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河沿岸几个镇子

菜子大湖是桐城县域内第一大湖泊,为长江北岸支流水体,水面由白兔湖、嬉子湖、菜子湖三个湖区组成。三湖的水浑然一体,浩浩荡荡,在枞阳镇由长河汇入长江,通江达海。陆路交通运输不发达时代,大抵靠水运,有水运地方必设有码头,有码头地方必建筑有市镇,有市镇地方必人口聚集,人文鼎盛。注入嬉子湖区第一大河为挂车河,古书上称挂车巨溪,沿岸分布几个集镇,分别为练潭镇、双港铺、老梅树街、挂车河镇、黄家铺,旧时皆为桐城县西乡最为重要的几个集镇。几个集镇中双港铺和挂车河镇历史最远,《元丰九域志》载,宋时桐城县辖四乡九镇:北峡、永安、铜山、鸗山、挂车、磐小、石溪、双港、孔城。九镇中一些地方,一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熟记。一部分,却淹于历史中早不可考。双港铺名列北宋本县九镇。位置在挂车河下游南岸圩区,矗立在一列名为排门的狭窄低矮土岗上,地理上既是“南北川泽,左右陂湖”水系发达,河湖密布,步出那一条东西朝向,长不过半华里、逼仄小小石板街道,一直向东走去,约摸三华里,有一木头水闸,在此乘船,穿菜子湖至长江南北各大小码头极易。有人也欢喜自街铺西面的高岭山搭贩运稻米帆船出门。若与船主人相识,搭船分文不取。油桐花开的春日搭船,你只须出一点小钱,船老板必欢天喜地一反平日极节俭饮食,在船中请你吃湖鱼、吃腊货、吃不花钱的时新菜蔬,必要你喝稗子酒,给你泡桐城大叶子茶。街铺南侧有一状若天然城堡的大土墩子,两、三百亩大,阔阔的护城河围抱,别有乾坤,萧然尘外,古称梵天城。五百年来,这块地方都为桐城西乡先贤撰杖讲学之所,五百年文脉所系所钟。光绪三十二年(1906),闻名皖省内外的教育家、名儒、邑人阮强与其师秦汝楫废书院倡办新式洋学堂于此。桐城县治位置在双港铺街西北方向四十五里开外,唯有走旱程。安庆城在下游东南方向长江北岸上。本地人若有人往省城安庆去,本地人称为下(本地土白念下为“hà”)省去。乘船走水路约有一百五十华里,走旱程,穿邻县怀宁县东北面几个乡镇,自安庆城西门入城,全程六十里。
挂车大河在新安渡口上游三华里处,由东西折向南北,山木南竹篙桨在清流里撑摇,两岸有沃野丛竹古木村舍。抬头西望,大别山群峦在烟霞里隐现。七、八里光景到达老梅树街,一路上水程平波如镜。老梅树街位置在桐城属西部偏南,境内有河流三支:挂车河、龙塘河和芦塥河。挂车大河从西北大别群山中奔腾而来,依老梅树镇西侧街背静静自北向南流过,迤逦直通长江。水路畅通,航运便利,船舶在此可上溯挂车河镇。春日里临街河堤两岸,翠竹青青,桃红柳绿,涨了春水河面陡然变阔,河面帆影绰绰,小排点点,载客运货,一片繁忙。置身此境,仰望碧空,俯视碧流,因为景致给人印象格外清新明艳,要让人想起唐代李太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漫步街中麻条石铺就的石板地面,两边建起雕窗朱阁,接瓦连椽,一派徽风。大河小街相映成趣,真宛如身在江南水乡桃花源。民国三年(1914)推行地方自治,此地正式命名为桐城县老梅树街镇,成为桐城全县13镇之一。民国十五年(1926)7月,全县设5区、4镇、48乡、742保。老梅镇辖10保,属桐城第三区,为三区署所在地。民国十九年(1930),桐城全县改行政区划,老梅树街为桐城县第四区曙所在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桐城全县由9区并为5区,老梅树街为桐城第三区曙所在地,辖48保。