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母语·独家】 狂贺!我学科李盼星、杨莹同学获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特等奖!!!

小编有话说
本公众号依托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团结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梳理语文教育历史,探讨语文教育问题,共创语文教育明天,共享母语芬芳。期待成为中国语文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日前,我学科李盼星、杨莹同学喜获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特等奖,成为我校参与本年度赛事选手中仅有的特等奖获得者。可喜可贺!颁奖典礼结束后,小编第一时间对两位获奖者进行了远程访谈。访谈以小编提问为主线,盼星、杨莹认真、细致地以电子文本形式予以回应,为我们深入展现了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感、心路历程。感动与震撼相互交织,相信各位公众号的粉丝们,都将从二人深情讲述中,得到不少启发与借鉴。独家爆料,不容错过!本文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
圆满落幕
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大赛
是江苏省推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对提升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大学各级领导各学科专家高度重视
扬州大学文学院大力支持
我学科广泛宣传、认真组织本专业研究生参赛
充分发挥了大赛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
2019年12月1日
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举行颁奖
扬州大学文学院18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盼星、杨莹喜提特等奖
左:李盼星,1994-,江苏镇江人,扬州大学文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曾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3篇。
右:杨莹,1996-,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文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曾在《语文建设》、《文学教育》发表文章数篇。
小编提问:筹备比赛的艰辛历程是怎样的?有哪些经验能与我们分享?
李盼星说:
十月份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通知出来时,我正在扬州新华中学实习,正好给高二的学生上了几次课,于是就报名参加了本次省赛的学院初选。
本次比赛本次扬州大学参赛选手共15名,10月17日文学院初选后,推荐4学生参加学校里的选拔,最终经筛选,文学院由杨莹和我参加省赛。由于今年通知出来的较晚,我们仅有一个月时间准备。紧接着研究生院和教科院的老师便组织我们正式进入集训模式。
在长达一个月的集训中,我们按照正式比赛要求分别安排了四次全真模拟微教学和微课题排位赛(每周一次),同时单日写一篇教学设计、双日写一份板书设计发至群里,板书指导老师为文学院班吉庆老师,手写教案设计指导老师为文学院梅尚筠老师和物理学院的张锡娟老师。
杨莹说:
整个准备过程是挺辛苦的。因为比赛一共分为微教学和微课题两个部分。所以我们每周一次微教学排位赛,一次微课题排位赛,除此之外,每天都要在备赛群里发布自己设计的教学文稿或者板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都要及时调整。
李盼星说:
在教案设计方面,我学到了一节10分钟的微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定要简洁并清晰,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以及如何使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参与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板书设计方面,班吉庆老师从书写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得当和书写的美观三方面来指导点评。这让我领悟到,在正式比赛中,书写正确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错别字,一旦发现一定是致命性错误,尤其是语文老师。其次是板书内容不要过多,简洁精炼并紧扣教学环节,是整堂课教学重点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板书的创新。最后是书写的美观,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够给评委老师好的印象,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必备专业素养之一。
在比赛教学过程方面,王乃森老师让我明白了八个字,即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兼顾其他”。于扬老师则让我明白教学思路要清晰,至少让在座其他专业的老师要听明;其次创新实践大赛属于赛课,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创新之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教师的教态必须是自信的,落落大方,眼神能与评委老师交流,语言上也要抑扬顿挫,就像朗读那样停顿、重音等等都要把控好。
杨莹说:
我的微课题中涉及到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因为之前没有学过,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学,买了书回来以后每天就扎进去摸索,一点一点看,有任何一个专业名词不理解的话,就会影响你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开始的时候进展的非常缓慢,后来通过自己的摸索,也在一个有统计学基础的朋友的帮助下,我慢慢明白了个中“奥义”,学会了统计软件的使用。 之后就是漫长的修改过程。这一个月里,整个微课题我修改了不下于8遍。每一次集体修改我的课题都是“被嫌弃”的那个,但我自己也很清楚,我的课题确实仍然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经过不断的修改,我的课题终于马马虎虎“能看的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硕导韦冬余老师以及课题指导老师李海龙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意志消沉时,给予我鼓励,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微课题的训练,我觉得我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加严谨细致了。其实教学部分在一开始是我最有信心的,毕竟是一个即将走向战斗在一线的人民教师,但是当备课的巨大压力来临时,教学反而成为我最担心的一部分。 我们微教学比赛晚上,我先去参加了微课题比赛,对我的课题进行汇报,将近10点回到了酒店,拿到了我的教学题目。即使晚饭还没怎么吃的我也没敢休息,放下包拿出电脑就开始备课。自己梳理完以后开始和老师们讨论课该怎么教。接下来就是疯狂的做ppt的时间……那天晚上我几乎没睡,即使很困也不敢闭眼,深刻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含义……
小编提问:可否说说二位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暖心故事?
