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乡情】见字如面,那一缕富岚之风(水银月亮)

风字如面
那一缕富岚之风
——沉痛悼念苗东升老乡
作者|水银月亮
我与苗东升教授此生并未谋面,却又因为文字而似乎非常熟悉。他是一位痴爱家乡的老人,是一生著作等身的学者,是我非常敬佩的人。
因为参加梁寺头村文化采风活动认识了深研尧文化的梁寺头人弓建平,因为他坚信梁寺头与尧文化有关,也因为研究尧文化他由本村在京居住的赵国清老人介绍认识了苗东升教授,他也是榆社人,听说非常有学问,很希望苗教授能助力家乡文化建设,给家乡写一些文章。很快苗东升教授就发来一篇力作——《对挖掘榆社历史文化的一些想法》,在这篇文中,他对榆社文化如何挖掘从专家角度作了非常有见地的分析,他的诚恳与严谨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得到。文章在榆社文学微信平台发布后,许多人为他点赞,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也给关心榆社文化发展的文友们很多启发。
因为我编辑榆社文学,通过文字结识了热爱家乡的苗东升教授,但并未直接联系过。其间总是由弓建平转来他的稿件,有疑问也由弓建平转达,苗老对我的编辑提出不少建议,并发来他的照片和个人简介。之后,他还陆续发来一些诗文——《诗咏放神坡家》《富岚之峪》。一来二去,就成为了文友,他寄来的一本他姐姐写自己家事的纪实文学《放神坡家》,托弓建平转送给我,在读他的作品和看他寄来的那本书时,总是令人感到浓浓的乡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生一世的放神坡情结,让他和他们一家人对放神坡奉为精神家园,那里既是给他们打下人生最深烙印的地方,也是生他养他、存放了无数人生艰难和美好的地方。
之后他又寄来一本书继续要弓建平转交,听年玲说那本书写得更好了,但我却总是忙碌至今还并未拿到手。可是,苗东升教授却已溘然离世了,我们再也无法在文字上进行交流。也无法再听到苗老的教诲,我为自己未及时拿到书读到他的文字而非常内疚。
非常喜欢苗老的那篇奇文《富岚之峪》(2019年8月31日发表于榆社文学微信平台),他把岚峪二字诠释到绝妙之境,不是爱家乡爱到深处是写不出这样的奇文的。然而这也竟成为他留给家乡文化的绝笔。
苗东升教授虽然不在了,但他写给家乡的这些文章一定会成为榆社文学的宝贵财富,一定永存在榆社文学发展史中。他心系家乡建设的赤诚,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一定会被后人铭记,后人定会把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乡梓的精神好好传承。
苗老走好!我们永远记得您!
附:苗东升作品《富岚之峪》
给对象(人、地、物、事等)起名字,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为人文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俗话说,名无故宜,约定俗成。名字具有约定性,可以有不同选择。但名字也反映命名者的文化理念、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和美学偏好,寄托命名者的某种愿望。所有的名字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但不同的命名所含信息或多或少,或精或粗,或雅或俗,千差万别,可称为命名文化。汉字作为象形字、表意字,更使中国人的命名能够做到富有人文内涵和美学意蕴,是用拼音文字承载的命名文化不可比的。
我生在岚峪,长在岚峪,定居外地后,时不时回岚峪探亲,却一直没有思考过村子为什么叫做岚峪。随着向十零后逼近,卸去生活重担,远离名利场,使我变得喜欢咬文嚼字了。近年来我突然觉得岚峪这个名字颇为雅致,很有文化气息,值得玩味。先说峪字。榆社县带峪字的村名很多,岚峪周围五里之内就有常峪、黄龙峪、千家峪,都只有十几、二十多户人家。稍远点的村名带峪字的如邓峪、河峪、李峪等,都是较大的村庄。何谓峪?为何人们爱用它为村庄命名?字典有言:两山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叫做谷。