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学院】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你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你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文/严 筠
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课题包括《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活》。张建才老师、刘艳红老师、李红玲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都非常精彩。教师教书育人,自己有信仰、有追求、有精神支柱,才能担当起工作重任。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今天的三位老师让我看到了教师对每个生命体应有的尊重和爱护,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他们的仁爱之心和赤子之怀。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一、对三位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简要回顾:
张建才老师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是《天下国家》,他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次活动,结合当前疫情,让学生理解“天下国家”的丰富内涵。并通过开展抗疫英雄故事会,诗歌颂英雄,名言积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活动设计中,首先由歌曲《国家》引出活动的主题,并结合提供的图片,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组织抗疫英雄故事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书籍或者网络,搜集英雄事迹,选取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整理,每组选派同学通过连线讲故事与同学分享感受。第三,开展诗歌颂英雄活动,学生搜集爱国诗词,举行诗歌朗诵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高尚的爱国情怀或者抒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最后,开展爱国名言展示会,小组合作,分类搜集爱国名言,或按国别和历史时期分类,或按主题分类,组长召集大家一起阅读、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刘艳红老师上的是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她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孝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搜集孝亲故事或名言警句,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将孝亲敬老内化为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悟,形成真切体会。首先刘老师以配乐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其次设计了现场采访的环节,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话题,比如“你陪长辈聊过天吗?”,“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吗?在他(她)们生日那天你送过祝福吗?”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随后刘老师亮出了“百善孝为先”的主题,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文化谈起,引导学生知“孝”内涵,记“孝”名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老敬老的故事层出不穷。接下来,刘老师精选了一些“孝”故事,比如体现古代君王风范的《亲尝汤药》、体现古代少年典范的《扇枕温衾》等等。学生通过听故事,加深理解从古到今“孝”的理念在行动上的实际意义。从古至今,榜样典范如此之多,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去践行孝道呢?最后,刘老师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践行方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践行过程中有正确的指导方向,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李红玲老师的综合性学习课题是《我的语文生活》,她在课前带领学生做了充足的预习准备,将班内学生分成三大组:招牌组,广告组,对联组,并且作了具体的分工。招牌组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商业街道采集各种招牌图片;广告组成员利用平日的业余时间看电视上网搜集最打动自己的广告语,记录下来在小组内进行汇总,并给广告分类并写出简单的赏析语;对联组可以收集自家门口的春联或上网查找有趣的对联。所以李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其实是“我的语文生活”成果汇报课,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是:“百花争艳”赏招牌、“赏心悦目”话广告、“畅连古今”品对联。在前面两个环节中,我们看到了招牌组和广告组精彩展示,两个组的流程基本一致:老师导入;主持人介绍;小组代表上台用PPT展示,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主持人小结;老师最后总结。第三个环节秉承前面的风格,略有不同的是,小组成员代表上台讲述时,老师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对联故事。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送出“大礼包”,展示出为每个同学创写的藏头名联,带领全班学生朗声齐读每个同学的专属对联,在朗读中感受对联的魅力,实现了对联与学生生活的趣味联通。
二、三位老师教学中的亮点:
1、张建才老师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小型线上活动为主,结合当前国情,引导学生向抗疫英雄学习。课前的一切准备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中学生全程参与,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张老师的课题是《家国天下》,孟子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泱泱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美丽的大好河山。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及国内外的一些热点事件,培养学生具备爱国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文综合能力。他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联系今年的疫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融合点,通过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教学行为,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融合,张老师在教学中有进行德育的强烈意识,但在过程中,却能够尽量淡化德育痕迹,如古人说的“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及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张老师充分运用了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通过开展抗疫英雄故事会,诗歌朗诵颂英雄等活动,引导学生体悟不同时期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学习先辈的优良品质,践行爱国之志。做到了春风化雨,文道合一。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接受爱国教育。
2、刘艳红老师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刘老师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语文课堂,走入到诗词、名言、故事中去,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对热点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产生热情与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列举出诸多有关“孝”的例子,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刘老师非常细心,在提及名言时,给予了释义,帮助学生加深对名言内容的理解。同时,刘老师也及时提供了一些关于“孝”的古诗,和学生一起诵读。在本堂课的总结中,刘老师抓住了这一堂课的重点,结合国情,教育学生孝亲敬老,知行合一,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下去,做一名充满正能量的中学生。整堂课的容量不小,但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较好地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通过这堂课很好地渗透进了语文德育,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语文不仅仅是在教知识,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
3、李红玲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学习理念,她打破语文教学的束缚,在综合性学习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中心,为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李老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具备独自搜集,分析整理并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与此同时,李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时,将问题融入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使得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加主动,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地参与课堂,被动获取语文知识的局面。李老师通过小组分工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李老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绝对的亮点,老师才华横溢,极用心地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了藏头名联,我想,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听到含有自己名字的对联时,一定又激动又感动,这堂课太特别,会让学生刻骨铭心。
三、语文综合性教学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教师需要清晰认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虽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尝试将综合性学习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教学形式依旧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进行,许多老师认为综合性课堂就是放任学生随意收集资料,课上天马行空,而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需要作好指导,要不然学生会漫无目标。在与其他学科知识发生联系时,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开展要紧扣目标。
(二)教师不能受束缚于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这样的教学理念。今天的三位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精髓。不论是街头巷尾广为流行的歌曲唱词,还是每家每户过年张贴的对联,都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因此,我们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必打破语文教材的束缚,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实践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灵活多样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的多样性。今天的三位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演讲、朗诵、讨论、听故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整正一举两得。
(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今天的三位老师呈现的课堂,真正让学生行动了起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走出校园,走进街头巷尾,对周围事物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学会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激发了潜在学习动力,真正有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都应该这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展现自我风采,树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强加于教师的遵命工程,也不是心血来潮的另辟新径,它是教书育人理念的自我清醒,是重温教育价值的庄严回归,更是一场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交相辉映,是智性培育和德性涵泳的自觉融会,更是真理、善性与美感的忘情欢歌。
个人简介:严筠,上海市语文德育学科骨干基地学员,区骨干教师,曾获区“中华经典诵读”教师组二等奖,区教育系统“读懂中国,传承经典”系列活动先进个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上海市诗社联盟理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