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侯宝林百年诞辰15:看大师是怎么抵制黄色低俗相声的!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2017年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诞辰100周年,通过我们每周六日两天对侯大师的生平回顾,我们感受到一位语言大师艰辛的生活历程。侯宝林大师的一生经历实在是太丰富了,他经历了贫穷和苦难,也经历了战争和流离失所,曾经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也经历了众多的政治运动,被错误地打入人生低谷。但他一生都无怨无悔,用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和启迪后人的艺术修为,为我们勾勒出一代艺术大师的音容笑貌,让人永远怀念。
今天,我们继续给您献上纪念侯宝林大师诞辰一百周年特别节目――侯门往事。今天已经是第十五集了,我继续和您说说侯宝林大师的故事。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先生,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已经发表了多期《永远的侯宝林》纪念文章,据姜昆先生回忆:侯先生不是个爱讲条件的人,他说:“我们演员要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千万不能让人觉得格愣。”这格愣是北京土话,是不舒服、别扭的意思。
姜昆先生还回忆:在大庆演出,侯宝林大师穿一身大庆工人的衣服,一双棉靰wù拉鞋,一个大皮帽子。什么叫靰拉鞋啊,就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用皮革做的鞋,里面垫着乌拉草。工人师傅看见他很惊奇:“侯大师,我们没想到您也穿这个,和我们工人一样,您可是人大代表呀!”侯先生说:“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人民穿什么我穿什么,再者说,这么冷的天我不穿棉靰拉鞋,脚趾头就冻掉了,我何苦为了派头自己找罪受呢!”
那还有一段,是在姜昆先生回忆的第九期,讲述了一段侯宝林大师当年在“五七”干校带着眼泪的趣事儿。
有一回,许多老艺人都解放了,牛棚里除了侯宝林没几个了。晚上,坐在场院上看电影,几个村同时放,放映员骑车送片子。一部片子没赶上,大家就坐在场院上等。闲着没事,也不乱聊天,两只眼睛四处乱看,这样不找事。
“忽然,一位老评书演员冲着天上喊了一句:‘卫星!’所有的人一起抬头看天空,果然,一个光亮的星星在缓缓地游动。这位老演员刚刚解放,心情比较高兴,也加上许久不让讲话了,现在有了讲话的自由,所以比较亢奋,见他的一声呼唤引来了那么多人抬头响应,他激动了。在这时候,他可能为了表现一下、可能为了突出一下政治,他冲大伙指着那卫星说:‘国产的!’“尽管侯宝林是被管制的对象,但他心里还是‘扑哧’一下乐了。侯宝林看着管他的人员,也兴致勃勃地一边看卫星,一边听这位老师解说,侯宝林就小声地问了一句:‘您怎么知道是国产的?’用侯大师自己的话说,“我这是自己找事,人家解放了,我还被管制呢,身份不同,自然引起了这位老艺人的义愤填膺,他振振有辞地为‘保护祖国荣誉’正告侯宝林:‘第一,国产卫星比外国的亮!第二,国产卫星不出国,到国边儿一拐把就回来!’“所有人都笑了,侯宝林不敢再说什么了,心里说:‘不怪您,您就骑过三轮车。’”
侯宝林郭启儒相声《抬杠》
我们在上周的微信公众号里曾经提到,是天津让侯宝林大师红了起来,但当时天津的相声也陷入了低潮,并且很多相声演员为了糊口,在相声中加入了很多低级不健康的东西,那侯宝林怎么会赢得了文明相声的头彩呢?
