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教育的美妙都在经意与不经意之中

教育常常在不是“教育”的时候,真正的发生。
教育可以是诗,是画,是如诗如画般的舞姿。
做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都弥散这文化与课程的气息,历史的底蕴成为教育的底色。
教育的美妙都在经意与不经意之中
2011年,我们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如一道早晨的阳光,点亮了我们内心的世界。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以诗著名的国度,曾极端地以诗取人的国度,到了今天在“高考场上”唯独排斥诗。作文考试的题目总是要说“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大家都知道蝴蝶效应,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对数万里之外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当下整个社会的功利缺少诗意,会不会与学校考场上的不让写诗这个“蝴蝶效应”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在一个偶然(其实并不偶然)的场合,萌发要办一场中学生的纯粹诗会。事有因缘,我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由于一个培训研究班而聚集在一起,从而有了这场诗会能覆盖各省各地的可能。如今已经办到了第六届,那是我们的自信所诞生的成果,那是“情怀”唤醒”“情怀”的一次诗歌重新回归中学校园的伟大举动。历数走过的路,第一届在苏州十中、第二届在北京清华附中、第三届在福州一中、第四届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第五届在上海交通大学附中、第六届在合肥168中学,一路歌唱。那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高原、从草原、从大漠、从水乡、从长江、从黄河,青春的队伍、少男少女的队伍、一路唱一路走,不仅仅是“情怀”,还蕴含“担当”、蕴含“原创性”。
(与校友杨绛在一起)
提倡校园写诗,意义绝不在写诗本身,提倡校园写诗,其影响也绝不在当下。我们让孩子们写诗,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何尝不是也为了我们自己,所谓“蝴蝶效应”。前几天,《新课程评论》杂志主办在我们校园举行教育研讨会的“指向未来的课程改革“教育研讨会”,一位外地的参会老师说:我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到苏州。我厌倦学习,我排斥开会。可当我踏进苏州十中的瞬间,这最中国的学校,用她的古朴与厚重征服了我。他没有想到,会踏上这样的校园,会走进这样的研讨会。让他激动、让他感悟、感怀,坐在会场上,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鼓掌、一会儿沉思、沉寂。这个校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呈现美,洋溢着爱的、感恩的气息。这个校园的人,都会写诗,写诗就像平常的说话、写字般的表达。那不是诗的校园吗?
教育常常在不是“教育”的时候,真正地发生。“教育”不在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七十岁的的童心画家蔡皋先生,在论坛上平静地演讲。她说,在想着外婆的日子里,自己成了外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平平静静的一句话,却让人心里柔软。她不刻意,“教育”却真正地发生了:“呵护与敬畏是我们的天职”,我感受到了它的蕴含。这场研讨会是如何地与这个校园环境相吻合,刘坚教授从国际的视野谈核心素颜,张卓玉付厅长从学案教学入手谈课程改革,大家平静地交流。开幕式很简单,没有客套。学生朗诵了自己的一首原创的诗《冬日的战场》,如何地震撼人心。一切研讨活动就这样开始了,诗意的呈现。上午我有一个演讲《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行囊里要有‘情怀、担当、原创性’》,时段是十一点半至十二点半。到了十二点半,该结束了,可是与会者仍然要我继续讲下去。讲下去,饭凉了、菜凉了,肚子饿了,仍然要我继续讲下去,一直讲到了下午一点钟。为什么?台上台下的诗意,相互被唤醒了,并激荡着。饭可以不吃,午休可以不要,交流、碰撞、融入、相互对话、体验,那不是真正地在写“教育诗”吗?在教育的无垠的天空与大地上写诗。任何盛大的场面都会静寂,所有的相遇都会分别。一场五湖四海的聚会,会场上有笑有哭有掌声有赞叹有感,第二天周日,我一个人又来到了学校,平静、宁静的校园,窗外只有几声鸟儿的鸣叫,不时飞过我的窗前。正在有点感伤、落寞的时候,我收到了张健先生给我发来了一首诗,他是中南传媒《新课程评论》的出品人。说,他是学数学的,现在做出版,平时几乎不写诗,可是这场论坛却让他感悟到的诗意,——从数学感悟人生,《人生:数学与诗》:
