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米慈中妈妈,斗转星移,又一个鼠年。
前几天,我刚刚过了58岁生日。记得您不到这个年纪就走了,那是1980年6月。
整整40个春秋过去了,梦见您的次数渐渐少了,我的泪也快干了,但对您的思念一直没有断,特别是逢年遇节,不由自主想起您。
尤其是清明节,年年相约去看您。
不过,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殊,瘟疫横行,就没有到现场给您扫墓。
其实,心里有就够了,即使身在天涯。
西官庄老家您种的果树又开花结果了,您在那边还好吗?
母亲遗像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由于爷爷的缘故,我们家被划为“地主”成份,自打记事起,家里精神上的压抑重于物质上的煎熬。
但您愁字不写在脸上,勤劳持家,宽厚待人,带领全家自力更生,砍柴、烧砖、盖房,割草、养猪、喂羊,终年劳作不停。
您文化不高,但极其重视子女教育。总说:往脑子里装知识比往肚子里装吃食重要,作业不做完不要去干活。
您心灵手巧,能裁会剪,常年家里堆着邻里请您帮剪裁的布料,您乐于助人,有求必应。
离家前,您把亲手做的“喜鹊登梅”鞋垫放入我的行囊。41年了,走南闯北,数次搬家,但它一直陪着我,舍不得用,每每看到它,就想:您的手真巧啊!
母亲做的鞋垫
您生病后,为给您增加营养,家里养了几只奶羊,您却舍不得喝羊奶,让拿去喂猪,说猪喝奶长的快,猪卖了,全家都受用。
您心地善良,记得前街郭家生孙子,奶水不够,找到咱家,问可否给孩子点羊奶喝?
您说:“有猪喝的还能没孩子喝的?!”嘱我每天一早上学,带上新鲜羊奶先放郭家,放学再把空奶瓶带回。
1979年夏,您得乳腺癌术后已经6年了,身体逐渐虚弱。
8月16日,是我去武汉上军校离家的日子,那天恰好大嫂第一次登门,您满面春风。午饭后大家送我,唯独您一脸愁容,心事重重。
万万没想到,那是我和您的最后一面。其实您心中有数,我年少无知啊。
我离家后,全靠书信往来,您一直告我身体尚好,安心学习,不要挂念。
1980年米慈中(右一)在武汉与同学合影1980年6月6日下午,我突然接到“母病危,速归”的电报,连夜从武汉往家赶。
我心急如焚,漫长的24个小时,次日黄昏才进村。
未进家门,看到朱玉英老婶臂戴黑纱从家里出来。“老三,你可回来了,昨天你妈临走就是不闭眼啊。”她说。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冲进家门,直奔您常住的那间屋子。
炕上空空,只有您的遗像立在炕头,我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双肘架住炕沿,手摸着冰凉的炕席,失声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爸爸说:“中午就拉去昌平火葬场了。天太热,等你一天了,这会不知火化了没有,要不你去看看?”
“为啥不早点给我发电报?”我面带难色地问爸爸。
“你妈不让。说不知道自己这口气啥时上不来,武汉太远,怕你折腾,又是军校。”爸爸说。
“我妈临走留下什么话没有?”我问爸爸。
“我这四个孩子,两个大的都没成家,两个小的还没毕业。特别是老儿子,太小,太远,整天舞刀弄枪的,不放心啊。”爸爸说。
我沉默了。我离家仅十个月,您就走了。走的是那么匆忙、无奈、不舍。癌症晚期,您一定经受了很多痛苦和煎熬,我却一无所知,没能为您担分毫。
我不敢去昌平,见不得没有气息的您。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处抛锚的小船。第二天就回了武汉。
我知道军校不相信眼泪。白天,继续着我的努力,夜里,常常嘴咬被角,泪水浸入了枕头。
没能见您最后一面是我终生的遗憾,至今想起来就羞愧难当。
您走后国家、小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家家都有小汽车了。
唯独您命太苦,走的太早,给我们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前些年爸爸也走了。现在老家的房子还是那个样子,人走房空,物是人非。
您亲手种的果树依然春有花、秋有果,儿孙时常去采摘,我想这就是福荫后代吧,您九泉之下是能感受到的。
老家小院一角
您的四个子女都年过半百,身体尚健,小有成就。您有孙辈五个,都受到高等教育,有的已成家,您的重孙辈也有好几个了。
您走后,我们传承了您善良、智慧、勤劳的品质,在不同的岗位一直在努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晚辈也很孝顺。
您优秀的品德总在激励着我们前行。
记得1996年,我被派往英国执行任务,时常遇到难处,独自到海边散步,手触大西洋的海水,心想:要是您的骨灰撒入大海就好了,海水相通,可以让您指指迷津。现在想来像个无知的孩子。
其实,我多想做个无知的孩子,依偎在您的怀里,感受那浓浓母爱啊!
我们在老家北面炎黄陵园给您和爸选的墓地,依山傍水,可遥望老家庭院。春天,桃花杏花开满山;秋天,火红的柿子挂满枝。记得您特别喜欢吃柿子。
66号碑是您的小儿媳选的,因为6月6日是您离开的日子。再者,六六大顺,愿我们在天堂、在人间都顺顺利利。
我已嘱您孙我龙儿,我百年后也来此陪伴您。您在的地方,才是我人生坐标的原点。咱们一起赏花,一起吃柿子。也免得孤单。

鹰眼观察:编读此文,泪流不止。慈母严父,血脉相连。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早失母爱,如同断流,心中痛楚,无以言表。唯有在思念、悔恨、懊恼中理疗,一滴滴的泪水,慢慢积累成丝,汇成细流,经年累月,才能重续水源。人之生死,多数在天。生命长短,无关善恶。既有“好人不长命”,亦有“恶人老不死”。多行善事,为国利民,则虽死犹生;作恶多端,即使长寿百岁,也不过遗臭万年。父母在,能尽孝,实为人之大幸。千经万典,孝悌为先。愿天堂无恙,老人安息!点赞、点在看,请分享交流、投稿请加微信(15953227201)
本文公开资料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