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自古出名医:"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宁波自古出名医,唐代的陈藏器就是其中佼佼者。这位生于公元687年的鄞县人士,是极具思辨能力的药物学家和医学家。
为了纪念他诞辰1330周年,宁波医药行业协会、宁波邮票公司和国医堂文化产业公司将在今天联合举办了相关活动,他们请我为在宁波药皇殿首发的纪念封题词,我欣然而就。
尽管这个纪念封封后的文字和提法有误和不尽准确,但已经印刷了,无法改正,只好作为“邮品错版”而收藏了。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位“既是良官,又是良医”的宁波古代杰出人物,我昨天上午乘车2小时到首都图书馆,查阅了馆藏的相关文献资料,特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宋大仁收藏的陈藏器画像(据1960年第7期《辽宁中医杂志》介绍,
该画像是根据海煦楼先哲造像和各种考古文献文物而绘制的
公元712年,唐明皇李隆基即位,重用贤材良士,横扫武周时代遗留下的弊政,开始了著名的经济发展的”开元之治”。
在国都长安京畿地区的三原,有一位刚刚被任命的县尉一一陈藏器(公元687-757年)。这位操着江南口音的“芝麻官”,是来自东海之滨的明州(今之浙江宁波)。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进士,紧接着便被派到三原作了主管捕盗、治安等刑事、司法事务的县尉。
他在处理日常公务之余,特别喜欢本草学和医学,通读了《神农本草经》后,他深感到书中列举的365种药物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了,尤其是唐朝初期编著的《唐本草》,遗漏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药物,于是他决心进行民间调查以修订和勘误相关本草书籍。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他52岁那年(公元739年)终于撰写完了一部拾遗补缺、纠偏释疑的新本草,这就是对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的10卷本的著作《本草拾遗》。尽管陈藏器写的这本巨著早已佚,但他文中的内容大多被其它医药典籍引用而保存了下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本草拾遗》是由《序例》、《拾遗》和《解纷》三部分组成。收载的药物数量。仅从《证类本草》所标注的“陈藏器云”条文统计,就有628种之多,这些品种都是不见录于《唐本草》的。其中有很多的药,都为后世本草如《海药本草》、《开宝本草》、《嘉枯本草》、《证类本草》等书所引用。
他翻山越岭亲自观察和收集野生的动、植物药材;到穷乡僻壤采访有效的验方;秉烛翻书,订正古人之差误。后来,他回到江南,增补了很多的南药、海药,大大丰富了本草的内容。
当时的明州(宁波)是唐朝重要的对外交流的海港城市,陈藏器在这里和其它渠道接触了大量的海外药材,在《本草拾遗》中收录的有独自草、驼鸟、摩厨子、池德勒、胡榛子、红莲花、白莲花、荜茇、无漏子,草豆豉、干姜、天竺黄、玛瑙等等,这些药物大多来自波斯国、日本、胡国(今阿拉伯)、安南国(今越南)及印度等国家,反映了当时中外药物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从《本草拾遗》的参考资料来看,陈藏器确实是饱览群书,知识广博。从《证类本草》中统计,庄冠有“陈藏器曰”的条文中,引用的书名如史书、地志、杂记、小学、医方等共116种。但他师古而不泥古,求实创新,敢于纠偏释疑,特别在《本草拾遗》总辟有整整三卷的《解纷》部分,几乎都是纠正前代本草错误的内容。
例如《神农本草经》有“柳华,一名柳絮”之说,“华”同“花,柳华就是柳树的花。陈藏器从实地观察发现柳絮不是柳树花,而是柳树的种子。所以陈藏器在《本草拾遗》总中明确指出:“柳絮,本经以絮为花,花即初发时黄英,子为飞絮。以絮为花,其误甚矣。”
陈藏器的医术也很高明,如一人患气瘿,很多医生认为是气结,开顺气药吃了许久也不见好。陈藏器却用昆布研粉,炼蜜为丸,令病人吃,不到一个月,”气瘿”便不见了。现代科学证明昆布中富含碘,故可治此病。
本来很普通的东西,在他手里竟成了灵丹妙药,如他用海螺治目病,以菠菜解醉酒等等,这无疑都是经典而绝佳的案例。另外,我们平时饮用的茶叶(茗),陈藏器也做过比较深入的药用方面的探讨。在《本草拾遗》中,他是这样记载的:
茗、苦荼。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即聚痰。荼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但后人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的记述,这是是不正确的,该语实出宋代由日本来到中国的高僧荣西的《吃茶养生记》中。这位高僧对茶十分“崇拜”,他是在自己的著作《吃茶养生记》凭记忆引用了陈藏器关于茶可以“止渴、除疫”后,自己便开始大发宏论,把茶夸张地描述成“为万病之药”。
陈藏器在行医过程中,不但有以上这些茶叶、昆布之类的“偏方治大病”的实践,而且善于归纳总结和提高,追寻施药的规律,明确提出了“重可去怯,慈石、铁粉之类是也”、“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见《本草纲目》磁石和石英条)。
这些具体的应用,极具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由此才逐渐形成了为后世医学家重视和推崇的临床用药法则——“十剂”之律: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根据本草学史和文献学专家尚志钧先生考证,陈藏器在植物化学和药物毒理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发现和贡献。援以几例,以飨读者:
①发现了维生素B1缺乏病。例如在稻米条云:“黍米及糯饲小猫犬,令脚屈不能行。”
②指出了无机硷的腐蚀作用。如草篙条云:“草篙,烧为灰,淋取汁,和石灰,去息肉。”
③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如莨菪子条云:“勿令子破,破即令人发狂。”
④认识生物碱可由伤口吸收中毒。如乌头条云:“乌头,有生血(出血处)及新伤肉破,即不可涂,立杀人。”
⑤记载热敷物理疗法:如六月河中热砂条云:“取干砂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则更易之,取热彻通汗,治风湿顽痹不仁,筋骨挛缩,脚疼冷风掣瘫缓。”
⑥盐的渗透压作用:蟹膏条云:“蚯蚓破之,去泥,以盐涂之化成水。”
⑦酒的防腐作用:酒条,陈藏器云:“甜糟,杀腥,去草菜毒,藏物不败。”
陈藏器享年70岁,他对本草学、方剂学和诊疗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对陈藏器更是敬崇不已,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大篇幅地抄录了陈藏器的文草,并且赞道:
藏器著述,搏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谨以此文和此纪念封,纪念这位唐代时期杰出的集“良相良医”为一身的宁波籍医药学家!
简介中文字有误的“错版”纪念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