杨莹说:
这次比赛,我的指导老师有好多个。包括了指导课题的李海龙老师、刘佳老师,指导教学的于洋老师、龚孟伟老师,指导文稿书写的梅尚筠老师,指导板书的班吉庆老师,当然还有我自己的硕士生导师韦冬余老师!每一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老师们的帮助分不开的! 这一个多月里,和老师们之间发生的暖心故事实在太多了,我就选其中一个说一说。 前面说的,我的课题在准备过程中一直被“嫌弃”,需要修改。我的硕导韦老师一直和我保持联系,给我提修改意见。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傍晚,韦老师给我打电话,当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韦老师在一个儿童英语辅导机构等自己的孩子放学,为了抓紧时间不耽误我课题的进度,韦老师让我到辅导机构门口来,面对面交谈课题的情况。去了之后,韦老师拖了俩凳子往机构门口一放,就着屋子里的光就开始跟我讨论课题,颇有一种凿壁借光的意味(见下图)。
我们跟周围拉家常的家长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一种浓浓的学术气息在谈论着八卦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李盼星说:
在教案设计方面,我学到了一节10分钟的微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定要简洁并清晰,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以及如何使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参与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微课题准备过程中,每一次教科院刘佳老师都会精细组织、带领、跟进,为我们准备晚餐、面包和酸奶。我的微课题由一开始被老师的否定,到后来老师提议修改,她始终相信我的课题可以做得很好。还记得第三次微课题排位赛时,请了两位科研专家来做评委老师,那天晚上的气压可以说是整个准备阶段最低的一次。几乎每个人的微课题都受到评委老师的严肃批评,我的微课题当然也不例外,也有选手落泪。当天晚上排位赛结束时已经将近十一点,刘佳老师把我们留了下来,一个个指导,几度哽咽,我也红了眼眶。这次微课题被狠批,她作为带队负责老师心里很难受,但眼神中我还看见了对我们的心疼与信任。比赛结束后,她对我说:“你的微课题终于也被你扛下来了。”我不禁动容。
班老师眼睛不太好,打字不方便,但每次都看的很仔细,并且发语音指导书写。我有一次因为粗心,板书发重复了,班老师不仅没有责怪,还鼓励并指导“我”字“斜勾”的笔画怎样写好看。11月28日,我们出发去徐州的当天,班吉庆老师录旧作一首,略作修改,为参赛诸君壮行:
大赛聚群英,兵发古彭城。
心随诸君往,纵笔为壮行。
虽未识汝面,网络对话勤。
往日已多语,临行再叮咛。
领队倾心血,导师献赤诚。
锤炼已多时,上阵望众生。
临场须自信,爱拼才会赢。
沉着析题意,应对有章程。
板书贵策划,下笔如有神。
一丝不可苟,精心益求精。
谈吐有风度,时间拿捏准。
进退讲礼貌,我是扬大人。
斩将搴旗日,报答恩师情。
吟罢高声颂,预祝大功成。
关于微教学,自从拿到比赛文本那一刻,龚孟伟和于扬老师就陪着我一起分析文本,整理教学思路。龚老师为我整理分析文本材料,于扬老师手写了整整三张A3纸大小的文本分析和教学建议,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遍练习试讲时,我的思路还是不清晰,可当时时间已经到凌晨一点多,两位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我耳里听着老师为我捋清教学思路、眼里看着于扬老师埋头写下思路、心中却是满满的心疼与感激,泪水夺眶而出······
图为李盼星同学及其导师龚孟伟教授
小编提问:你的得奖感言是什么?
李盼星说:
一个月的训练,经历了4场微教学排位赛,5场微课题排位赛,手写了14份教案、11份板书。三位教案板书指导老师,五位微课题指导老师,二十一位微教学现场指导老师,还有五场分站赛拉练的来自八个学科的中小学一线老师近三十人。没有这些优秀负责的指导老师,就没有我们手里证书。此外,还有彼此陪伴、支持与鼓励的同伴—我的同班同学杨莹,她的朗诵功底很好,我经常向她请教我拿捏不好的句子怎样读的更好,她总会给我范读。到了徐州,我俩住一间屋,相互脱稿汇报课题给对方听,另一人则模拟考官提问题,最后再给出中肯的意见与鼓励,这种感觉妙不可言,讲很多遍一点儿也不疲惫,只觉得温情。
我的微教学比赛抽到的文本是《想北平》,这篇文章的文眼就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因为老舍对北平爱的深沉…….而我对老师、同伴的感激,也是说不出口的,但却铭记于心,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教师这份职业是艰辛却光荣的,人间值得。
杨莹说:
这次获得特等奖,除了我自己的努力,更是和老师们的辛苦指导分不开的。真的特别感谢各位指导我的老师们,每一位老师都对我十分关心。
长按关注
本期文字:李盼星、杨莹、郑昀
本期排版:郑昀
图片来源: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