岚峪正好位于这样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中:长数十里,最宽处约三百多米,够得上狭而长;山谷东高西低,一条小河从东流向西,不妨成为岚水(或岚峪河),村西八里处就是沟口。有山未必有谷,有谷则必有山;既有山、又有谷,山与谷相连匹配,形成独特的地貌。这一点启发了汉字创造者,山与谷合成峪字,用以称谓具有这类地表特征的人类聚居地。仔细推敲,发现这样的村庄有两类。典型的一类如岚峪,位于谷底,两面是山,两山相距很近,把村庄夹在谷底。另一类如常峪,它们不在山沟里,而在接近山坡顶端处,但面临山沟,也是有山有谷,称得上峪。从大处看,甘肃的嘉峪关,北京的慕田峪,汾阳的峪道河,都配得上这个峪。至于李白所谓“山随平野尽”之处,仅仅一面有山,形不成谷,有山无谷,便称不上峪。看来,峪字代表一类地表特征,可称为峪式地表,有地势险要之意,而险要也是一种美。
正是位于深沟狭谷这种典型的峪式地理特征,加上山谷弯弯曲曲,赋予抗日战争时期的岚峪以特殊的政治军事意义。从东、南、北三面到岚峪,都是崎岖的山路,既难行军,又容易受到攻击。唯一平坦的通路是从西面的屯村到岚峪,沿河有一条还算平坦的小路(现在则是柏油马路)。然而,从屯村村口一过北屯河,就进入南山北岭夹成的峡谷,长达8里,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凭借这种地理优势,抗战时期的岚峪成为安东司令部的驻扎地,充当榆社东乡抗日活动的中心,八年中鬼子虽然多次扫荡岚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却始终没有能够在这里搞什么维持会。屯村、讲堂等村子就不一样了,地势较平坦,袒露在敌人进攻的大路上,没有岚峪特有的地理优势。邓峪、河峪等村庄虽然也在山谷中,但远不如岚峪险要,同样容易受到鬼子攻击。自然,从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角度看,岚峪太闭塞,属于榆社县的落后地区,需要岚峪人付出特殊的努力去改变之。
再说岚字。上述带峪字的村名鲜有文学含量,只是一类地表特征的描述。岚峪一词却不同寻常,其妙处更体现在岚字上,值得考究。岚字不属于百家姓之列,亦非日常生活使用的字,文学作品中似乎也难得一见,更不用说科学作品。山与风两字合而为岚字,表明造字者认定岚与山、风关系密切,岚离不开山,也离不开风。用山与风组合成的岚字修饰峪来命名村庄,如何理解?刻画村庄的何种特征?岚字中的山好理解,岚峪在太行山中段的深山沟,字典有山岚一词,平川无岚可言,相信平原上的地名不会用岚字。岚中的风字不好理解,岚峪的特点与风何干?字典把岚解释为“山林中的雾气”,雾亦气,而风源于气压不匀造成的空气流动,岚与风便有了联系。这样解释还不到位,难道岚是山中之风或雾气?这能说明岚峪的什么特点?兰州有岚山,风景优美,我曾游历过,与风何干?美丑作为感性认识,主要来自视觉,要就色彩、形状、态势变化来辨别美丑。山林中的雾气有什么好看之处?看来,字典对岚的解释仅限于雾气,不提及视觉美,准确性、科学性不足。
偶读古代山西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有句云:“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王右丞是山水诗画大家,他对山水美的异样解读能力或许能给我们以启迪。岚生自多水多雨又有阳光照射的山林,雾气在树叶上凝结为水滴,在阳光映照下五光十色,翠色欲滴,称为彩翠,煞是好看。这就是视觉美,我小时候在放神坡似曾见识过这种美。“忽成岚”三字隐含着风:山谷是确定性的存在,风却具有不确定性。以彩翠为前体,风起而岚生,风止而岚灭。“忽”字用得好,表示风起、风止的不确定性,导致岚生、岚灭的不确定性,呈现出不确定性美。王维没有到过岚峪,他写的是中岳嵩山的美景,看到的是“夕阳彩翠忽成岚”,有共同性,可以藉以想象其他地方(包括岚峪)的岚,也是美的象征。岚峪没有瀑布,也无杉篙,比不上河南的嵩山,但有杨、柳、松、柏。我相信,古代的岚峪一定森林茂密,雨水丰沛,云蒸霞蔚。浓重的雾气笼罩着杨、柳、松、柏的树叶,树叶上的水滴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翠色欲滴,有风吹来便成岚,风一停岚便消失。岚起岚散,变幻莫测,富有模糊美、飘忽不定之美,令人迷恋。可见,岚是山、树、风、雨、光五种要素综合集成的产物,一种特殊的整体涌现性,产生了独特的视觉美。其中,关键要素是山与风,故以山与风合成岚字。
