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奇怪吗?!竞有抓阄抓出来的状元!还有吃饽饽吃出来的状元呢!!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的音频可以直接收听!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著名的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这个曲调优美的唱段,加上演员表演时的身段,把古代文人考中状元后的因一鸣惊人而春风得意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使得黄梅戏这个剧种由此传遍大江南北,人人喜欢。
虽然这部戏曲的故事里没明确朝代,但很多专家推断为明朝。虽然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但如果是明朝中的状元,您说,这故事会发生在哪里呢?当然就是北京了。
那说到状元,可以说是关乎北京的很多掌故之源。所以,我们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系列,掌故北京,就是要和您说说开科取士京城留名的故事,聊聊那些五花八门的状元。
说到状元,就必须从中国历朝奉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说起。科举制度的孕育和产生,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选拔贤能、治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的良好愿望,夏商之后的朝代都做了有宜的尝试。尤其是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所实施的察举,征辟,孝廉,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及选拔之中采用的考试方法,为隋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成为科举制度的核心理论。
那在元明清三朝,来到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科考就成了全中国学子最重要的人生大事。那在来北京参加科考,经过殿试被皇上钦点的状元可是五花八门,有皇上抓阄抓出来的状元,还有靠吃馒头吃得多吃出来的状元。那这都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在崇祯皇帝即位后,很想有所作为。崇祯元年,即开科取士。殿试后,阅卷大臣精心挑选了前36名的卷子,呈给崇祯审定。但崇祯怀疑凭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选出贤才,于是焚香祷告上天,请求赐给真才。然后将这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阄儿,放入罐内,再用金筷子去夹。结果夹了三次,都是刘若宰,因此就定刘若宰为状元。这个崇祯皇帝,也有点太窝囊了。当领导,最怕优柔寡断。你自己看不准,可以让大臣们拿意见啊。明明自己不行,又不承认不行,结果误了考生,也丢了江山。
那在民间传说中,关于这崇祯皇帝抓阄点状元的故事,确实另外的版本:刘若宰,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安徽桐城罗岭人,明思宗崇祯戊辰科状元 。
崇祯元年,刘若宰与学友一道进京赶考,途中投宿一小店。老板娘见来的都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就开玩笑说:“你们哪个能对出我的对子,住宿吃饭不要钱”,然后又补充道,“要是对不出来,住宿吃饭的钱可要加倍哟”。几个初次出门的考生,不知天高地厚,哪把乡野的老板娘放在眼里,都欣然答应。老板娘说:“我就以你们吃的大米为题,‘谷黄米白饭如霜’,你们对吧”。可怜这几个自命不凡的学子折腾了一宿,也没对出来,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匆匆付了双倍的食宿钱后灰溜溜的走了。
刘若宰书法碑刻
京城笔试后,和刘若宰一道赶考的几个学友只有刘若宰进入前三十六名。原来崇祯皇帝即位后,想有所作为,所以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崇祯元年考试时,阅卷大臣殿试阅卷后,将前三十六名的卷子呈给皇帝,再由皇帝亲自面试——主要是考口才。几番较量后,逐鹿问鼎的只剩下三人了,刘若宰位列其中。崇祯皇帝命题道:“炭黑火红灰似雪”,话音刚一落,刘若宰就脱口答道:‘谷黄米白饭如霜’,如此对仗工整,崇祯皇帝惊叹不已,并大加赞赏刘若宰的才思敏捷。刘若宰心想:皇帝老儿哪里知道啊,我赶考路上老板娘的对子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真是天赐我也!
可是崇祯皇帝不想点刘若宰为状元。因为刘若宰长得奇丑无比,他头生癞痢、背是驼子、脚是跛子。崇祯想,我堂堂大明王朝人才济济,状元郎总不能是个“十不全”吧!就说道:“刘若宰口才虽好,但不能点元”,刘若宰猜到了皇上的心思,于是上前答道:“启禀万岁,自古明君选贤任能,只有以才选官,没有以貌取人。”崇祯皇帝不悦:“你头生癞痢”,刘若宰答道:“我头顶光明”;崇祯又说:“你是驼子”,刘若宰答道:“驼子驮天子”;崇祯说:“你是跛子”,刘若宰答道:“独脚跳龙门”。刘若宰虽说得崇祯皇帝心花怒放,但点元之事崇祯皇帝还得从长计议。
刘若宰书法
崇祯回宫以后,又把这三名状元候选人的姓名抄下,作成阄,放入罐内,用金筷子去夹,夹出的第一个是刘若宰,他不放心重夹,如是者三,所得的都是刘若宰。难道这是天意!
