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完了,记得做个人吧

“做个人吧。”一句臭大街的网络流行语。可最近发生的事让Sir不得不感慨:这句废话,怎么就变成了奢求?巧了。这次,电影带着历史,又一次照进现实……01你知道你是谁吗?上个月26号。美国人的感恩节,中国人的普通一天。东北一所高校的舍管阿姨,打算应个景:为了感谢平常支持宿舍管理工作的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巧克力糖。一人一个,先到先得。
一件小事。有点甜,有点暖。阿姨送颗糖,小小一份心意,学生吃颗糖,大冬天早晨也收获一份小确幸。而且阿姨的“文案”还算严谨,也说了“西方”,也说了“借”。总之,一件芝麻小事。只可惜。有一位学生“非常不开心”。这件小事,在他眼里不得了了。在阿姨公告的评论区中,他用非常熟练的正式书面语,提出了疑问。
这位同学的“文案”就有点厉害了。取代舍管阿姨昵称的,是“宿舍辅导员”,是“官方代表”;取代17楼同学们的,是“(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取代这件小事的,是“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结合这文法措辞、潜在语气。Sir大可以把这几句翻译得直白点:“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知道这是哪吗?”“你这样做,后果想清楚了吗?”阿姨没细想,但这位同学很乐意“帮她想清楚”:请生活辅导员和公寓方立刻停止该活动否则我将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
Sir斗胆再翻译翻译:再执迷不悟,我就举报你。还好,这是在网上。如果这样的对话,是现实中同学亲口对阿姨说的。我会觉得有点恐怖。说到这,有着基本价值判断的人,都会联想起不少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比如“吕洞宾与狗”“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郝建和老太太”……Sir得提醒你。这次的“舍管阿姨与同学”事件,并不能说明当代大学生不识好人心。在事发的群中,就有很多同学支持、声援阿姨。
可接下来,这些大多数的声音并没有消弭事件。网上的话题中心,开始变成了“洋节该不该进校园”的社会性议题。议题中,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有些人觉得值得讨论。但不管你在哪一边,相信都能隐隐感知——某些逻辑开始被扩张了。再扩张下去,古代的“洋节”和现代的“洋”,现在的“洋”和“崇洋媚外”,“崇洋媚外”和“意识不良”……估计都会建立联系了。当逻辑“跳棋式”的扩张。一件小事,就变成了人人自危的大事。这件事,开始往诡异的方向被推动——在该学生批判后的不到一分钟,阿姨回应了。她友好地,温柔地,马上认错。我考虑欠妥了
“就想”,写成了“就像”。整句话急匆匆的,甚至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的地得”……阿姨的“文案”明显慌乱了。接着,“宿舍阿姨送糖果被学生威胁举报”事件继续被炒热,哈工大不得不发出调查声明。“阿姨送糖是好心,同学留言是善意。”
且不论这官微如何定义“善意”,是如何被网友打脸过去给少数民族举办过宗教活动。重点是。紧跟着,哈工大官方郑重其事地,表达了立场决心——“不提倡***”。“坚决禁止***”。曾经我们很熟悉这一类官方措辞,熟悉到私下里可能都会拿来调侃说笑。但摆个严肃脸,我们会问:到底,哪一件事更重要?是比起谁对谁错,自证清白更重要;还是比起珍惜“善意”,宣誓立场更重要?说到开头那个“隐隐觉得”,这个“隐隐”其实有经验主义的成分在里面,某些经验和历史在提醒我们——当一件小事,经过跳棋式的逻辑,终于演变成一件大事。人,往往就太难做人。阿姨怎可能不知道自己冤?学校官方怎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回应显得僵硬?包括围观的我们,真的不知道他们怕的是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知道这里是哪吗?”“你这样做,后果想清楚了吗?”关于它的讨论先打住。说电影。最近的新片《一秒钟》里。主角张九声,在面馆抓住偷到胶片的刘闺女,一把按住不放手。刘闺女为了自救,叫出一句:“你是坏分子!”张九声原地一个激灵,张牙舞爪的气焰瞬间消失。赶紧低身,捂住她的嘴。