自此,这个起于六百年前的蒙元,挂车河畔的小小市镇进入它繁荣鼎盛期,终成地方七十里,人口廿万余桐城西乡首善之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地方绅士程钟如会同老梅树街商会会长,发动商户捐款,在靠近枞阳镇和安庆城的桐城南乡花山,购买上等花岗岩麻石条,用吃水浅而船身坚固平底木壳江船装载,沿菜子湖挂车河溯流而上,运至下街水码头,将街上泥土街面换成石板街面,四周建起城墙,并建城门楼五座,城门六道:东曰东紫门、南曰南熹门、西曰水西门、北曰北拱门和另建两道无名小城门,南端下街头建有打更楼一座,每晚有人打更,必以大锣为号,巡更报时报警,提醒街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街镇面貌大为改观。数百公尺长街中商业贸易和手工业异常发达。商铺林立,有南货店、什货店、布草店、烟店、爆竹店、药店、理发店、屠店、糖坊、酒坊、槽坊、豆腐坊、机房、纱行、米行、饭馆、烟馆、旅社、澡堂、金银铺、铁匠铺、当铺;有猪集、牛集、柴市、菜市。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街造册在籍计126户,户户皆商。有商店20余家,旅社饭店5家,中西药铺5家,中西医药品齐全。著名商号有“江恒丰”、“戴庆丰”、“永源”、“兴和盛”、“大松祥”、“同和祥”、“益发祥”、“公兴”、“詹义和”。街上人声鼎沸,熙来攘往,每逢旧历三、六、九集市,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江南江北许多外地人慕名来此谋生经商落户。到了夜晚,旅店、饭店、商店点燃汽灯或保险灯,灯火通明,好似一座“不夜城”,杯光酒影,直至深夜方夜阑人静。老梅树街还有一处人气旺盛的地方是交易所。位于中街西侧,挂车河东岸,占地4亩。紧靠河岸边有棵大枫杨古木,耸入云天,树干粗大三、四个成人合抱。根深叶茂、冠盖亩余,给街人带来了清凉和方便。交易所合柴集、猪集、牛集、农土产品交易于一体。柴集不分日,卖柴人平日里卖柴草,卖栗炭,卖山灰,大多来自河西童铺、陶冲、巴铺、佘冲一带山边。他们卖了柴,再到街上买回需要的物品。一买一卖,两全其美。但辛苦之极,不待言说。猪集、牛集在逢旧历的三、六、九日,赶集人格外多,好似潮涌,热闹非凡。只牛集若遇上杀牛,看到那将等待被宰杀的哑口畜牲,被人牵至场中,可怜兮兮跪在泥地上,泪如泉涌,真让人不忍直睹。同任一地方类同,商业繁荣背后,寻欢作乐腐朽暗流必随之涌动,有经营“最古职业”的妇人陆续来在这块地方,经营最古皮肉生涯。街上相继开有妓院、鸦片馆。省城安庆有人在此开设暗窑,悲剧时有发生。本地中产以上人家标准住屋是“假八间”。面积约160平,正房四间,分布四角,中间是堂房,约80平,正中央是一“四水归堂”天井,是年关家人祭祖地方。北面墙壁上必挂一佛龛,长约1公尺,宽约0.8公尺,里面放祖宗牌位,两旁各放一箱族谱,龛前地面上紧贴墙壁摆一香案,案上搁香炉一只,蜡烛台一对。再下放四方桌子一张。考究人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干净净,必一尘不染,桌上搁美孚行洋油灯盏,玻璃灯罩子擦洗必光亮如明镜。妇人们心灵手巧,刺绣缝补,技艺上乘。针挑鸳鸯,栩栩如生;精工牡丹,鲜艳夺目。男子给人印象多为只求平平淡淡,就像小溪的流水慢慢流淌,无风无浪,没有涟渏。其实他们脚下的路是宽广的,诱人的。居民多姓徐姓杨姓魏姓戴姓肖,有“徐杨魏戴肖半街”之说。“到了挂镇不用问,不姓方就姓宋”挂车河镇人多姓方姓宋。位置在老梅树街上游十几华里处,距离派归北乡桐城县治二十华里。这里仍是桐城西乡地界。历史上正当县治西出官道。一条东西向石板街长约半华里,街心坚硬麻条石烙鸡公车痕深可盈尺。出东街口,为挂车河滩。前人建有石桥,河滩之阔和石桥之长都远超桐城县治东作门外龙眠河滩同紫来石桥。
