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北望唐陵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1556期|
北望唐陵
文/程斌
一、故乡
老家得名颇有渊源,所谓“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醴”字生僻,后以“礼”字代替。虽少了些笔画,但总归是实用,而且引申了“礼节受教”的含义。家乡兴文重教,仅农村红白、土建等事宜礼数颇多,即可见一斑。
县域总体地貌上形成了以中部泔河为界:河以北多山,统称北岸(北边之意);河以南则是平坦的塬地,统称南乡。南乡平川富水,号称关中粮仓;北岸多山缺水,土地贫瘠。我们北岸亲戚,打水井常常达到十多丈(数十米深),水量还不丰足,这对比南乡不到十米的水井差异很大;南北两地甚至习俗、口音都有明显的差异。关中地区南北如此迥异的县域单元恐怕不多。
当年南边还没有这么多的果树园林。几千亩的小麦、油菜、棉花、玉米随着四季轮换,装点着渭水北塬上的颜色,也决定着农家的收获!因为交通和物产条件,南乡人相比北岸人富足,所以南乡人多少是充盈了些自豪感的。但北岸人有两样是南乡人所没有的:
第一是优质水果。由于海拔条件和温差,北山区是天然的优果区,不说传统的苹果梨等,就是石榴、杏这些特产也让人羡慕不已:若有亲朋给你捎来北岸的果子,那是有口福了!
第二就是山。准确地来说是九嵕山——千古雄主李世民的长眠之地“昭陵”,当地俗称“唐王陵”。
二、唐陵
县北的九嵕山气势雄浑,是仲山山脉的一个山岭,因机缘传奇被选为唐太宗陵寝。此山陵绝妙之处在于:从乾县至咸阳一线或关中环线北望会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觉差,时而突兀,时而平齐。据说古代山周林荫蔽日,可想原始森林拱卫的山更加突兀雄伟,堪称壮美。昭陵周围功臣名将、皇亲贵胄陪葬墓众多。虽然周边一线还有建陵、乾陵、贞陵等唐十八陵,但论雄浑气势和规模,昭陵居首恐无争议!
唐初与民生息,降低耗费,没有像汉陵“下地宫,上覆土”,而是开创性的“因山为陵”。这点可见李世民的高明之处:没有秦汉帝陵耗费巨大的地面封土,石质山体又天然形成防盗屏障。
应该说任何一个县南的人,若天气晴朗,站在旷野间举目远眺,都能看到南山和北山。对于一个生长在平原地带的男孩来说,对登山的向往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南山一线横断绵延不知高远,虽心向往之,但远没有唐王陵对我的吸引力大,因由恐怕就是历史演义产生的神秘感。上学后才知道了南山就是著名的秦岭山脉,是国家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没有想到以后会在秦巴山间扎根多年。
北岸山的唐王陵千年耸立,定位这个地区的最高峰,也定位着家乡北部的天际线,吸引着一个个南乡孩子的梦想与好奇:我总想知道那山背后的景致和山陵内部的宝藏!
三、上山
记得第一次上北山大概是十一岁的年纪。因为过年走北岸亲戚,我才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大山的容貌:那座山好像叫青山,石多树少,高大挺拔,是拱卫唐陵的“九嵕”之一,唐王陵主峰还在其身后,故而在青山山脚下完全看不到唐王陵的“真容”。
从未爬过山的我,惊喜兴奋自不待言。饭都不吃,急匆匆的跟几个表哥表弟就往山上冲,想一步登上唐王陵。北岸姨家的表哥笑着提醒:上山不敢走太快,稳稳上。果然没上几步就气喘嘘嘘,越往上山势越陡,也更不好走,山上的灌木刺笼又不好趁手,还差点滑倒。回头看身后,心里更加紧张了,腿肚子开始哆嗦。初春时节虽然天气晴好,但山上的风还是呼呼的越刮越大。往山上看,感觉还没到青山半腰,唐王陵还早的没影子。正犹豫上不上之际,隐约听到山下有人喊要吃饭了。就坡下驴,一众爬山的人都胆战心惊的往山下蹴溜。
果然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一帮沿着羊肠小道,屈膝斜侧着身体慢慢下了山!后来听表哥说,想从这边山上唐王陵,必须攀到山顶,从山后绕到陵下,沿陵下小路上到唐王陵半腰,再绕到陵山后面才能正式登顶,一趟下来至少要三四个钟头。我们今天连第一道山梁还没爬过去,路程还不到三分之一。听表哥说,陵上尚存石人石马和神道!据说主墓连同山下面上百座陪葬墓早都让盗墓贼趁乱盗掘了。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也被盗了,幸而当时乡民追回四骏,还有两骏遗憾流落美国。
就这样,初次登山就这样遗憾收场!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乡村道路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们走亲戚都是骑自行车驮着礼品一路北上,确实不易。后来经济宽松,有了轻便的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往来交通方便的多了。最近十来年随着经济富足,几个表哥更是买了小汽车,北岸的姨一家也跟着表哥,搬到县上,住进了城市小区,我们就再也不用去北岸走亲戚,也在没爬过北岸山。其实北山的人还有典型的耐劳勤奋的特质,我身边好多优秀的同学和亲戚都是北岸人,也许是贫瘠艰辛的条件给了他们靠拼搏以改变命运的原动力。
四、望山
2002年,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很快到了就业找工作的阶段。令很多同学不解的是的我选择了陕南一家地勘单位。要知道陕南汉中虽号称“西北小江南”,但三山加一盆,交通不便,习俗不通,属于工商业欠发达地区,同学和老师均不看好此地发展。而当初选择陕南作为工作地,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山”:也许是满足我自小对山的憧憬吧!陕南的山,位于秦岭巴山之间,地理上属于中国南北交界区域,所以植被丰富,水系纵横,无酷暑严寒,几乎四季常绿,各种古迹名胜、山水景物星罗棋布。因为地勘工作性质,常年在山区上班,对葱郁青秀的南山也算是有点审美疲劳了。要不是两年前探亲回家,我几乎就忘了当年对北山的念想!