正当崇祯皇帝举棋不定时,恰逢娘娘觐见。原来,按照旧制,新科状元登科穿的状元袍一定要由皇后娘娘亲自裁剪缝制,现在皇后娘娘特地将完工的状元袍送给皇帝看。她说:“听说前朝做的状元袍,无论长短肥痩都合状元身,就像量身订做的一样,我今天做个特制的:前襟短,后襟长、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看合不合状元身?”崇祯皇帝看了看娘娘做的状元袍,还有什么话说?“前襟短,后襟长”正好适合驼子,“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正好适合跛子,这难道不是为刘若宰订做的吗?天意如此,我怎敢违也!遂点刘若宰为状元。
这抓阄抓出来的状元说完了,怎么还有一个吃货状元呢?并且,是谁吃的馒头多,就能当状元,您说这叫什么事。那这事真是历史上发生过呢?和您说千真万确。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故事出自陈胜河著的《悲喜走红尘》一书。
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饽饽状元”。你要提起他的名字李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你要说“饽饽状元”,就肯定会“噢”声一片了。
这位“饽饽状元”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自然跟他考状元有关。
现在的高考一场都是两到三个小时,早上吃完饭,考完了再出来吃午饭,一点不耽误,但古代的科举一考就是一整天,吃饭都得在里面吃,考生们进场除了带笔墨,还得带干粮。家里条件好的带点面包、牛奶之类的,条件差点的就带点馒头、咸菜,李蟠同学就属于家里条件特别差的,带的是馒头,也就是北方的大饽饽。这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但因为他带的数量,让他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那么,他带了多少馒头呢?36个!
现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女的一般吃一个,男的吃两个就够了,要是能吃上四个,在公司基本上就是新闻人物了,要是再加到六个、八个,那绝对就能上报纸了,再超过十个,天啊,各大网站绝对传疯了!所以,当李蟠同学扛着36个大馒头进入考场的时候,那效果是多么地震撼,连特效都省了。
李蟠同学吃起馒头来豪情万丈,但写起文章来却没那么痛快,等考试时间都结束了,考官们都来收卷子了,李蟠还刚刚写了一半呢。怎么办?李蟠急得满头大汗,哀求考官说:“麻烦再通融一下吧,俺家从小就穷,这次来赶考连家里的锅都卖了,这辈子能不能翻身,就靠这一次了,千万希望考官大人开开恩!”
其实考官们早就被他的36个馒头感动了,此时再看看他那个可怜样儿,主考官就吩咐保安给他拿了几根蜡烛,让他继续写。李蟠这才放下心来,一边啃着馒头,一点继续答题。一直到四更天,终于答完了,那36个馒头也全都不见了。
成绩出来后,李蟠考得不错,名列探花,状元是姜宸英,浙江慈溪人。主考官就按这个名次上报给了康熙。
康熙也听说了36个馒头的光荣事迹,感慨道:“难得贫寒之士也有如此为国效力的决心,为了给天下贫寒读书人一个榜样,就把他列为状元吧!”于是,36个大馒头铺就了李蟠的状元路,也因此让他得了个“饽饽状元”的绰号。
再说姜宸英同学,本来到手的状元,却被36个馒头抢了风头,自然很郁闷,就写了首诗讽刺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更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
姜宸英跟李状元虽然有点不合,但两个人的命运却连在了一起,成了一对陪你哭陪你笑陪你一起坐大牢的好哥们儿。
两年后,李状元跟姜宸英一起担任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和副考官,不料,考试结束后,有人举报他们俩收受贿赂,录取了很多权贵家的孩子。俗话说“人在官场混,哪能没政敌”,这些权贵的政敌们一看机会来了,也纷纷加入了进来,闹得越来越大,把康熙都惊动了。
那么,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再考一次就行了。于是,康熙下令,所有考生再重新考一次。结果,重考的情况跟上次基本差不多,李状元和姜宸英的罪名成功洗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举人当中,后来有三个人高居宰相,八个人官至尚书,可见这一届水平之高。
真相大白,李状元和姜宸英也该松口气了,却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孔尚任大家都知道吧?写《桃花扇》那位,可能是这件事激发了孔大作家的创作灵感,就添油加醋地写了一部《通天榜传奇》,当然为了撇清关系,还在后面加了句“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管你加不加“纯属虚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说的什么事儿。于是,刚刚平息的传闻又被炒了起来。康熙一看,这还了得吗?虽然我知道你们是清白的,但你们的名声已经臭了啊,以后在老百姓面前还怎么拿得出手?算了,都给我去大牢里反省反省吧!
于是,李状元和姜宸英被双双打入了大牢。姜宸英已七十多岁高龄,哪能经得起这么折腾,没多长时间就死在了大牢里,李状元也被发配到了边疆,“永不叙用”。
至于那位“纯属虚构”的孔大作家,康熙也没放过他,要不是你小子瞎写什么剧,那事儿不早就没人提了吗?既然这么爱写剧,官就别当了,回家专门写去吧!于是,孔尚任也被革职,回家当起了职业剧作家。
另外,跟李状元同科的榜眼严虞惇,他的儿子也在李状元主持的那科乡试中,结果也受到了牵连,被罚的很惨。看来,这一科的一甲三人,都没有好下场。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及午夜零点。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