人生是函数 奋斗到极限 世间多变量 还是随机好 一切皆定数 无需强求解 心胸无穷大 终究回原点 何其好,形式是诗的,内容是数学的,本质却是指向人生的。三者如此地融入在一起。每一个人的诗性都在唤醒而荡漾,这一天,与会者的诗,不断呈现在我的面前,《别了,姑苏城》:
想了又想 还是悄悄地踏上 踏上才感受到 历史的醇香 我来了悄悄地来 从没想过一所中学 就是一首诗歌 从没想过我与杨绛先生 站在同一缕树荫下 聆听枫桥夜泊 我来了悄悄的来 聆听八子吟唱 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 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 在这园子里 还遇见了诗和远方 还遇见了粉墙黛瓦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从更远的南方 来到南方的北方 就这么轻轻的踏上 就这么悄悄地成了 比南方更北方的人哟 山光塔影 虎丘剑池 听一首昆曲与评弹 游一段拙政与留园 没有比这更畅快的事了 在这园子里 还遇见了诗和远方 还遇见了粉墙黛瓦
年底,校长述职,我讲什么呢?什么是我最感兴趣要说的?述职,可以成为一个程序,写成公文式文字。也可以成为一次站定脚跟的回望,赋予哲理或诗情画意。回望走过的路,看看哪里是一个场景,留在记忆里了?哪里没有痕迹、不值得念想?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是不一样的,旅程中仅仅是肉身在路上,还是灵魂一并在路上?校长的旅途又是如何呢?每年年终岁末的一番思考、盘点,或许就是飞机即将新的航程之前的维护、维修与保养。
(我为杨绛先生拍了这张照片)
那天,我以《教育的经意与不经意》为题,展开述职,所谓“经意”,是有目的而为之,有“构建”、“打造”、“雕琢”之意;“不经意”,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随性、率真之意。在12月30日的高三毕业班迎新活动上,我拿出了写我们自己为校园写的十首诗,即席请参加活动的老师与同学朗诵。过后,我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我说,教育即文化,学校即气息,工作即不经意。朋友们跟帖,其中一位省教科院的领导留言说:不经意是一种境界啊。我看了猛然一惊,这是不是正是我的追求?
是啊,何尝不如是?高三毕业班的元旦迎新感恩活动,我全程参加,从下午两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半,整整五个半小时。我现场直播,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先后这样发布道:“活动的主题是‘惜取韶华请长缨’。第一篇章‘此间少年’正在举行,表演间,为各班级的‘年度人物’颁奖,家长也被邀请一起参与。满满的喜悦”;“到了第二篇章‘风华正茂’,小合唱、话剧、歌舞之后,举行各班特色奖、飞跃进步奖等奖项的颁发,每展示一个被表彰的同学,会场就沸腾一次”;“正进行到第三篇章‘歌舞青春’,表演唱、课本剧、合唱、舞蹈之后,第三次举行颁奖,我们也‘功利’,还为理科前三十名、文科前20名、各班总分前三名等颁奖,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诗性教育也需要分数,需要升学率”;“到了第四篇章‘心之所向’,班主任集体上台唱歌,学生自发献花,学生们给自己的班主任带来了礼物,年年此刻泪水模糊老师的眼睛。我也要快被请上去要唱《隐形的翅膀》。我也准备了给学生的礼物”、“或许这是一个最自由的场面,台上台下互动,可以跑上跑下。班主任卓老师今天生日,学生唱起了生日歌,学校送上了蛋糕,全场都是庆祝生辰的激情。学生给老师安上了翅膀,让他在台上飞翔。我为校园写了十首诗,这个学生朗诵罢,那个老师又上场。最后以《祈祷》、《隐形的翅膀》、《天路》引入高潮而活动结束”。什么是教育?教育在不是“教育”的时候,真正地发生了。
(杨绛给母校题词)
这么平常、简单的一个活动,对我们学校的师生来讲,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活动。历届毕业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会场,与在校师生一起欢腾、一起喝彩。“校长还是那个校长,歌还是那样难听,不过我还再听一听你那首《隐形的翅膀》”,听到这样的话,我能不感动吗?传统项目,即是传统学校课程。是课程,则有一定稳定性。也就上升到了一种文化。我从这样的活动之中,感受到了“爱、感恩、温馨、温情、童真、童心”等品质元素。我相信一切生命的深处都有最柔软的地方,会让最坚硬的物质融化,而这样的场合,正是我所期待的教育,所期待的校园,所期待的课堂。我们的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校本研修,如何上升到“道”的层面,而不要一直处在“术”的层面,从中都能获得启发。
