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品 ‖ 采山笔记(4)

采山笔记山深菇香浓钱建明/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总会炫耀那些海鲜,大螃蟹、大龙虾,各种鱼类以及其它丰盛的海产品。是啊,大海的丰富是不容置疑的,可大山也毫不逊色呀!在家乡的山里,最让采山人喜爱也是最常见的山珍,就莫过于蘑菇了。这蘑菇呀,常见的有榆黄蘑、榛蘑、松蘑、花脸磨、趟子蘑、冻蘑、……等等,就好像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儿一样,也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哦,差点忘了,还有既好看又好吃的猴头菇,还有还有黑木耳,也都是难得的山珍呢! 说到采蘑菇,先要从采榆黄蘑说起。 榆黄蘑是蘑菇中长出来得比较早的,基本上和采山菜是同一时期,但高峰期却在七月。
榆黄蘑
穿行于清晨的林间,露水打湿了鞋子、裤子,虽是盛夏,仍感觉有些凉,湿透的鞋子不时发出“吱咕、吱咕”的声音,似乎在述说着辛苦。
一条清亮的小溪蜿蜒着缓缓流向远方。溪畔的泥土湿湿的、软软的,成片成片的驴蹄草就在溪边安营扎寨。驴蹄草圆形的叶片一片片挨挨挤挤,仿佛缩小的荷叶,就那样随意地一簇簇地茂盛着,那些娇黄的小花盛开其间,自然、明媚,热热闹闹的,没有丝毫的做作,就好像邻家女孩给人的感受,清新、舒爽。
穿过驴蹄草,趟过小溪,继续向前走,无边际的丛林在脚下延伸延伸……
山上种类繁多的树们以它们的千姿百态迎接着我们,到处都是草木葳蕤,绿意盎然,就连石头缝里都被绿色的植物填满了。草丛里各色的花朵盛开着,你看那红彤彤的野百合,花瓣上俏皮地点着几个小黑点儿,像极了隔壁妹妹俏脸上的小雀斑,多可爱呀;你看那一片黄花菜,黄灿灿的,盛开的、含苞的,好像热热闹闹地去赶集;还有那边紫色的鸢尾花,袅袅婷婷,优雅地迎接着蜜蜂、蝴蝶,以及采山人;还有……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在这样的林间穿行,伴着清脆的鸟鸣,不由得心旷神怡,,陶醉在这山间美景中了。
走了很远的路,我们却收获不多,难道大山要让我们失望了?
转过一道弯,山上的榆树多了起来。我们看见一棵大榆树,已经让啄木鸟啄了好几个洞,真可谓伤痕累累呀,眼见是活不成了,不禁心疼起大榆树了。我的心里暗暗琢磨,到底是虫儿的伤害大,还是啄木鸟的伤害更大?
恍惚之间,同行的一位朋友突然大叫起来:“快看快看,那边一片黄色的是榆黄蘑么?”我们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丛林掩映处隐隐约约一片黄灿灿的,会有那么多榆黄蘑?我们一行四人马上向着那一片明亮的黄色而去。
走到跟前,我们都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棵倒地的大榆树,粗壮的树干上盛开了满满的“真菌之花”——榆黄蘑!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榆黄蘑!那些榆黄蘑一簇紧挨着一簇,层层叠叠,一嘟噜一嘟噜的,在倒地的大榆树上争相绽开。榆黄蘑白色的杆,嫩黄的面儿,面儿微洼,形成一个可爱的小窝窝,那么多的榆黄蘑聚集在一起,像极了盛开的金色花朵,美得耀眼,美得让人眩晕。
伸手小心地采摘一小簇,没等放到鼻子下,那专属于榆黄蘑的鲜美味道就已经沁满鼻腔了!让人忍不住猛吸几口。榆黄蘑的味道很有些特别,它的鲜美简直是无人能抵挡。榆黄蘑最典型的吃法,是与大山里的小河出产的冷水鱼柳根熬汤,山里人把这叫鲜鲜联合。熬制时除了撒上细盐,任何调料都是多余,雪白的鱼汤中漂浮着嫩黄的榆黄蘑,你说诱人不?而榆黄蘑饺子更是又一种鲜美得让人啧叹的美食。啊呀,好想立刻就吃到它呢!
