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之六 从海埂公园,缆车,龙门望滇池

云南游记之六海埂公园龙门 2015-5-2
前文已述,昆明的朋友建议我们要去金殿和龙门看看,游览了金殿,知其所言不虚,想来龙门肯定也是5A级景点。虽然如已经今年老气衰,早就没有了越过龙门求个好前途的想法,但登高望远,饱览大好湖山,毕竟仍是余生之不懈追求。
(海埂公园的老树,可以看到水里的绿藻)
去龙门的缆车入口,一个在滇池西岸,一个在海埂公园内。海埂公园内的是首发站,要越过滇池,想来风景更好,而且在首发站肯定能排得上座位。所以宁可多花些缆车票钱,我们还是去海埂公园坐缆车。
坐83路换233路公交到海埂公园门口,下车就有许多人在招揽坐车去索道售票处,避开他们的缠扰,步行进入海埂公园,不远处既是滇池岸边了,岸边一排巨大的桉树,树干颇像法国梧桐,岸边和桉树之间是一条沿湖小路,桉树的另一侧是比较宽阔的红色步道,不少昆明人穿着运动衣,快走或慢跑锻炼。路边分布着大小不同的草坪,绿茵茵的草坪上已被当地游客的帐篷分区占领。惜乎临岸的水有明显的绿藻漂浮,看来滇池水质的恢复还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从缆车上看滇池)
坐缆车越过滇池停了一站后,继续爬高到龙门售票处,这里离龙门主景区还有段距离,我们没买电瓶车的票,能走电瓶车的路,肯定是坡道,信步当车,沿途看景挺好。此处就是我们去西华湿地路上看到的那块直上直下的巨大山体,叫千丈岩,有的路是石匠生生在峭壁上凿出来的石槽子,按现在的说法是条挂壁的山路,仅容俩人侧身而过,还难免有肌肤之亲。向外的一侧,石匠留了些观景透光的石窗,从采光和安全两个角度看,无疑十分科学,当然也省工省料,估计这观景窗,也是当时凿路时往山下抛石头的出口。快到龙门核心景区是,石槽子忽然变得开阔了,像一间大厅。出去就是著名的龙门了,实际上就是山路上一座小飞檐式的门框。因为是标志性的景点,不能免俗,抢个空挡和副驾互拍了两张。
(从龙门看滇池,据说陆地都是围滇池造地而成)
龙门是观赏滇池的最佳位置,可能因为滇池水面已经大大减少了的缘故,还有滇池东岸许多高楼作为参照物,站在这里看滇池,已经没有喜洋洋空阔无边的感觉了,代之而来的感觉是,其岸也近,其水也有涯。在这里倒是可以看出昆明人为了清除滇池绿藻所做的巨大努力,已经不大的水面,还被一条浮动隔离坝分为两部分,据说是采取抽湖水过滤的办法来清除绿藻。所以坝的一边有些绿藻,坝的另一边则好多了。绿藻是生命力繁殖力很顽强的生物,但愿滇池早日恢复其水也清,其岸也远,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状态。
向龙门前进的路上,滇池忽隐忽现,一直不离左右。但也不觉得很壮阔,可能离得过远了吧,听说现今的滇池早已不如当初了,四分之一已经被填成陆地了,海埂就是围水造田的挡水坝,更有人说,剩下的水面仅仅是当初的四分之一,无论哪种说法,反正水面大大缩小了总归是不争的事实。水大则自净能力强,这几年滇池绿藻不能不说与水面减少有关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是因为当初不知如此。
下山路上,在烟雨亭小坐,名字很有诗意,但亭子建的十分简陋。走到千丈崖处,我俩决定不按原路下山,选择了一条老路下山,老路绿荫掩映,没有游览区的喧嚣,看来少有游人走,铺的是巨大的石条,台阶多有毁损,但看得出来,这是当年上山的主路。比较陡,快到山下时遇一卖犁的担子,犁真的很大,买了一个糖梨,就花了12块六。但口渴难耐之际,这钱花得边际效益最大,再说了按今年北京水果的价格算,价格也没有贵到哪里去。从此处下山后,正巧是去西华湿地高速路的桥下,也就是滇池的西岸,在岸边找了个凉亭,与副驾分食大梨后,乘公交车回府,在车上还迷糊了一小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