对我们来说,一些教育活动呈现诗意、诗性,一切都是日常生活,但是对其他人来说,有一种欣喜与惊奇。那几天,各地的教育界同行,特别是来过我们学校的老师、校长,纷纷在微信上留言。一个年叫“木易”的老师说:阅读柳校长的诗是一种享受,聆听柳校长的报告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品味柳校长的教育情怀是一种温暖。一个叫“一丁”的老师说:突然发现诗性就是哲学,柳校长从画面发现了美,从美里孕育了诗,诗里充满了人生哲理。“梦中飞”老师说:柳校长的诗陪我度过了难忘而充满诗意的2016最后一天,不经意间又是柳校长的诗惊醒了我的2017,我想,我的2017将会充满诗意,我想西部的沧桑会幻化成美丽的诗篇。“艺术世界”那位老师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一个创造美的大脑,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犹如桃花源,喜欢你们的境界和独特的视角,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把平平常常的日子过成如诗如画的生活。
我这样引用,是不是有“自恋”的嫌疑?不过,不超过一定度的“自恋”,或许就是“自信”的同义词。我们被称之为“最中国”的校园,粉墙黛瓦上有江南的印记,粉墙黛瓦之中再有一株芭蕉衬托则会更多出一份温柔。墙上刻上的“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一首诗,早就成为我们师生们互为认同的骄傲的文化共识,“不经意”之中,我们成为一所充满着“文化自信”的学校。现在,我们不妨回转身,回顾2016年学校走过的路,摘抄我的工作日记几页:
——4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于大伟名师工作室(青海西宁21中校长)带领团队到我们学校进行所谓(“跟岗”)交流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上午有一个正式的仪式,有一个介绍性讲座,下午分头活动,我们学生处与他们正在西花园交流“诗意校园”,于正在“乾隆正寝宫”组织中层讨论。我能够成为教育部“领航班”学员的导师,是我的荣幸。
——7月,走进北京,走进中科院,走进国科大,走进科学,走进科学家,我们2016级国科大高一夏令营,在这个暑期又开始了。从小就在这样的科学氛围中学习,其人生的影响,将会与日俱增。我在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凌晨四点多,就被学生出来看日出的声音吵醒了,然后我们一起去看各种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站在她边上,享受旭日的光芒,也享受科学的光芒。我们师生在“郭守敬望远镜”前合影。郭守敬是我国元代的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望远镜前的合影,将是学校历史的记忆。
——7月,初中国科大创新实验班举行隆重的开班仪式。家长与新生一起参加。聘请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五位特级教师、教授级老师、学科专家作为该学科的首席导师。校长授旗,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导师代表发言。这是近十五年中我们生的“二胎”。相信,会成为“最”优品牌。正如开班仪式的主题所显示:迈好走向卓越的第一步。我们设计了精制的暑期课程。目前,初一国科大班的艺术类选修课程继体育类项目课程之后,又开设出来了书法、国画、合唱、昆曲、微电影等等,我们聘请了校外专家来授课,以后还会有科学类创新课程。相信我们精心地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9月,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是教育的场所,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追求美满。在西花园西南角,平时人走不到的房子的背后,我们开设了“生物实验室”,无土栽培、立体栽培,成为我们科学创新实验室的一部分。
——9月,《中国教师报》刊登了记者白宏太写的长篇通讯《中国版教育诗》。马卡连柯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熟知的,也许许多年轻人已经陌生了。《教育诗》是马卡连柯写的一部教育的经典,是我们仰慕的境界,白宏太把我们与之联系在一起,既荣幸也惭愧。白宏太说,这个题目放在心里至今很久了,假如用不上“会伤心的”,那是他对我们的情感。这是他继写了《最中国的学校》之后,又一次对我们的盛赞。
——10月,110周年校庆花絮:这个闻道廊的场面,让我回想起来,都会感动流泪。那么多人涌上“110年校友名录碑”,查找自己的名字,查到的高兴,一时没有查到的焦急。由于诸多原因,也有遗漏的,赶快来说明情况,恳切要求补上。他们说,没想到母校还记得自己。这是一次真正属于校友自己的校庆,每一个来到校园的校友都是“主角”,尽情地流露清高。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将留在历史中的瞬间,赶紧按动快门。我的举动同样被“抓拍”,今天我同学陈皓把这些镜头发给了我,对我来说很珍贵。