“挂车清浅栲峰高”前人这句诗中的挂车即是指挂车河,栲峰即是指出街口即可北望的栲栳雄峰。两大姓多合族而居,人口上百数百村庄无一杂姓实属平常,且人家多木柱窜枋灰瓦泥墙,屋屋相连户户相通,雨雪天在村庄内走路不湿鞋子。尤其方家,耕读传家,不为官为宦不经商,带动影响一方风习,因此此地读书人特别多,文化水准在西乡为高。同时另一方面,地方既处大别山脚,进可攻,退可守,自古为兵家必争地,傍靠大河,又处山里同山外物资人员交汇进出中心,极易成各方藏污纳垢之所,遂成毛贼土匪山大王藏身混迹天然福地。桐城县各处皆出土匪,但此地匪患猖獗冠于桐城一县。民国某年某月某日,桐城县长拥枪兵一排经此歇脚,街中有土匪暗哨,知县长来此欲行抢劫,土匪顺挂车河滩摸近东街口,呯呯两声枪响,两哨兵应声倒地气绝,待等县长带人应声追出,土匪早没入山林。中街南首有个“同和”号,经营南货、皮草、屠店、油行、米行、糟坊、酒坊、客栈诸产业,另有田产千顷,山里唐家湾也办有分号,老板名唐警夫,为西乡巨富。族中大排行第四,大伙儿统呼四爷,所雇朝俸伙计亦多为老家唐家湾族中子弟,四爷对人和善,为人不刻薄。但凡与人经商往来重本份诚信守礼节,虽也沾染富户常有风习,并无大过失大罪恶。少时赤手双拳出山全凭一己之力打下这偌大一份产业,老来本打算隐退放手给下辈打理经营,难得在那一手所筑,青砖雕窗朱阁高墙深院家中,坐享坐享古人所说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坐享坐享几年清福。天不见怜。一日被土匪吊了肥羊,土匪让背枪,老头子背不动,推石岩上摔死。自此败落。街上有一庙,房屋两进,中央一小天井,庙宇规模不算大,明季隆庆朝建,乾隆时大修过,原名福缘庵,清末民国改火神庙。逢场赶集人多,香火鼎盛。街中醋坊有一陶缸,哗的一声倒进去的是水,用木滤子舀出时却变成醋。西去十华里有一地名童家铺,由此折向山中,走十数里山路到达一地名佘冲,有洞为土匪盘踞,昔年洞内石壁上镌刻古人今人摩崖石刻,倘若有人进得洞中,细心摩挲,也许还可发现桐城本县北乡人,满清初立时因文字狱被斩杀的戴潜虚先生的手迹也未可知。洞口有山桃林数十亩,花开四时不败,因名桃花洞。民国时安庆专员公署秘书方怡昌,名翻译家、教授范希衡都是这地方人。挂车河源头有三,皆在桐城、潜山与舒城三个县交汇大山中,黄家铺是挂车河流经的第一个镇子,由于河水皆由泉水山溪汇聚而成,特别清冽,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切都如浮在空气中。唯这镇子上情形同山外下游几个镇子情形雷同。练潭是入湖前最末一个镇子,“汤、枞、孔、练”邑中四大镇居其一,知道的人太多,在此不再赘述。
只是在严寒冬日,常见有人于挂车河滩头烧一堆篝火,赤裸身子烤火,待等烤得周身发红出汗,跳入水中静待河鱼贴身,徒手捉鱼多不空手而归。炎炎夏日,石板街心上用从山上砍下来的新鲜松枝搭建凉棚,人在石板街上、凉棚下过身,满眼青翠。注:本文参摘陈先、汪清芝相关文字,在此表示感谢。
? 精华推荐 ?
练潭的龙舟
天城杂忆
悠悠小学堂:追忆消失的天城小学
【桐城记忆】文革期间的“大包干”
梵天城旧事
还乡记
还乡记(二)
还乡记(三)
还乡记(四)
还乡记(五)
《还乡后记》(一)《还乡后记》(二)
还乡后记(三)
《还乡后记》(四)
双港铺
《桐城私立天城中学校董事聘书函》(1945年)
西乡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