参加工作以来,公事和家事繁杂,心中浮躁。在单位牵挂家里,在家心系工作。只有难得的探亲休假回老家,才会觉得安宁轻松!随着出行条件的极大改善,自驾、公交均是方便途径,难得的是返乡回家的机会!每每走在西兰路上北望,九嵕山唐王陵就那样孤兀的耸立在仲山山脉间:无论你来去匆匆,过往经年,山依然在那,淡然孤傲的看着世间百态,沧桑变迁。
南方的名山胜岭也去过几个,加上常年驻地秦巴山间,看惯了郁郁葱葱和清幽俊秀,按理说我对山的念想不会那么强烈。故乡的北山除了周边的果园外,植被不佳,山石突立,更缺了南方名山那种山水相间的映衬,论景致不过泛泛。但我心中那个关于北山的念想到底所为何来?
五、归来
2018年趁国庆回家探亲,在发小的带领下,一行人经袁家村北上旅游路,我才第一次到了昭陵脚下。山陵周围沟壑纵横,山下阡陌交通,自有一种君临而下的威严。本想借机登山游玩,不想大家都觉得有些累了,兴致不高,只好作罢!次年回乡,又跟朋友上了趟“北岸山”,因故也是山脚一游,不过这次是绕行九嵕山北麓返程,走马观花算是了解了唐王陵背后的“秘密”。
两次遗憾的从唐王陵经过,似乎也寓意着我20年居家,20年在外的“游子”经历:人在单位,携团队之力办成诸多事情,但自身并无专长。尚有不能奉双亲于当下的遗憾,更有不能经管妻小的自责。就连自小梦想登上唐王陵的愿望也未曾实现,怎一个“憾”字了得!“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是人在外地的真实写照。想要有所施展,谋生谋事“修身齐家”当然不能为地域所限。人生遗憾虽多,所得所失之间,总还是有些“小确幸”和“获得感”。下次一定约好时间,先完成登“山”夙愿,了却心中这个小遗憾!
有一个插曲——有一天,孩子问我:“爸,我的籍贯填哪?”。“当然是你爷爷的家乡,也是我的老家啊”。这个回答我带着不容辩驳、不容置疑的语气,孩子似乎也惊讶于我的异常,脸带愠色走开。事后想来也觉得好笑:孩子生长在此,对自己的籍贯-祖辈的生息地又有多少感情和认知呢?
故乡是根,是我来的地方。北山昭陵正是故乡的标志和映象,承载着我的经历和情感。落叶未必归根,但游子无论在哪,在干什么,故乡永远是思念的方向。待数十年后,肉身未必返乡,但灵魂总有归处吧!
2020年6月,山野于秦岭山间作者简介
作者:程斌,网名山野,陕西礼泉人。2003年在陕南某地矿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至今。闲暇偶写豆腐块文字自娱!《壮美昭陵》由作者签名,每本快递包邮55元。需者请加微信:15592138725谢谢。
编辑︱董志振 审稿︱陈明理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选揭晓
咸阳女作家赵晓萍散文集《壮美昭陵》出版发行
洒落在田野的打碗碗花–《壮美昭陵》出版
李军 /心有乾坤 情系家园 ——赵晓萍和《壮美昭陵》
刘腾蛟/同学赵晓萍的《壮美昭陵》散文集出版泛起的乡情
南生桥/“谁不说俺家乡好”!——读《壮美昭陵》
赵晓萍和她的《壮美昭陵》| 韩武荣
赵晓萍/《壮美昭陵》后 记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