刘闺女懂什么?她压根不知道张九声的真实身份,也不知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她只知道。这是一句能让所有人害怕的话。02你是坏分子老朋友云舅@云中 说:“《一秒钟》不是写给电影的情书,而是一封写给电影的遗书。”此话略显夸张,但也有所指。因为《一秒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几乎所有事都可以变成大事的年代,是一个人很难做人的时代,是一个必须站队的时代——“好人”,或者“坏分子”。你说,坏分子也有人想站?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一个不那么简单的年代,人有时候,不知不觉就站过去了。电影中的张九声,是最受迫害的那个。但很明显,他与《归来》中灾难的完美幸存者——依旧知书达理的陆焉识完全不同。这一次,张艺谋放弃了所有对受害者的美化。要么畏缩、忐忑。要么冲动、暴怒。
尤其中后半段,张九声脸上,是始终带着青筋的鱼死网破。对着男二号范电影颐指气使,之后又对欺负刘闺女的一帮小流氓们逞着匹夫之勇……等我找片子我今天几点把片子给我找回来你几点给我放听见没有?
本可以好好商量的事也急赤白脸,就连范电影都纳闷:“咱不是看女儿么,干啥发那大火?”这不单纯是逃狱后的贼人胆虚。身陷冤狱、妻子划清界限、女儿早逝(电影没有明说但暗示不少)。“坏分子”张九声。早是一个被痛苦、恐惧挤压变形的人,要与世界比比,谁更舍得一身剐。灵魂是没有义肢的。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注定有一场鱼死网破。而“好人”代表,范电影。不止丑角这样简单。在这场“小事变大”的政治游戏中,他是熟练掌握规则的胜利者,也是彻底屈从于规则的失败者。他偏偏是这次事件中,最普遍的面孔。简单说,他好擅长“不说人话”。他既可以是投诉者,也可以是道歉者,还可以是做声明的圆场者。
小镇“电影放映员”的身份,是他身为“好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为了保住这个身份牌。再滑稽的喜剧桥段,也不能掩盖他本身狡猾算计。
老范的傻儿子赶车,弄毁了影片前《新闻简报》的胶片,是一场群众宣传的重大事故。接下来,老范气定神闲的一场精彩表演,描摹出了批判斗争中的勾心斗角。首先,他小题大做威胁群众,电影放映必须取消,以兹事态严重。但随后,马上义正严辞补一句:“今天电影放不成,责任不在我们。”矛盾,巧妙地被转移了。老范一个人的倒霉,变成了所有人的倒霉,这是树立权威。老范一个人的敌人,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这是展开斗争。多么,会做“人”。
要挟奏效后,群众同意作证,老范才敢话锋一转:“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死马当活马医,抢救一下。”瞬间,“好人”身份更高大了。
在变成如今的范电影之前,他说过多少句“我考虑欠妥”呢?电影用一段对话,暗暗给出交代。在和张九声聊到“儿子怎么变成傻子”时,老范把头一沉说:儿子幼年一场发烧,“没当回事,没顾得上管。”接着他沉默了。为何不管?他当时又在忙什么?刘九声也心领神会地沉默了。话里话外,这场意外,又与那个时代的激进与躁动暗暗相关。对放映员身份的死不松口,对竞争对手的敌对意识,以及那套熟练的官腔把戏……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看,那不过是他的恐惧与服从。老范,也是个先被时代摧残、后被时代要挟的人。
