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者,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昭为光明,焯指透彻,志作记录。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昭焯志]关注,看见人文,社会,教育万花筒。


01
最近的女团类节目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而本周的青你也即将落下帷幕。而除了看节目,我也有在关注豆瓣上的相关小组。原以为这就是一个就节目或者选手本身讨论的地方,但组里如此真情实感追星和情感的迸发(例如抱怨、不满等等)还是让我有些许吃惊。
如果只是你不理解我为什么支持这个人,我也不理解你为何为这个人打call,互相不打扰也就罢了,可是追星的氛围从来多充斥着许多拉踩,诋毁和人身攻击。而且很多时候,选手本身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罪,更多的可能就是某种个性和价值观的体现而已。
许多年轻人把心思投入在这里,并且充当道德卫士上纲上线对其进行批判,表达愤怒和不理解。而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其实在教育界,也一直有类似的领域存在,也就是国际理解教育或者说跨文化(理解)教育。虽然上面的例子还远不及“文化”层面,但从个人的成长背景来看的话,他们也会或多或少面临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冲击。跨文化教育的某些理念,或许可以给我们些许指示。

02
一系列关于文化间的理解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中的一种趋势。但其实,人类从未停止过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的层次进行文化间的交流学习。但总的来说跨文化教育总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外国人与本国在外子女教育。大约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不少欧洲的国家出现了劳工移民潮,例如德国等国,会通过外国劳工的引入来加快战后的国家重建工作。劳工们主要来自土耳其、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家,而随着劳工所带来的地域迁移,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开始变得突出并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
例如许多外国人子女出现了在移居国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的问题,有的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与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新来的外国人子女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并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德国等国家展开了外国人教育(有的地方也称作移民教育)。
而那个时候移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也就是双语教育或者多语种教育。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教育还是无法达到让其子女融入当地的中小学教育。因为忽略了他们身后的文化背景,所以效果并不显著。
无独有偶,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其海外企业数量的增加,出生和生活在海外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具有海外生活经验后回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在增加。由此,在经历不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日本被称作“海外归国子女”。其中,出生成长在海外生活儿童及青少年被称为“海外子女”,把在海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回到本国的儿童及青少年称为“归国子女”。而如何帮助这部分儿童及青少年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其身心的良好发展,成为当时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教育问题。而海外归国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日本跨文化教育的雏形。
但无论是欧洲的外国人教育还是日本的海外归国子女教育,其本质都被视为是一种特殊教育或者“同化教育”,特别是外国人教育由于展现出对外来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后来也遭到了欧洲社会各界的批评。

03
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开始区分分劳工、难民接收国家和新兴移民国家的关系,并强调文化多元和差异。尤其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国家,开始强调文化整合与文化多元,即“多元文化教育”。例如文化整合教育强调的是一种文化信任,其不仅仅是指向外国人而且也包括本国人,许多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引入了多元文化为导向的教育方案。
而传统欧洲国家也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教育。例如德国学者在70年代一方面进行关于国际性移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提出针对外国年轻人开展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建议。80年代开始关心外来移民的接纳与教育问题,在进一步审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解决各移民群体在融入主流社会中所产生的的问题。也由此,德国的学校教育也开始强调妥善应对学生的异质性和多元性,重视学生出生地文化以及移民文化之间的比较。
而法国在70年代也注重移民阶层的文化特征和其文化发展的需求,并为年轻一代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而提供相应的文化工具,在此基础上改革其母语教学。到了80年代,法国也强调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移民家庭社会文化圈,并以此作为学校推进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重要抓手。
值得提及的是,进入90年代,一直到现在,不仅仅各个国家在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人们而努力着,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所颁布的《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1996年出版的《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到21世纪发布的《跨文化教育指南》,都进一步落实了跨文化教育的建设性原则和指导措施。
例如在跨文化教育中有十大实施策略包括:加强教育与文化发展政策的协调;加强学校在促进文化上的作用;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重视课程中的文化与跨文化内容;重视鉴赏文化遗产;关注学校教学语言问题;关注历史教育;关注当代世界重大问题;加强传媒的教育作用以及关注教师的作用和加强教师培训。
而从指导原则上来看,跨文化教育也有三大指导原则:1,跨文化教育要尊重学生不同文化的独特性;2,跨文化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3,跨文化教育要促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团体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团结。
所有这些国家和组织的方针和实践都在提醒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得到包容。虽然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跨文化教育具有不同的视角、特点、与其他教育领域有交叉也有区别,甚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不可否认它符合现在我们“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也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结尾
04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国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看待主流与非主流文化,都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在我现在授课的班级里,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多文化集体。同学们来自我国天南地北各个地方,有的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的来自港澳,大家带着各自文化背景来到这个集体,构成了一个大家庭。
就像本周,大家对我国幼儿园举办节日和娱乐活动中,对于是否过西方节日提出了看法,社会上有一部分声音认为,过西方节日被认为是崇洋媚外等。而一部分同学们也会认为应当以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主,西方节日为辅。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就像港澳同胞那样,他们的文化本身具有双重性。对于他们而言,过圣诞节、复活节是非常正常的活动。
在今后,我们的幼儿园很可能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如何更加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文化背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让幼儿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融合,是一件特别值得探究的事。
参考文献
黄志成等 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 全球教育展望 2007
徐斌艳 跨文化教育发展阶段与问题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13
韩友耿等 跨文化教育: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 2013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立刻删除)请扫右边二维码欢迎成为
昭焯志的读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