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高山”有路,“竹风”悠悠|山栀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高山”有路,“竹风”悠悠
——关于高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山栀子
今天实地看了高山小学的校园环境,对于学校提出的“山竹文化”这一文化主题的认识有了一个概貌。校园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三个词,即“定位”“造势”和“求效”。我就紧扣这三个词,结合学校编制的文化建设方案,谈我的一些碎片化思考和不成熟的建议。
关于“文化立意”学校定位为“山竹文化”,我特别赞同。因为,一所学校主题文化的提出,要致力于“四有”。即有典故可考、校本特征、乡土味道、时代气息。我以为,学校“山竹”文化的立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山,即“高山”。源于高山小学的校名。校名的独特性是学校文化最宝贵的资源。放眼荆楚大地,高山小学有几何?以校名为据作文化立意,应为首选,也是最佳方案。
高山小学雄踞山岭,虽不谓高,但地势开阔,亦能望远,可谓名副其实。高山,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寓意深刻。传统文化中,“高山”意味丰富。登高望远、高山流水、德高望众、学高为师等,这些都饱含着立德树人的智慧。我以为,高山小学关于“山”的文化立意,就抓两个经典名句“行文”。一是荀子名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二是诗经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两句可谓家喻户晓,用之于高山小学的文化立意,有典可考,有故事可述,恰到妙处。
竹,即“竹风”。源于高山小学校园两方竹林。青竹成荫,竹风悠悠。校园环境的特色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以“竹”为题行文,也很有价值。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衷爱之物,诗词书画和音乐,多与竹密不可分。竹风竹品,受人敬仰,梅竹菊兰,人称“岁寒三友”。因此,竹,也是居所的常伴之物。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以为,高山小学关于“竹”的文化立意,就抓两个经典名句“行文”。一是“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竹的特质;二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竹的本色。
关于“理念建构”校园文化的理念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在建设初期,可以走先提出再实践、边实践边完善的路子,不必急于求成。我以为,学校“一训三风”的现有表述可以更简洁。“实节虚心,向上求真”的校训可行。校风、教风、学风的表述还要斟酌,建议各用一个“四字词”表述,简明响亮,易记易诵。如,校风可表述为“蓬勃向上”,教风可表述为“有爱有节”,学风可表述为“虚心踏实”。办学愿景可定位为“灵秀新笋,精致高山”。办学目标可致力于“培养有山竹品质和家国情怀的现代中国人”。办学理念可表述为“生态教育,共享生命拔节成长的美丽”。学校精神,我建议就用白居易《养竹记》中的八个字:“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很是精辟。
关于“环境造设”高山小学具有“山竹文化”较好的环境基础。除了理念上墙,标识设计外,我觉得还要有主题文化的主题馆和文化墙。将校园81级台阶两侧打造成简洁、鲜明的主题文化墙。将迎面的两栋平房教室,按古色古香的风格进行修饰,突出竹风竹韵。选择一间教室,布置“竹文化主题馆”,用书法、绘画、诗词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将“竹”的诗词、绘画、书法、故事集中展示出来,成为学生主题教育和学校对外展示的主要阵地。以竹为题命名校园建筑,如“竹贤楼”。以竹简文化为载体,呈现“竹枝词”。让一丛丛的翠竹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点缀和“亮点”。
关于“主题课程”校园主题文化不仅要看得见,叫得响,还要学生记得住、能带走。这就需要将文化从墙壁上走下来,进入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三心教育”、“四竹活动”的设计可以成为学校特色。要组织骨干力量、聘请专业队伍开发编制以虚心、爱心、信心为主线的校本特色课程。以这一课程建设为纽带,将各类主题教育整合起来。要精心设计课间活动,将以竹竿舞、抖空竹、踩高跷、竹快板为内容的体育艺术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成为学校的常态活动并上升为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高山小学“竹文化节”,让师生在节日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的熏陶。
“山竹”主题文化中的山和竹是缺一不可的共同体,山一样的巍峨高大、竹一样的虚心向上,都要成为立德树人的点和面。最后,建议学校将山竹主题文化的设计方案,充分征求校内校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理念和规划,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本文根据作者在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推荐阅读:1.以文化人,铸品创特2.“文化”离孩子有多远3.民族的“快闪文化秀”,这个可以有4.【论道】学校发展,教师第一|山栀子5.【论道】守护教师自己的精神花园|山栀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