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北京大学为中学定制数字化阅读课程,或许能引发高中课改重新定义

我们苏州十中引进北京大学郭文革教授领衔的“数字化阅读课程”,开始也不是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一件平常的“课改小事”,依托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做课程,无论如何都是做比不做好。但是,两年下来,对此事“肃然起敬”,对它的意义越来越有深入的认识。它涉及到大学与高中将如何建立新型的“教育关系”,包括大学老师与中学教师的“教育关系”。涉及到高中课改得重新认识与如何重新把握?学生在课改中如何突破原有课堂的定义?我以为它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
以今年寒假中的“诗歌:从荷马到鲍勃迪伦”为例,说说数字化阅读课程。它以在线学习活动为核心,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媒体的阅读方式,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趣、高效。

写一首给父亲的诗
《Wishingyouweresomehowhereagain》歌词中多次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诗中标红部分。请你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首中文诗,表达对父亲的感情。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创作:
(1)回忆你与父亲之间的小事,抽取一些具体的意象,如父亲为你做的早餐、你们一起看过的日出、你与父亲之间的一次争吵……
(2)思考这些小事的背后,蕴含了你与父亲之间怎样的情感?
(3)组织语言,形成句子,可尝试使用排比、比喻、反问、重复等修辞手法;注意分行分段,长短句结合;
(4)调整诗句的顺序、结构,感受不同的断句方式,多读几遍,选择一种最佳的表达效果。
(5)如果有能力,可尝试增强诗的韵律感。
(本课程学生作品呈现,令人咂舌,有趣、幽默,真有鲍勃迪伦的感觉。)
山长水长(节选)
高一9班吴语侬
岁月攀援上脸庞
两鬓都含霜
万钧压顶危如累卵临深渊万丈
偏要将眼泪深藏
偏要用身躯硬扛
对于您
我怎能
不思不量不念不想
也只好
聊以朝阳温暖严寒的目光
聊以春雨滋润绵延的土壤
聊以茁壮成长的禾苗回报您痴心的愿望
聊以芥子回报无疆
这一程山长水长
这一生都长
我知道(节选)
高一10班杨雨
多少沧桑变幻,人事萧条,
春花凋残,夏木枯槁。
当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如今脊背微下,半头白发。
可我深深切切的知道,
不管这外界如何变化,
这外表经受多少风霜,
从始至终,你心未老。
《绝对第四街》是一首“讽刺”的歌,你所看到的中文译文有脏话色彩,请你以更温和、文明的方式重译如下两段歌词。
Yougotalottanerve
Tosayyouaremyfriend
WhenIwasdown
Youjuststoodtheregrinning
Yougotalottanerve
Tosayyougotahelpinghandtolend
Youjustwanttobeon
Thesidethat’swinning
普通版《绝对第四街》
高一7班 覃叶蕾
你胆大包天
竟敢谎称是我的朋友
我失落彷徨之际
你只是隔岸观火
你胆大包天
竟敢谎称你为朋友赴汤蹈火
我看你不过是
亦步亦趋见风使驼。
诗经版《绝对第四街》
高一10班顾玥
子曰友之,貌若善之,
言之切切,吾心惶惶,
退而观之,吾始笑之。
子曰助之,貌若善之,
言之切切,吾心惶惶,
泰然处之,吾何奈之。
楚辞版《绝对第四街》
高一10班周明明
尔必胆大包天兮,
乱道为吾挚友矣。
吾逢饥寒落魄兮,
尔唯退观而笑之。
尔必胆大包天兮,
谎誓为友插肋刀。
吾知不过尔尔兮,
甘沦墙草随风倒。
鬼畜版《绝对第四街》
高一9班 吴语侬
彼之厚颜,
自谓吾友,
困于葛藟,
冷眼笑之。
彼之厚颜,
妄伸援手,
附势趋炎,
以逸胜之。
写《答案在风中飘》,《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歌曲包括三段,鲍勃迪伦一连问了9个问题,这些问题既具体又深刻,是时年23岁的鲍勃迪伦面对世界的疑惑。再看我们学生的模仿,惟妙惟肖:
被灯红酒绿迷惑的心
究竟要膨胀多少次
才能认清生活朴实的本质?
对前路惘然的目光
究竟要失眠多少个夜晚
才能透射出坚定的期盼?
跌撞长大的一个人
究竟要兜转多少条街道
才能寻找到心路的归属?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
答案在风中飘。
——蔡诗乐
旅人究竟要见到多少次大海
才能心胸辽阔,不染尘埃?
姑娘究竟要埋葬多少次花瓣,
才能懂得世间,皆有苦难?
僧侣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灿烂,
才能铅华洗尽,通透万般?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
答案在风中飘。
——杨雨
极乐鸟究竟要染红多少次荆棘
才能抵达梦里的太阳?
雪莲花究竟要等待多少载光阴
才能绽放心中的骄傲?
痴痴的人,你究竟要苦苦穿透多少层破败的暮色
才能涂抹出未来的曙光?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
答案在风中飘。
——徐翀
“自己是拔不起自己的”,谁见过一个人把自己拔起来的?非要别人把自己拔起来、拉起来、或托起来。“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同类事物在一起,不会产生根本的变化,萝卜煮萝卜,无论如何精致地烹制,总是萝卜味。“坐在飞机上看天下”,晴朗之时,坐在飞机上,大地一目了然,这座山与那座山,山南山北,每条公路上的车行车驶,清清楚楚,那是在山里行走时,完全不一样的视野与境界。“数字化阅读课程”,实施之后,面对效果与反响,我思考良久,用上述三句话来表达,是最贴切不过的。高中课改做了多年,还是在一定的封闭圈子里“自我突破”。一个人把自己提起来,是提不起来的,需要一个比自己高的人,把自己拉起来。审视我们的课程改革,多在自成体系的“高中领域”进行,少了比高中高大的“大学领域”的实质性关注与参与。数字化阅读课程,却是大学关注高中、大学领域主动衔接高中领域、大学老师下伸高中教育,先驱性举措。多年来,高中与大学自成体系,相互封闭,几乎没有任何的课程衔接与沟通。高中不关注大学,大学不关注高中。我一直认为,高中需要大学精神引领。一所有品味、有品质的高中,一定需要大学在“背后”支撑。当年许多著名中学都是著名大学的真正的“附中”,这个传统被忽视,大学与高中体制性隔绝。过去,许多大学名师都在高中兼职,如蔡元培、胡适、朱自清、苏学林、叶圣陶等等,那是实质性地给中学生上课,如今,这一个传统,同样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小个子”在被封闭的“小天井”里,看不清外部世界,整天做“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如何才能有一个根本的突破性的变化与变革?
数字化阅读课程学生所呈现的状态,令我们惊讶,那是平常课堂与课程中所见不到的。北京大学考试院秦春华院长,在现场,他说,太优秀了。他说,他们假如是高三学生,可能就被“当场带走了”。他一再对我表示,要组织高校的老师,特别是高校的招生办主任来看看,看看现在的高中真正的教育状态、听听高中校长在想什么?他们又在做什么?他甚至真诚地说,你们应该给他们(招办主任们)“培训”,我以为秦院长的话是有丰富的蕴含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上,不能只满足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遨游,还要提供给他们存在无限可能、不确定的未知世界,让他们去发现——自我发现。而北大的数字化课程正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所以受到大家,包括大学、中学的一致认可、认同、我们满腔热忱地为它叫好。这项改革,可能引发我们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或许会重新定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