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垃圾快乐”摧毁的4亿年轻人

《2019新线消费市场人群洞悉报告》中有一组数据:
在报告所覆盖的6.4亿人群中,有4.48亿人经常使用短视频软件,而在最受欢迎的短视频软件上花的时间,用户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高达8.4次。
数据背后藏着的是无节制的欲望。
不仅短视频,还有游戏、八卦等让年轻人沉迷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玩游戏、玩手机玩近医院的新闻……
这届年轻人,正在悄悄被一种“快乐”摧毁。

想象一个场景:
假设每天下班7:30回到家以后,我们给自己1个小时的晚餐时间,晚餐过后8:30,我们想要看会书学习一会儿。
打开一本书,坐在书桌上,刚翻了不到3页,你拿起旁边你的手机想看看时间,结果打开了微博,突然发现某个男明星出轨了,然后你无意识中把左手的书放下,捧起手机,刷刷刷……
在你接收到的信息里,有扒他为什么出轨的,有骂他的,还有控评的,还有营销号发的一堆乱七八糟的。
等你扒完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好像也没什么确切的结论。
然后你一看时间,发现已经10:30了,到了快睡觉的时间,于是你决定洗漱一下睡觉。
11:00躺在床上的你,仍然拿着自己的手机,打算随便刷一刷朋友圈就睡觉了,结果看完朋友圈不小心又打开了某短视频APP,等你终于决定要睡觉时,已经凌晨一两点了。
你在心里发誓,明天一定不这样了,今年要考的会计证还没看呢。
可到了明天,后天……你依然如此,学习计划一拖再拖。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听过一种说法:
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手机早就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负载的还有成片成片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网络信息垃圾,以及游戏等形式的无效动作。
这些“垃圾快乐”吸引我们的注意,瓦解我们的防备,让无数人体验着“温水煮青蛙”式的自杀。

其实说白了,就是玩物丧志。
不过今天的社会,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尤其是网络上,各种娱乐八卦、游戏直播、小说视频……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发现:
这些娱乐产品,会像毒品一样,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
因为每个娱乐产品背后的团队,他们在设计产品前,都会研究用户心理,来创造出符合用户画像和心理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断刺激用户的神经,让他们极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就像我们偶尔玩一个“消消乐”的游戏,一旦玩上瘾的人会感慨“根本停不下来!怎么这么好玩?”
用户喜欢,就达到了他们赚钱的预期。
那么,为什么“垃圾快乐”容易成瘾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
反馈越短的时间越容易活得快感。
这不难理解。
我们拿玩游戏和你学一门语言来对比:
我们玩一局游戏,无论输赢,都很快可以重新开始,并且一个游戏,只要短时间内我们付出足够的精力,很快能看到不错的结果。
但学一门语言呢?从它的系统来说,听说读写,从单词、发音到阅读理解……我们一天可能就能学几个单词,而且不复习的话很快会忘记,掌握一门语言更需要长时间的考验。
前者低成本,高回报,后者“无聊又难熬”,大部分的选择显而易见。
不同的是,前者只有眼前的快乐,后者是未来的快乐,这就是延迟满足的意义。
你现在遭受的苦,会变成未来生活的甜,反过来亦成立。

我们会发现,那些牛逼的人,更喜欢做我们看起来“不快乐的事”,比如看书、学习、运动、研究甚至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严格遵照这一点。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
《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也曾写道:
乔布斯坚持每晚在厨房长桌吃晚餐,和孩子讨论书籍、历史与各种话题。没人会拿出iPad或计算机。
不止乔布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工程师,都不让自己家孩子接触太多智能产品,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它们的危害!
除了颈椎病、近视、体态不好等可见的负面影响,更可怕的是它无形中的精神腐蚀。
网络上的垃圾信息、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那些浪费时间的短视频、直播网站,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毁灭。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你必须学会喜欢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快乐”的事物。
正如毛姆所说:
为了使灵魂平静,一个人每天都要做两件不喜欢的事。
你要学会接触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快乐的事,然后你才会慢慢明白,玩耍与学习,游戏与朋友,网页与书籍……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快乐。
它应是获得前的不易,而不是享受后的失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现:
每天看屏幕超过两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上表现得都比较差劲。
不止儿童,包括成年人,浸在长时间的垃圾快乐中,天才也会变成废物。
生活中终究不是电视,垃圾快乐成瘾也不是梦魇兽,可以在你沉睡在美梦中永远不醒来,你总有一刻会意识到自己这样不对。
可你知道,那是极痛苦的。
那时,你不仅要接受越来越差劲的自己,还会发现戒瘾是一件很难的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你的快乐源于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沉迷在垃圾快乐里的人,只会越来越痛苦,亲眼看着自己丢掉诗和远方。
所以长辈经常劝年轻人,不要走太轻松的路。
因为那条轻松的路,也是一条后退的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