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拼多多员工下班路上猝死,拿命换钱是年轻人的宿命吗?

文 | 子兮
1月3日凌晨有网友爆料,一位拼多多的23岁女员工,在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据爆料,该女生是拼多多的新疆买菜项目员工,基本上全年无休。最新消息称家属已经接受了拼多多的赔偿,上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拼多多的劳动用工情况。
此前与爆料一同流传的还有一张截图,截图显示拼多多知乎官方账号回应称: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1月4日下午,拼多多方面确认“98年员工加班至凌晨猝死”一事,并且表示,在此公告之前,拼多多从未发布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称坚决反对截图上的观点。
拼多多的处理尽展其温情一面,连死者家属都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对公司和同事的感谢,然而依然无改这加班猝死一事的悲剧色彩。网传的截图被拼多多否认,但是这份文本所体现的“互联网大厂”现实却无法否认,“用命拼”“用命换钱”的说法,残酷而又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更加残酷。
或许我们有必要问一下,拿命换钱真的是年轻人的宿命吗?
横向来看,在互联网大厂拼命的年轻人可能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了。他们普遍有着不错的学历,大厂开的工资是市面上比较有竞争力的,但“花钱买命”是一场阳谋。
高工资的代价就是高劳动强度、长工作时间,以及各种管理细节上的不人性。
2020年11月,《人物》做了一篇报道《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文章从各大互联网公司里职员们面临的找厕所体验入手,详细地描述了互联网公司管理者与员工在厕所这一细枝末节上的纠缠,文章将之概括为“厕所是效率的敌人”。
这场阳谋既包括高薪的诱惑、考验生理极限的管理机制,也包括企业文化上的灌输与裹挟。近年来,“996是一种福报”“狼性文化”“加班文化”等大行其道,将奋斗等同于牺牲个人生活。我们几乎找不到一家不崇尚加班的互联网大公司。
坦白说,头部的这些互联网公司绝非执行劳动法最不力的地方,即便“花钱买命”,它们也是市面上比较慷慨的雇主。那么它们为什么总是成为众矢之的?
希望这些大公司不要觉得委屈,好像舆论只是“枪打出头鸟”。正因为这些都是动辄几千亿市值的巨头,正因为互联网公司被称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舆论才会有所期望。我们总不能指望舆论以对待小作坊的态度去“宽容”互联网巨头。
也正因为这些在全球资本市场都排得上号的企业,内部环境都如此“效率压倒人性”,才更让围观者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高科技、互联网、创新、改变世界这些高大上的说法和概念,与“996福报”“狼性文化”这些极端功利的实际操作,反差过于强烈。
这些大公司的做法,对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是不好的示范。很多中小公司的老板拿着这些范例给员工洗脑、画饼,都是可想而知的事。
拿钱换命当然不只是年轻人的事,更不只是高学历年轻人的事。那些在工地上挥汗的农民工,那些风里雨里奔跑的快递员、外卖员,他们面临的命运是更残酷的。但是改变要从众人瞩目的地方开始发生,这也是事之常理。
那些中国经济的领头羊,有义务证明自身的成就是真正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拿钱买命”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应该体现在劳动尊严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