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本溪县碱厂大集上的山东人

作者简介
孟庆志,本溪县清河城生人,70后的理科生,从事本溪抗联史实研究。喜欢本溪地域文化,痴迷刨根问底。
民国本溪县
碱厂大集上的山东人
原创:孟庆志
闯关东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对于八九十年前碱厂大集上的山东人来说,更是一言难尽。晚清时期,山东人被本溪的矿藏、林木、物产和良田吸引,纷纷到“八山一水一分田”来谋生,形成了巨大的投资流和民工潮。
山海关前山东人
碱厂在清末民初是本溪县的重镇,买卖兴盛、商业发达。碱厂的商号规模很大,多数大商号都是四合大院落,有正房、东西厢房、前屋、后房。前屋是售货店面,东西厢房是加工工场,院内是大粮栈,后房就是掌柜、账房和苦力们宿舍。较大的商店有恒兴泉五十多人,福兴魁六十多人,中和祥二十多人,亿和成三十多人,公悦成五十多人,福兴祯三十多人,德泰兴三十多人,福裕长十多人,四合兴四十多人,裕丰泰十多人,会来祥三十多人,兴裕长十多人,公昌泰三十多人,福兴海十多人,益盛公三十多人,裕泰恒十多人,兴盛成二十多人,广福盛十多人,永隆泉十多人,山货庄十多人。这些伙计、木工、挑夫、车夫、脚力大多是山东来的苦力。
山东苦力最吃苦
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据本溪县公署调查,碱厂工商户数达二百二十户,共有商人一千六百四十九人,其中本溪县籍者九百五十一人,山东、河北、山西等客籍者六百九十八人,客籍商人已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已取得营业许可证工商铺户数一百一十七户,共有商人四百〇六人,其中本溪县籍一百四十一人,山东、河北、山西等客籍二百六十五人,客籍商人占百分之六十五。碱厂注册资金万元以上有福兴魁(山西)、公悦诚(河北)、恒兴泉(山西)、德泰兴(山东),四大商号均为客籍人开办,所以碱厂商务会十一任会长中十任由客籍人担任。大量的客籍商人雇用本溪人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的山东人前来创业就业。
  
在碱厂,大部分碱厂当地人的祖先大都是号称来自“小云南”的山东人,只不过碱厂当地人祖先可能是明朝的戍边士兵,也可能是清朝的柳边将卒,他们都分得了可以养活家庭的土地。而这个时期来的山东人则不然,有清末闯关东来的那些淘金和开荒的农民,还有被山东客商招募打工的苦力,他们除了少数有手艺、有技术的,多半是靠力气干活的苦力。
关东山东伐木工
碱厂大集上的山东人性格特别倔,干活时使蛮劲,论理时爱较真。碱厂很多店铺的老板都是外乡人,他们的东北话里,经常会冒出几句老家的土话,讲当地人听不懂的远方笑话。外乡人里以山东人居多,碱厂当地人管他们叫“山东棒子”,管其他地方的外乡人叫“关里蛮子”。有专家特别考证过,“棒子”其实是清朝时,辽东女真人把朝鲜人的奴隶叫“高丽棒子”,原因是朝鲜人怕奴隶们逃跑,用棒子把奴隶们绑在一起,后来就把所有下等人都贬称作“棒子”。外乡人经常因为当地人嘴里带有讥讽意味的“棒子”两个字,操起了棒子,甚至是刀斧……
吃苦耐劳手艺人
碱厂的山东人特别能吃苦,当地人不喜欢干的活计就让山东人来干,他们一般不计较苦累,只为得一口饱饭。时间一长,碱厂人便发现这些肯吃苦的山东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山东人灵巧的双手、拿手的绝活、娴熟的技术和向上的精神,让本地人羡慕不已,当地的富户和大户们纷纷招山东人做上门女婿,而且他们跟当地人结婚生下的孩子很聪明。
鲁菜风味冠辽东
这些山东人和碱厂当地人一道,很快使这里的工、农、商、手工业发展起来,伐木业、采矿业、酿酒业、榨油业随着兴旺起来……碱厂大集上的大商号对伙计们的待遇不错,过节时是“八大中碗席、两头堵席、三六席”款待,过年时更是“三顿锅子、三顿席、六顿饺子、一顿鱼”犒劳,而山东的巧匠们则创造了“碱厂观灯”辽东盛况、带来了煎饼、老头饼、大酱等特色美味。
  
事情都有两面性,碱厂的山东人有干的好的,也就有混的不好的。很多山东人靠出苦力糊口尚且困难,更难以出头,他们对生老病死看的很淡,说到身后事多半是摇头苦笑,“将来么?要么抬到乱坟岗子随便挖个坑埋了,要么像本溪湖煤矿事故中罹难的山东苦力只有一个肉丘坟,人们甚至都不记得矿难名单上的人名……”
  1919年的本溪湖矿难名单碱厂的山东人特别讲究同乡之谊,山东同乡会出钱在碱厂后沟买了块地,置办了“义冢”,专门安葬那些老死累死他乡的山东人。碱厂的山东义冢也跟大多数义冢一样,稍稍不同于乱坟岗子的,就是当年山东同乡会为山东义冢立了一块记事碑。
  
在本溪市博物馆出版的《本溪碑志》里记载了这块立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碑,石灰岩质,碑首抹角,上部阴刻楷书“万古流芳”四字,通高124、宽50、厚14厘米。碑文楷书,阴刻,5行,满行31字。具碑座,长77、宽35、高53厘米。其铭曰:
碱厂山东同乡会公共墓地碑文
碱厂山东同乡会公共墓地碑文
尝谓商汤爱民,生者相养,周文施仁,死者相安。此古之明王圣帝,于民之疾病死亡,犹不忍暴骨弃雍尸,委诸沟壑,况吾侪愚氓,讵忍坐视同乡之死亡者无容身之地乎!故特邀集诸人于山东同乡会公议,愿出钱壹百五拾余元,买于僧人觉慧庙产山麓一处,以作同乡公共茔地,坐落在本溪东碱厂后沟西山坡,四址以界石为限,以为吾同乡老稚死亡者永远埋葬之所。故略述之,以铭诸碑碣也哉。
中华民国八年即己未六月二十八日敬立
辽东大集老照片
“生者相养,死者相安。”碱厂后沟的《山东同乡公共墓地碑》的碑文浅显简约,博大深沉,既道出了山东苦力生时无钱成家、死后无颜回乡的无奈,又彰显了山东人乐善好施、同舟共济的侠义,这块碑无异是对外来山东创业者魂魄的寄托和奋斗者精神的缩影。这些大集上的山东人大多把青春和血汗留在了碱厂,他们带来的齐鲁文化与辽东文化融汇在一起,形成了碱厂坚守、好客、宽容、好学的地域文化和商贸文明,与当地人祖先一样,值得后世崇敬和缅怀。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