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海:孔雀东南飞“非遗”传承路在何方

孔雀东南飞“非遗”传承路在何方安徽怀宁 李智海
是金子就该闪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它大大有利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学“非遗”,逐步积累、传承、发展,就能创新社会文化,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理足情真,事理通达,蕴涵了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这些资源可以为社会和谐提供基本保证,促进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有利于化解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协调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的优秀道德伦理观念,对醇化人们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非遗”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石。  孔雀东南飞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怀宁县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怀宁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怀宁县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对于怀宁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妥善传承保护孔雀东南飞非遗,对推进怀宁文化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孔雀东南飞》在汉乐府诗中是篇幅最长的,它是“上承风骚,下启唐诗宋词”的鸿篇巨制,被文学史家誉为我国的“长诗之圣”。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一个惨痛悲烈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怀宁县小市镇。  汉朝末年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而又勤劳。她与焦仲卿家在一起,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就暗暗相爱。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强令焦仲卿休妻。  焦刘分手时发誓永不分离。兰芝回到娘家后,先是县令派来媒人给第三的儿子介绍,过了几天,太守又派来媒人为第五郎介绍,均被母亲婉拒。哥哥听说了便大发雷霆,说“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只得含泪答应。兰芝与太守五公子成婚那天,自知与仲卿团圆无望,便投水自尽,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殉情而逝。  在当时那种社会大背景和环境下,焦刘殉情,显然是一种勇敢坚强的行动。刘兰芝以聪明美丽、勤劳贤惠、永不屈服的形象流芳百世;焦仲卿也以忠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婚恋理念名垂千古。  孔雀东南飞故事,抨击了封建社会破坏婚姻自由的恶势力,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们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它是封建社会婚姻状况的一面镜子,现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原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雀东南飞故事长期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国内先后为之出版发行了50多种相关制品及其作品,而散发于报刊杂志的论文,几十年来在千篇以上。孔雀东南飞故事还被介绍到日本、越南等国,它们将其作为学习汉语的范本。在美国则直接成为大学生博士论文的选题。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可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当时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对这首长诗大力推崇,把它当作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宗法思想的锐利武器,胡适称《孔雀东南飞》故事为“不朽的杰作”、“伟大的故事诗”,一些文人将其改编为多种剧目,使之走向社会,走进大中学校课堂,搬上舞台,广泛传唱,还拍成电影,写成小说,从而使《孔雀东南飞》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承与发扬。  孔雀东南飞非遗传承,属于文化传承,它不同于工艺制作和手工技艺传承。对于一个手工作坊,一个竹席工人,如果不会亲自操作,而是对该项文化遗产做些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那么他就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的孔雀东南飞就不一样,我们这个“非遗”,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的是书面文字和口头传说。书面文字相传,持久稳定;口头传说,有不稳定因素,带有个人情感和地方色彩。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的巨大价值,见证了古代社会上千千万万个由于父母包办婚姻造成的 “有情人”的不幸,体现了婆媳好,赛金宝,婆媳坏,家要败,家和万事兴的真谛。其惨痛教训,具有永恒的传世价值。  