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峡谷,戈壁见彩虹

戈壁彩虹 游静摄于2015年8月13日
从新疆的阿克陶县回来好些年了,但我仍然难以忘记阿图什大峡谷,难以忘记游览大峡谷的经历。
那是2015年8月13日,江西日报援疆干部徐锦忠找了一辆私家车,把某人和江西日报著名女记者游静,从阿克陶拉向阿图什大峡谷。
那天上午的阳光金灿灿、明晃晃的,到处热浪灼人,晶莹的雪山直插云天,若隐若现在我们的远方。车子在茫茫戈壁滩上狂奔,一路颠簸着来到大峡谷入口。但见一条从雪山上下来的溪水,从幽深的峡谷中潺湲流出。
在锦忠的安排下,我们在山凹一户人家换上解放鞋,挽起裤腿,从谷口往谷里走去。峡谷弯弯曲曲,溪水曲曲弯弯。一路上,我们好多次反反复复地趟过这条冰冷刺骨、深处没膝的溪流。
溪流的两岸,耸立着一座座寸草不生、鸟不拉屎的石山。这些连绵起伏的石山,或黄色,或赭色,或褐色,或青色,或灰色,或者是诸色相杂于一体,看上去就像色彩斑斓的油画。
石山的形态迥然,大小各异,高矮不同,或直插蓝天,或形成绝壁,或裂作断崖,或嶙峋狰狞。大大小小的山泉,从山体的石缝间往外挤着。
阿图什大峡谷顺着坡度而下的溪流,时宽时窄,中间多处有巨石挡道,需攀爬跳跃才可挪步,有时,要踩着溪边峭壁上人们凿下的石磴,手抓上方埋下的铁环方能通过。在一块既险又滑的大怪石前,后面靠锦忠用手撑托我的腰,前面游静用力拉着我胳膊,才勉强前行。
一路观赏至谷底,折身转回出发的谷口,突然间狂风大作,风沙迷漫,豆大的雨点滴了下来。匆匆换上我们自己的鞋子上车,朝着阿克陶方向急急而去,不想我们撞见了难得一见的美景!
阿图什大峡谷留影话说车子才驶离大峡谷不久,风雨渐息,一条彩虹横卧在不远处,我们的车子仿佛就能开进这道彩虹门。车子拐过一座石山,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还出现了双虹。我敢说,这是我见过的离地面最近、跨度最长、最为鲜艳的彩虹。锦忠沮丧地说,他在阿图什都待了一年半了,连彩虹的影子都没见着,怎么你和游静在阿图什才几个小时,就见到了戈壁奇景?我答着:我们不仅经历了新疆难得一遇的风雨,还见到了戈壁彩虹,缘呐!
回到阿克陶,已是晚上九十点钟了,四处还像大白天一样,锦忠在小酒馆里请我们小酌。或许是因为在阿图什老长时间了都没有见到彩虹而导致心情不佳吧,推杯换盏下来,锦忠同志微醺,说话调门略高。倒是某人,颇为不经意间就见到了戈壁奇景而“不好意思”,便惺惺作态地安慰道:古人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其实呀,故人就是徐锦忠!
作者简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三批人选、第三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入选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主编出版的《赣鄱群英汇·江西省优秀人才成长案例》。从事新闻工作不久的1985年,就因业绩突出,被中国记协选派赴战区采访,成为迄今为止江西新闻界赴战场采访第一人。3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曾采写长篇通讯《人民的好警察邱娥国》及《火炬,照耀着英雄城的大街小巷——邱娥国和他的同事们》等后续系列报道,为推出和宣传邱娥国这个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新闻报曾以《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为题发表通讯,对其从业事迹进行报道。
新闻采编业务娴熟,文字工作能力全面,在消息、通讯和言论以及散文、诗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建树。采写和创作的消息、通讯、评论、散文、诗歌、随笔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特色较为鲜明。
有七八十篇作品获全国和全省奖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