榆黄蘑是比较娇嫩易碎的,采摘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轻轻地贴根部切下,再轻轻地放在背筐或袋子里,要像呵护小婴儿一样呢。
毫无疑问,我们满载而归。一路上,榆黄蘑的鲜香弥漫在四周,就连采过榆黄蘑的手上都留有菇香,这些黄澄澄的榆黄蘑,就仿佛一剂神奇的药水,让那些炎热,那些蚊虫,那些劳累,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满了笑意。大山是从来都不会让采山人失望呀。
榆黄蘑的风头刚过,就轮到榛蘑登场了。
榛蘑可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呦,它和小鸡是标配,用榛蘑做的菜肴,是家乡最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呢,那就是——小鸡炖蘑菇。自家养的当年的小嫩鸡,炖上自己从山里采回来的榛蘑,热腾腾、香喷喷,甩开腮帮子开吃,那才叫一个美呢!在最早的时候,这可是专门用来招待女婿的菜肴呢!到了山里,不吃上几餐小鸡炖蘑菇,那可亏大了!
榛 蘑
八月的山中,一场细雨过后,空气中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弥漫着泥土的腥气,蘑菇们都憋足了劲儿破土而出,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
我们跟着老采山人,又一次进山,这一次的目标是榛蘑。
溪水欢快地“叮咚叮咚”穿过岩石歌唱着、奔跑着,掬一捧山泉喝,甘甜清冽,水花舔过手上的肌肤,凉凉的、痒痒的,让人说不出的舒爽。
转过一个缓坡,一片榛柴窠子出现在眼前,老采山人告诉我们,凭他的直觉,这片林中会有榛蘑。我们都立即提起了精神,瞪大了眼睛。
榛蘑可和榆黄蘑不一样,它的颜色是或深或浅的褐色,一点儿都不起眼。放到林间,就和那些枯叶的颜色十分相近,不仔细看有时真的看不见呢。如同竹节虫、枯叶蝶一般,是有意隐藏呢!就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可真够淘气的了。
我瞪大了眼睛,在枯叶和杂草间寻觅,可是那里有榛蘑的影儿呢?正当我气馁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老树桩旁发现了一片榛蘑,正如黄庭坚诗中说的:“惊雷菌子出万钉,白鹅截掌鳖卸甲”。我惊喜地走过去,这些榛蘑就分布在一截树桩四周,一朵一朵的,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小伞,有的像一朵含苞的花蕾,还有的刚刚冒出头,上面还顶着一片草叶,俏皮可爱。
我开心地采撷起来。采着采着,转过树桩来,呵!发现了新大陆!树桩后竟然有一大片榛蘑!有的独自伫立着,有的两个依偎在一起,还有的三四个簇拥在一起,就如雨后的春笋一般,亭亭玉立。这些榛蘑浅褐色的面上还有几点黑色的小斑点,深褐色的茎秆挺得笔直,看着就讨喜。一朵挨着一朵,蓬蓬勃勃,多得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让人不敢下脚,生怕会踩到这些可爱的精灵们。真像是进了蘑菇园啊!
大家都忙碌地采撷着,有的还美滋滋地哼上了小曲。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都在惦记着怎么享用它吧,估计呀,肚子里的馋虫早就忍不住了呢!就这样,这些新鲜的蘑菇很快就都被我们收入筐中,又一次大丰收啊!
采山就是这样,常常会柳暗花明,给你额外的惊喜,当然,采山也并不是每一次都顺利的,那些意外和惊险也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
那是几年前的一次采冻蘑的经历。
我喜欢吃新鲜的冻蘑,是因为它吃在口腔里的的鲜嫩和滑爽的感觉,“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每次吃冻蘑心里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想到就要采冻蘑了,心里满满的期待和开心。
我们一行四人在一位同乡姜大爷的带领下出发了,沿着蜿蜒的山路,从水库边上往北向山里插进去。
那些崎岖的山路让我有些汗津津的,但冻蘑的诱惑,还是让我很兴奋。
在一个缓坡上,我们终于发现了冻蘑。一棵风倒的椴树横卧在一些凌乱的杂草间,冻蘑三两个一簇,一层一层地有条不紊地沾在树倒的两侧。
我开心极了,只见那些冻蘑每一朵看起来都好像一把小扇子,浅灰的面上仿佛有一层淡淡的茸毛,摸起来厚墩墩的,肉嘟嘟的,感觉很有质感,摸在手里很舒服。
这些冻蘑并不很湿,比较干爽,这样的蘑菇又出数,背起来还不会很沉,是最理想的了。这些肉嘟嘟的蘑菇很快就躺到了我们的背筐里。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又是一次满载而归。我们跟随着姜大爷踏上了归家的路。
可是,走着走着,越走越不对劲了,那路变得异常难行,和来时的路况显然有很大出入。我们迷山了。
采过山的人都知道,迷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们一直转呀转,直到太阳已经偏西了。要知道山林里的黑夜可是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走出山林。