还有张九声的女儿。因为父亲成了“坏分子”,她熟练学会了“划清界限”这个词,与父亲一刀两断,站到了“好人”一边。可电影不仅暗示了她的死亡,也暗示了她的死因。看了女儿争着扛面袋子的样子,满脸泪痕的张九声,悲痛地说了句人话:“争什么啊?和那些大人争什么啊?”以及后来,当气头上的刘闺女对张九声说,“这就是你女儿啊,怎么没被面袋子压死啊?”张九声就一脚踢翻了刘闺女的凳子。暗示足够了。女儿是被“压死”的。凶手,不一定只是面袋子。而是那个孩子不能当孩子,父亲无法做父亲,人难以说人话的时代吧。不争行吗?“那得争……”
因为Sir说了这部片,你便开始有了某些联想吗?你也开始愤怒了吗?不,Sir说。请打住。因为自己人,别下什么逻辑跳棋。03你,也是人很有必要提个醒:《一秒钟》,只是特殊年代下的特殊故事。Sir两件事一起说,当然不是要学习那名学生,把一件小事无端变大。反过来,Sir更希望让小事就停留在小事。我们需要反思和警惕,不要重蹈“把人轻易变成敌人,让人难以做人”的覆辙。从小我们就在课本上学到,什么叫“人民内部矛盾”。知道为什么课本从小教这个词吗?就是想让我们知道。中国人吃过历史的亏,所以不要随便抓一件小事就划分“敌、我”,否则后果很严重。后果已经开始严重了。开始,是那名学生视阿姨为“敌”,要挟举报;现在,当网友们纷纷站在感觉正确的一边,开始口诛笔伐那名学生。那名学生,也成了“敌”。如今“哈工大要挟举报阿姨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对于那名学生的谩骂与攻击,已经演化成了另一场讨伐狂欢。
甚至,该学生的隐私也被各种曝光。真实姓名,学籍专业,籍贯信息……被人肉得一干二净。
又一次,我们分了“敌我”。很多网友动机虽好,但这样操作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敌我之间的斗争,就没必要再次上纲上线,就不应诉诸暴力或者网络暴力,那样只会重蹈覆辙形成恶性循环。一件小事,不值得让我们隔阂彼此,制造“敌我”。开头说的是新片,最后再说一部老片。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专抓“运动”的特派组长,李国香,成为了“被运动”的对象。之前一直遭她打压、攻击的秦书田动了恻隐之心,决定放下成见,帮她一把。
也许是为了对李国香解释自己的动机,他平淡自然地,对她说了一句:你,也是人。
从当年的谢晋到今年的张艺谋。一个沉重无比的教训,一个做“人”的简单道理,说了几十年。不就是因为有些人太善忘?别忘记,要长记性。《冰血暴》第四季结局,有一段台词值得今天说说:历史是记忆的一种形式。但什么是记忆?我们很自然就看到我们的生活,一天天的日常。从它们(的累积)我们又会看到,我们时代的大事件。我们是黑人和白人,富人和穷人,外国人和国人……如果我们的过去是隔离的。那我们的历史,也是隔离的吗?剧里说的,是美国人的种族与阶层矛盾,矛盾造成了隔阂,形成了敌我。中国的现状和美国不同,我们没有严重的种族问题,我们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十年,我们珍惜如今的日子。为什么珍惜?因为《一秒钟》中的历史属于几代人共同的记忆,那段曾经的惨痛谁都不想再经历。有了共同的记忆,心中有了共同的历史,未来才会有共同的目标。疫情年被隔离的,只该是病毒。在共同的历史与目标下,人民应该更一致,而不是更隔离。让这件原本的小事回到小事吧。我盼望那位同学,能重新拿起阿姨的那颗糖,放到嘴中。尝到它是甜的。感受到那是暖的。人心活着,那才是大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破坏之王阿姨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满分!这新片必须满分
▲我怀念不裹浴巾的吴彦祖
▲何炅撒贝宁都拦不住这节目二次作妖
▲全员炸裂,国片十年也就这一部
▲3.8到9.5,从没见过国剧如此封神
▲疯了,2020好片怎么都挤在12月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