王维是在夕阳时分看到岚起岚散的,而中国文化朝重于夕,夕阳难敌朝阳,更典型的美景应该出现在早晨,或谓朝岚,而朝岚胜于夕岚。中文有晓岚一词,似无夕岚一词。回忆童年在放神坡的生活,依稀还可以想象出“朝岚”的美景。放神坡窑洞接近坡脊梁,院子坐西朝东,只要是晴天,天天都能观看旭日东升。儿时的我常常在窑顶上临高远望,或者在山坡上爬树玩耍。雨过天晴,阳光照在树叶上,真个是五光十色,翠色欲滴;一旦有风吹来,带雨水的树枝摇曳不停,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岚。我想,如果王维生前来过岚峪,他的妙笔一定会写下“朝阳彩翠忽成岚”这样的佳句。受他启发,想象古代岚峪的自然美景,我意识到美就美在岚和峪两个字缺一不可。岚峪者,富岚之峪也。岚字刻画出家乡的气象美、色彩美、生态美,且这种色彩美因风而飘忽不定,间或方可看到,更能吸引眼球。峪字刻画出家乡的地表美,而且是险要之美。两种美齐备,实属难得。由是而得句如下:
杨柳松柏常带雨,朝阳彩翠忽生岚。
南山北岭夹深谷,山谷相连便成峪。
古代家乡如此优美的风景触动了某位路经此地的古人(估计他不是岚峪人,否则一定会作为岚峪的骄傲流传下来),而且是一位颇有文才的人,萌生诗情画意。此翁深悉汉字的精美奥妙,以岚修饰峪,留下这个美妙的村名,他的大名却没有留下。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和无奈,无数有价值的信息永远地丢失了!遗憾的是,近代岚峪人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我在岚峪生活时就没有生态保护意识),一辈接一辈,在不知不觉中使山头变得光秃秃的,树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近40年来的问题更严重,现在的岚峪河几近断流,河滩上尽是生活垃圾,令人生厌。今天的家乡仍然有峪,却近乎无岚,有点配不上这个岚字了。习近平主席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岚峪的乡亲们,是树立生态意识、改变生存方式的时候了。
上述文字还道不尽岚峪的地理环境特征。那个峡谷在岚峪村这一段很有特点:村东紧靠着龙头山,村西紧靠着虎头山,相距大约1000米。从东面往岚峪走,不过龙头山看不到村庄;从西面往岚峪走,不过虎头山也看不到村庄。两座小山紧紧拥抱着岚峪,致使村庄十分隐蔽,十分幽静,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邓峪、河峪等都比不上。有分教:
龙东虎西严守护,淳朴静谧一古村。
纵使天南海北去,终归还是此乡人。
把这两首七绝合而为一,形成一首七律,诗题可取《岚峪吟》。这是一首藏尾诗(古典诗词中似乎无此说法,就算我的创造吧),故不押韵。所藏四字“岚峪村人”,也是诗题。前三联刻画故乡美景,末联转向写人。中国文化重亲情,乡情是亲情的一种。是中国人,就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诗的意旨在于诉说:“苗东升是岚峪人”。
注:有分教,旧时小说中提示情节发展的用语。

声 明
▲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平台文学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本平台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榆社文学编辑部主要成员:
水银月亮 一声轻叹 枫 甜随冷 轻风
本期编辑:水银月亮
审核编辑:水银月亮
投稿邮箱:1144567944@qq.com

三月主题活动
时间
2020年2月1日—3月1日
题目
1.共抗疫情,共渡难关
2. 疫情过后,让我们……
3.春天的礼物
█注意事项
1、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政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主题作品,平台每月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
█投稿邮箱:
1144569744@qq.com

END
你我相遇在榆社文学A BEAUTIFUL YUSHEWENXUE写作交流的平台
传播文化的湿地
思想争鸣的会所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