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党会/难以忘怀的生活小事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1562期|
难以忘怀的生活小事
文/余党会
对于鸡汤类的文章我历来不屑一顾,不久前,我却意外被一例鸡汤灌倒灌醉,文章规劝生活在城里的人,假如在路边碰到贩卖蔬菜、水果的乡下老人,或是做手工的老人,即使价格贵一点,即使不甚需要,也要买一点;如果遇到风雨天,最好把老人的菜买完,好让他们早点回家,这个一下戳中了我。我经常光顾的菜场外面,有一个乡下的大娘摆地摊卖菜,菜很少,过去我很少光顾她,读过那篇文章后,我特意关注她的菜摊,发现她的菜虽然卖相不好,但菠菜叶子厚而小,且颜色绿发黑,根部红而粗,一看就是放心菜,就这样,没多久我便成了大娘菜摊的常客了。
之所以支持大娘是因为我内心有一份对农民的体验和理解。青少年时期我是在农村度过的,我非常清楚一粒麦子的收获需要多少辛苦:我曾陪同母亲在皎洁的月光下浇地,我曾在炙热的太阳下挥动镰刀,我曾俯下瘦弱的身体推动拉麦的架子车,我曾在碾麦子的场上仰望漫天的星斗,我曾跪在地上半天从尘土中捡出十几颗麦粒,我曾半夜就和母亲出发去几十里外的公社交麦子,以换回宝贵的现金来买油盐酱醋。七十年代末,我家三亩多地,一年到头一亩地辛辛苦苦最多一百五十元。如今我的家乡虽是享誉全国的苹果种植基地,但农民的生活仍然辛苦,收获却甚微,村里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谋生,不愿意在村中务农。产品的廉价性,应是很久以来农民被烙上一个需要帮助群体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对于大娘的菜摊的支持,也可能是出于对我自己的怀旧和同情!
支持大娘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母亲也曾做类似的小生意,在重要的时刻养活了我们全家。我高考的前一年冬天,母亲在县城开了一间只有三、四个平方米的日杂店。当时父亲工资一个月三百多元,只够我读大学一个月的花销(弟弟读中学和家里的吃喝拉撒都依靠着小店收入)。母亲从小店赚来的都是辛苦钱。首先,它是一毛一毛、一分一分赚来的,那时很少有东西能赚超过一块钱。其次,小店赚的钱都是母亲用时间熬出来的。母亲每天都会开店到凌晨才休息,清早六点就又开门,即使夜里关了店门,有顾客敲门买一包烟也是很高兴的。有了小店以后母亲的性情发生了变化。在村里生活的时候,母亲的贤惠和能力有目共睹,农活井井有条,我和弟弟干干净净,穿着得体。开小店后,由于每天要和不同的顾客打交道,母亲变得很厉害,为卖出东西随口就可以编个故事给人听,随时都充满着斗志、富有激情。最可笑的是,母亲这种变化竟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全家人,如果发现一个熟人去其他店买东西,我们全家都会感到些许遗憾和不快。
现在,开微店的朋友越来越多,卖什么的都有。受到这篇鸡汤文章的影响,对于这些朋友我都会优先支持,即使他们卖的可能比淘宝贵一点,只要东西好,只要我需要,我会首先支持他们的生意,就是给朋友们捧个场,希望给他们带来好心情。大家如果觉得我做的对,就请以后也多买路边摊的蔬菜吧,也积极支持周围做小生意的朋友们吧!
作者简介
余党会,1974年出生在礼泉县城边上的乾县西王村,家在礼泉县医院。现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工作,文学爱好者。
编辑︱董志振 审稿︱董海军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选揭晓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
作品要求原创,未经网络平台发表
长按关注壮美昭陵平台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