姜大爷仔细观察了许久,最后决定,沿着一片塔头甸子往回绕。于是开始了一段我永生难忘的艰难路程。
塔头甸子里是一个一个的小草墩,我们从一个草墩儿迈到另一个草墩儿上,有时一个不留神,脚就滑到草墩儿下,陷入水草里,一下子竟能没到大腿根儿,人就骑在草墩儿上了,装着蘑菇的背筐,当然也会浸到水里,再次爬起来时,那背筐就会哗哗哗地往外淌水,而那些蘑菇则吃了许多水变得越发沉重了。
夕阳的余晖照在塔头甸子里,这抹余晖竟让我看见了水中有一条大鱼!而且几乎触手可及。鱼儿并不惊慌,静静地好奇地望着我。我有些吃惊,有些意外,也有些惋惜。我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捉鱼了,所有的能量好像都要耗尽了。我已经是举步维艰了。
这时姜大爷也累得几乎走不动了,他提议要把蘑菇全扔掉,轻装前进。想着辛辛苦苦采来的蘑菇就这样全扔掉,这么多的辛苦都白吃了,我真的很不甘心,很不舍得。我实在下不了狠心,我决定和蘑菇“共存亡”。
光线越来越暗,傍晚的山里影影憧憧充满了神秘,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啊呕啊呕”地乱叫两声,让人心里毛毛的,忐忑不安。担心,害怕,沮丧,疲惫……但理智告诉我必须坚持。我想起了红军过草地,想起了七根火柴,心里竟有些悲壮。我们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走出了那片塔头甸子。
姜大爷也终于辨清了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这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暮色沉沉,我们又累又饿,精疲力尽,两条腿就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根本就迈不动步了。
我们四个人就好像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狼狈地踟蹰着。正当我们几近绝望时,一阵呼喊声传来了,是有人寻找我们来了!这呼喊声无异于天籁,是那么的动听,让我们就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身体里又被注入了力量。
就这样,我们有惊无险地被安全地接回了家。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我们从清晨到夜晚,就仿佛坐了一遍过山车,那滋味呀……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收获还是颇丰的,那么多的蘑菇呀,倒在地上一大堆,那些肉嘟嘟的蘑菇让周围许多邻居都羡慕不已,我也觉得特别荣耀。至于这荣耀背后的艰辛,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经过了这次事件,我倍感冻蘑的珍贵,每每吃到冻蘑,就会想起那次采山经历。餐桌上的美味都是得之不易的,是采山人的一番辛苦呀。
猴头菇现在我必须说一说名贵的猴头菇了。
猴头菇可是和熊掌、燕窝、鱼翅齐名的传统佳肴,那三样我个人感觉很残忍,不道德,但猴头菇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猴头菇长在柞树有腐蚀质的根包树干树杈上,毛茸茸的圆球状,像猴子的头,我想它应该是由于外形而得名的吧。猴头菇还叫刺猬菇,估计也是源于形状而得名的。
有经验的采山人去采猴头菇时,总会携带着伸缩杆,高处的猴头菇就得用伸缩杆去够。伸缩杆的顶端有三个爪,扎住猴头菇的根部,轻轻一掰,一颗雪白的毛茸茸的猴头菇就从树上摘下来了。至于矮处的猴头菇,只要用手握住即可采摘,那猴头菇托在手中绒绒的,软软的,十分可爱,真的就像一只长满绒毛的小动物蜷卧在手中呢!
猴头菇让吃货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它的多种吃法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将它和小鸡炖在一处,猴头菇自身的味道加之又充分吮吸了鸡肉鲜美的汤汁,含在嘴里,那浓浓的鲜香就在唇舌间萦绕,细细咀嚼,那白皙而肉肉的菇块在口齿中品味,真是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呀。
哈,说了这么多的蘑菇,你想吃了没?
要吃蘑菇喽!这浓浓的菇香呀,早已成为山乡特别的名片,成为山乡游子千、回、百、转、的~~乡~~愁 ……

作者简介
钱建明,笔名冰凌,曾在《大森林文学》杂志发表多篇诗歌。执着于文字编织的多彩世界,喜用朴实的笔墨表达生命历程的感悟,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坚守自己的文学梦想。
请点击标题阅读钱建明老师的精彩文字
1、哲思美文‖尘世有美
2、连载‖亲爱的猫猫和狗狗(一)
3、连载‖亲爱的猫猫和狗狗(二)
4、推荐散文‖邂逅
5、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6、随笔精品‖采山笔记(1)
7、随笔精品 ‖ 采山笔记(2)
8、随笔精品 ‖ 采山笔记(3)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