天津这五年,是侯宝林艺术上逐渐成长的过程。在北京,侯宝林只是个普通演员,来到天津,侯宝林才有了名气。天津的观众,能捧人,你演得好,他真捧你。侯宝林,就是在天津露头角的。在天津侯宝林混出了个好名声。什么名声?那就是人们说:“侯宝林的相声文明,脏话很少。”
那个时候,相声也有黄色的,例如学几个时代歌曲,唱些靡靡之音,也算一段相声。有一段相声叫《妓女打电话》,还有一段叫《女招待》,这些相声内容当然不好。这类相声很多相声演员的演,但侯宝林很少演,特别是在电台。关于在天津这一段的经历,事后侯宝林认真想过。侯宝林在天津那几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那年头有气节的艺人不演戏,梅兰芳先生留起胡子不唱了;程砚秋先生也隐居农村,不干了。不能强调人家有钱,歇得起,主要是这几位先生有爱国思想,有骨气。那时候艺术受到糟蹋,京戏舞台上“劈”、“纺”戏流行,什么叫“劈”、“纺”戏啊,就是京剧“大劈棺”、“纺棉花”的简称,这两出戏,内容都不健康。
那时,台上的演员穿着时装演戏,这跟当年梅兰芳先生演《邓霞姑》等时装戏不一样,这是卖弄色相,糟蹋艺术。那时候曲艺也处于低潮。一些有名的老演员死了,像唱单弦的常书田,唱大鼓的金万昌、刘宝全。白云鹏老先生虽还健在,但精神上受了打击。女演员像小岚云,真正的刘派大鼓继承人,这时也结婚走了。相声界好几档有名的演员都散伙了,张寿臣的伙伴儿侯一尘到别处去干了,戴少甫后来又到天津演出,他的伙伴儿于俊波走了,马三立的伙伴儿耿宝林走了,罗荣寿的伙伴儿白全福也散了伙,相声界出现了凋零的现象。为了招揽生意,为了叫座,一般的曲艺场子还由演员反串,加演小戏。说起来,这也是老传统,清末民初,“十不闲”就带演小戏。但是,这时曲艺场子演小戏,内容多半是不健康的,这说明了曲艺处于低潮,艺术被糟蹋。曲艺场子演小戏,起初演京戏,彩唱,后来为了吸引观众,就干脆演开内容荒诞的滑稽戏了。
那侯宝林这时又是如何做到说文明相声的呢?为了生活,侯宝林后来也去演话剧,争演攒底的钱,这在曲艺圈,被人称作是欺师灭祖。那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侯宝林郭启儒相声《卖布头》
曲艺在这时为什么出现低潮?侯宝林没有研究。侯宝林只想,反正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在舞台上胡说八道,此后,侯宝林想办法改革一些传统节目,把相声力争说好一点儿。他当时这样想:别看演“劈”、“纺”戏、滑稽戏轰动一时,有些人爱看,这只是一时现象,观众对艺术是有鉴赏能力的,要演,还得演些正经的东西。侯宝林老伴儿的父亲就能代表这样的观众。他是个戏班的艺人,他在家听电匣子里播送不健康的相声就让关掉,说要听,听侯宝林的,为什么?文明。正是侯宝林注意了这一点,所以在日本侵略中国这几年艺术水平普遍低落的时候,侯宝林反而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个群众欢迎的演员。当年,侯宝林一直认为不仅艺术,就连语言的纯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咱们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有很多礼貌语言。侯宝林在小的时候,早晨起来见着邻居总说:
“您早起来啦!”
对方说:
“您还没出去哪?”
吃饭的时候见着了,说:
“您还没吃饭哪?”
“噢,偏您了。”,这就是我已经吃过了的意思。
晚上见面了:
“噢,还没歇着您?”
“噢,快了,您还没歇着哪?”
……
这种礼貌语言,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密切人们的关系,相传了几千年,现在被许多人遗忘了。小伙子骑着车,“当”一声,差点儿撞着位老大爷,老大爷说:“你这是怎么回事?”要在过去,小伙子起码得说:“哎呀,我没留神,差点儿撞了您,……”算是道了歉。可是后来啊,根本不当回事。
在曲艺出现低潮的时候,侯宝林一度离开曲艺界,去演话剧。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您关注明天的微信公众号。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