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6月入梅以来,雨一直下,空气湿度之大,办公室茶几上一盆绿植半个多月不浇水依然绿意盎然,而地板上也几乎每晚都能生出蘑菇菌孢堆,真叫人哭笑不得。然而Project并无进展,每日只能独守山岗盼佳音,可见找个靠谱的Partner是多么重要!
下雨不便散步,呆在房间,两个晚上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直以为盖茨比是个数学公式或者常数什么的,只到看到英文书名《The Great Gatsby》才发现盖茨比是个人名,真当是井底之蛙,贻笑大方了。?
小说不长,只有九章。一开始英文人名记不太住,后来慢慢进入故事状态,人物关系逐渐清晰,也就分得清主次好坏了。小说以一个从美国中西部到东部大都会发展的世家子弟尼克·卡拉韦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到纽约后偶然卷入表妹黛西与神秘邻居富豪盖茨比的情感纠葛,通过之后的交往,逐渐了解盖茨比本人,并成为他最忠实的朋友;然而在发生车祸和枪杀事件后,他看清了大都会浮华背后的虚伪和冷酷,在为盖茨比办完葬礼之后,黯然离开踏上返乡之路。
从故事本身讲,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几乎就算得上成功了,但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盖茨比之死,表面原因是情感纠纷引起的误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社会阶层的碾压。文中多处出现人们追问盖茨比出身什么家庭、做什么生意、毕业于什么大学的桥段,而盖茨比本人又十分刻意地表现出来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包括精致的穿戴,亮眼的跑车,豪华的别墅,盛大的Party,反而更加映衬出他内心挥之不去的一种自卑感,这与富二代汤姆的粗鲁自大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正如文中所言:也许我们具有某种共同的缺陷使我们微妙地难以适应东部的生活。即便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也难以摆脱阶层的鄙视链,盖茨比看似是为了黛西的爱情殉道,实则是为了他自己要实现阶层的突破而殉道。小说的时代背景是1920年代,而就算百年之后,到了现今的美国,这种社会阶层的矛盾依然突出,前段时间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杀引发的全国性游行和骚乱,实际上也是这种矛盾延续和体现。
从盖茨比的身上,我们仿佛也能看到自己影子(作为一个从中部偏远山区来到东部沿海务工的沧桑中年),历经二十年摸爬滚打,在别人眼中可能也算奔了小康(or middle class?),自己也能够坦然自嘲为“开地宁”,但是,那种微妙的感觉,在很多场合,或明或暗,依然如故。
诶,话题搞得有点沉重。其实,这本书也蛮适合准备谈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的年轻男女看看(不愿看书,也有同名电影,小李子主演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比如:没有完美的爱人,爱他(她)的优点,就要接受他(她)的缺点;爱他(她),就要配得上他(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要幻想穷小子一朝变身驸马爷,灰姑娘碰到白马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爱情也好,婚姻也罢,门当户对,合适最重要。否则,爱情可能很浪漫,婚姻多半很悲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再说说写作技巧。作者的谋篇布局非常精妙,前面的几场盛大聚会场面描写,极尽奢华之能事,层层推进;中间汤姆偷情乱入,为后面情杀埋下伏笔;后面的酒店摊牌,公路肇事,泳池枪击,凶手反转,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之后人走茶凉,盖茨比的葬礼在凄风苦雨中草草了事,而黛西夫妇却在赶去度假的路上。让人读罢,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憾,又陷入一种巨大的悲哀,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十分过瘾。
再是作者以尼克的视角,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旁观者,夹叙夹议,在故事情节中身份自由切换,非常灵动,给予了作者巨大的创作空间。文中还有很多关于细节的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之独特,比喻之贴切,那种恰到好处的表达,字字珠玑,让人叹为观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写作风格的独特魅力(当然,也有译者的巨大贡献,俺看的版本是姚乃强译)。对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叫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和编剧,此书很大程度上也有他自传的味道。
才想起来,今天是上半年最后一天,转眼2020已经过去一半。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真心希望新冠疫情早日受控,Project早日启动,离开的朋友能够心平气和,留下的朋友能够忍辱负重!
夜深了,祝各位晚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