孔雀东南飞传说,2014年7月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对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价值的认可。  深刻的东西,影响深远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珍宝,就是黄金。孔雀东南飞是金子,我们就不能将其埋在地下,要将它展示出来,研究传承,发扬光大,使之熠熠生辉。“传承”之路宽又广    孔雀东南飞传说,属于民间文学,主要是要靠文化人来传承。那么首先要熟悉作品,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前世今生,要让人们喜欢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了,便会变为传承的最大动力。对于怀宁人特别是小市人来说,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故乡有着诚挚的爱,当然更有利于传承。  为了传承“孔雀”非遗,我曾经想到继续收集流传于民间的焦刘殉情故事。这些年我是这样做了,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地区的民间传说被我们基本上收集完了,现在要靠收集传说来实施传承,实际上是无效劳动,在小市地区已经没有更多的故事传说供我们收集了。我们只能从别的方面来对孔雀东南飞“非遗”进行传承。  我们可以研究孔雀东南飞中至今鲜活在民间的口头语言。长诗中有许多活的语言,现在听起来耳熟能详,从开头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到终篇,口语在诗里比比皆是。我仔细数了,这首长诗357句,不是口语的只有50多句,就是说诗中的语言百分之七十我们都能懂。我们现代的诗人应该从《孔》诗中学习通俗易懂,贴近口语的诗风。  传承孔雀东南飞非遗,我们要对当地的风俗地域文化进行研究。我们知道,汉代男婚女嫁,男方要备上很厚的聘礼,女方要带上丰厚的陪嫁礼品。清末民国年间结婚时陪嫁要三盆两桶、帐帷枕被,男方聘礼除了要有成堆的衣物,还要抬上整担的猪肉酒食迎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三转一卡拉(手表、自行车、电风扇和收音机),比兰芝出嫁时还要热闹得多。这种习俗,小吏港地区沿袭至今。“视历复开书”讲的是结婚要测定吉日良辰、查“八字”,这种习俗也沿袭到了现在。《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两句诗:“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月七日是“乞巧节”,妇女们在这一天要做“乞巧穿针”的游戏;九月十九日为“娘娘会”,是妇女们欢聚嬉戏的日子。这两天,在怀宁小吏港地区,姑娘大姐们要集中在一起游乐,热闹一番。“七夕乞巧节” 与“下九娘娘会” 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怀宁小吏港一带广大妇女的传统节日,也正是因为有了《孔雀东南飞》这首名诗,才使得这种习俗得以流传下来。  传承“孔雀”非遗,我们要将孔雀东南飞故事引进多种剧种。当前,演唱孔雀东南飞的剧种有黄梅戏、粤剧、豫剧、京剧等,我国的剧种在百种以上,我们要尽快将孔雀东南飞引进多种剧种,让孔雀东南飞故事像《天仙配》《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编印孔雀东南飞书籍,大力弘扬孔雀东南飞。打算近年将拙作《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补充内容再版,增加三分之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使不了解孔雀东南飞的人,看了这本书能够对孔雀东南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然,更可以将孔雀东南飞故事精华,翻译成外文向全世界推介,自会引来更多的国外游客,带来地方经济的繁荣。  早年女画家王叔晖先生编了一本孔雀东南飞连环画,出版后风行一时。那本连环画非常简单,只有71条图文。我们打算重新编一本,图文已经写就,有90多条,比王叔晖先生编辑的连环画内容多多了。我们还想请人把孔雀东南飞编成广场舞,像《久久艳阳天》那样。让我们的金孔雀在朝阳下,在夕阳的斜晖里,在优美旋律中的起舞飞翔!  还有一点,也是我最后要讲的,为了“孔雀”非遗传承,我们要重视传承人团队的建设 。我们孔雀东南飞非遗传承早期,传承谱系为夏竹楼李硕成李维李杏林李智海,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传承团队,他们是吴延洲丁松夏效翊胡锐夏旵青汪建中夏仁杰夏结余何庆华等,还有小市镇中心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孔雀东南飞非遗准传承人。孔雀东南飞发祥地是他们的故乡,亲不亲,故乡人,大家都对小市有着浓厚的爱乡情结,他们与孔雀东南飞故事朝夕面对,与孔雀东南飞故事景点天天见面。实际上,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是全中国的,是全社会的,每个文化人,只要乐意宣传孔雀东南飞,他们都是孔雀东南飞非遗传承人。由这些人组成的传承人梯队,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这一代,一定会使得孔雀东南飞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得更加久远。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作者简介
  李智海,出生于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发生地怀宁县古镇小吏港。2001年出版《小吏港随笔》,2008年出版《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散文集《追光晚唱》(团结出版社)。
  曾任续修《怀宁县志》(1978—2002)编辑(聘),《怀宁县军事志》(1949—2005)编辑(聘)。主编有怀宁县独秀小学校本教材《百年好诗必读》和《王新淼先生残诗》。
  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孔雀东南飞传说非遗国家级传承人。
  近年曾被评为小市镇好人,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安庆好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