。不必羡慕牛保与吊脚楼女子的热恋,也不必感慨翠翠与军官的誓言,因为时间会冲淡一切。牛保不顾催促,执意去吊脚楼,可当另一岸至,谁知他不会喜新厌旧?在外征战的军官多为战死,留得个印象在妇人脑海里罢了,又有谁晓得她不会改嫁他人?现在沉醉在爱的憧憬里,谁不流露出爱的毁灭性的隐忧?海誓山盟的信仰最终不过如一缕青烟被吹淡,一对当年想比翼双飞的男女到头来不过是生活中的匆匆过客。注定漂泊而又多情的湘西人。
从沈先生的笔下体会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从记人叙事入手,来反映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与民族问题,也从白描乡下人的日常琐事中充满着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性的庄严思考。湘西的人,对于沈从文重新构建湘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一片净土上,可爱的湘西人有着可爱的性格,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愫,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此有魅力的湘西人!
那份笼着哀愁的美好
——读《湘行散记》全书有感
文 │梁高仪
再甚的悲哀,亦能从中发现美好。
陶渊明笔下的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多少异乎于湘西的桃源。
湘西的桃源,会有妓女。“有些人年在五十以上”“也有些年纪不过十三四岁,乳臭尚未脱尽”。这年纪,理应与老伴相濡以沫,或与青春年华,相伴于乡间小路。但现实,却是残忍的去出卖肉体。
但她们本是迫于生计——生活的命运是最无情的卑微的职业,卑微的地位,卑微的生活,这大概就是妓女们的真实写照了,“连死后都是借‘大加一’买副薄薄的板片,土里一埋也就完事了。”卑微串起了悲哀的一生。
但那颗心,从未被污浊。
湘水河畔,“多情的妇人”仍能去痴痴地追求爱情,纵使肉体被缚束,但那颗赤诚的灵魂却从未息影,向希望而生。这是湘西人那份最美好的本质,经得起外界人性的考验,无论如何,始终不灭真心与灵魂。
亦可说,这是一份悲哀的美好,命运与生活的残忍中,湘西人性的光辉,却从未被寂灭,而是迎难而生,这是一个民族伟大的人性,为自然所生,亦被自然所成。
记得那绒绒线铺的“翠翠”吗?那个明慧温柔,在铺前卖着白棉线的女孩。
是啊,当年的那个“傩右”,竟已实现了梦想,17年后,作者仍在那个地方碰见了时光蹉跎的他,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绒绒线铺前是“小翠”,头上还带着一绺白绒线。
花未央,物未改,人,却早已变。17年后,这座历经战乱的小城,饱含着战争的辛酸,伤痕遍野,悲伤凄凉的历史,付出了太多,7000余条生灵换来的安全,终究是过于沉重。生命的生生死死,终究是带着历史的铁矛的,欢喜,悲哀,欣慰,伤感,每一个灵魂的情感,丰富了兴衰并进的历史。
但也终究,过甚的悲哀会有美好。物是人非会使人沉思,过重的疼痛,会让人安于现状,体味现实的美好,或许就是带着心中的那一份伤痛,那一份释然,才得以生活。“翠翠”早已逝去,她的生命旅程已终,但她的离开,同样用最有力的方式让那个“年少轻狂”的傩右,学会了生活。
这份美好,已是一种精神支撑着傩右,让其学会沉默,学会忍受,学会生活——学会带着“小翠”,在这座城中,在这“翠翠”遗下的店铺中,好好活着。
《湘行散记》中,常读到水手。
作者毫不避讳地,详细描写了所谓乡下“野话”,自然,其无非是粗俗,庸昧。但这也是湘西民族的人文风情。水手们若遇不顺心之事,便常常爆粗口,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但这种发泄,也只是语言的偏激,多半没有什么作用,亦可说,这只是对生活无力地发泄,消怒,终究也是悲剧地毫无用处。但这其间有水手们那颗热情的心,原始的性格——或是脱胎于湘西沅水的风情吧。水手们直爽的表现,是在这种充满着野味的语言上表现的,自然,原始,有力。
这亦是一种美好,原始清澈如那远水,以拍岸之声发泄生活的苦难,从不因危险而放弃挣扎,他们摇撸于水船上,用那嘹亮空灵的自然声音吟唱,时而又因苦难,不得不用野话来发泄。一切,也即是对生活不屈的抗争。
这即是湘西,每一份看似悲哀的事物中,总能有那么一份美好。千万情感集万千生命,碰撞融合,即使失败,却有一种缺陷的美好,指引着漫漫长路。
这份美好,是湘西妓女们的人性,是傩右学会生活的给予支持的精神,是水手们不屈的抗争……这份美好,早已在湘西的点点滴滴中浸润,似乎每一处都有这么一分斑斓的颜色,在这山水之间中绽放美丽的光彩。
印象中的湘西是这样的——
“狗吠深巷,鸡鸣野路,炊烟袅袅;繁花杂树,竹林湘水,山谷静幽。这样的景再笼上一层薄薄的雾纱,使其原始,自然,神秘。最后加上那一抹亮色,绘之以生命,给予希望与美好点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