——10月,欧阳江河、叶兆言、柳袁照,一场关于文学与教育,诗与语文的对话,即将开始。这是作家、诗人、校长、老师之间的对话,相信会有激烈的碰撞。这是北师大国际交流写作中心,首次举行的著名作家、诗人进中学校园活动。其中心是由莫言领衔的。我们学校的“文学教育”有了新的内涵。
——10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刊登记者蔡继乐的长篇通讯《逐梦长征路 播撒教育情——中国教育报刊社“长征路上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纪实》,其中写道:会宁站送教行专家、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被誉为“诗人校长”。他给会宁校长教师的讲座中,用一张张美丽的图片,配上一首首雅致的诗,用充满诗情画意般的讲座方式,吸引并感动着老区的校长教师。能作为所谓“名教师、名校长”代表,重走长征路,应该属于我们学校的骄傲。
——11月,西花厅改造竣工,成为呈现织造文化、红楼梦文化的一个特殊课堂。康熙、乾隆曾经驻此地累计11次,曹雪芹曾在此生活。曹寅、李煦当年在此主政,聚集了江南的许多著名文化名人,两幅“李煦行乐图”记载了这些历史。曾经江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场所,如今成了我们由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载体。对历史的怀想与敬畏,转化为师生研究织造文化与红楼梦文化的课程。
——一12月,麐楼改造成功,成为教职工之家,二楼为学术活动场所,一楼为休闲场所。我们的理想是让学校成为一个紧张与温馨融为一体的地方。不亦乐乎。昨天(校庆前夕),喜事多多。一麐楼教师之家启用,我坐在那里给他们泡茶喝,老师们三三两两来了,一会就走了,无暇逗留,要去上课、要去备课、要去批改作业。中间来了两个2012届的毕业生,顾陈夏当年我教她们班写作,还兼任副班主任,现在考入了剑桥大学研究生,另一位男生,我叫不出名字,曾是包老师、郭老师班的学生,考入了帝国理工研究生,来看老师,被包老师叫到班上给学弟学妹“现身说法”。留住有意义的瞬间,做老师,之所以幸福正在此。
我选这几则日记,既有意也是无意。每天的校园都发生着这样的事件或故事,都是经意或不经意。不过,它们多少有些代表性。国科大高中与初中班,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招生模式与体系机制,特别是办学的开放,与国家研究机构、与高校携手。110年校庆,体现了学校真正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理念,曾称为“低调的奢华”。科学家进校园,作家、诗人进校园,科学与文学集合着与教育融合。做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都弥散着文化与课程的气息,历史的底蕴成为教育的底色。从最中国到诗性教育,再到中国版教育诗,一路都是风景。重走长征路,重走的不仅仅是历史。领航不敢当,但是驶向未来的这条教育航船上的一个水手,角色已经明朗。2016年在我看来,每天都是早晨,生气勃勃。我们大家都在这样美好、美妙的文化氛围中,一切都在“经意”与“不经意”地自然发生,影响着每一个师生的生命成长。
(几代校友围坐在杨绛家里)
还记得在2011年春节那天,我一个人值班,写了一首诗,当即通过短信发给朋友,作为新春的问候,《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
可以忘记许多事情 这个事情不可忘记 那个春天 那个突然到来的早晨 在这个园子里 我遇上你 真是个奇迹 没有比这朵花 更雅致 更浪漫 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每棵树都葱郁 每块石头都有生气 每个人都露出笑靥 我知道 从这个时刻开始 从我在这个园子里 遇上你开始 从这个早晨开始 从这个春天开始 是我幸福的开始 如今已经赋予这首诗以美好的特殊的内涵。朋友们走进这个校园,我都会把这首诗送给他,由此开始文化认同。“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是我幸福的开始”,正是这样,无数的人,四面八方的人,相识与不相识的人,只要在这个“园子”里,都会相遇快乐、相遇欣喜、相遇理解、相遇默契。我曾去宝鸡参加“名师大讲堂”活动,做了一场报告,一千多人的会堂,始终满满都是热情:“您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位有诗意更有情怀有思想更有思考的校长,非常感动于您的诗意情怀!参加培训唯一感动泪奔的一次”;
“初听,觉得你就是个爱写的文人,有感就发,不过如此;再听,我被你的诗歌深深吸引,感动里我觉得你确实是个诗人。诗意的情怀,诗意地栖息在平江路古老又典雅的青石板路上,小桥流水旁;继续听,我在你充满禅理的诗中,看到你不凡的思想,不凡的追求与担当!到后来,我知道,我邂逅了一个有诗意情怀的教育家。唯有你,可以把事业做得这么美丽浪漫。”我明白其中有许多溢美之词,我会把它看成是鼓励。不过,我感受到了真诚、真挚的美好感情,那是我诗意的源泉。
最近,发生了一件趣事,韩老师曾经是苏州十中的老师,今年70多岁。他是十中的校友,初中在十中毕业,当年的班主任是朱瑞珠,后来去了市教研室当了教研员。韩老师说,他们当年的初三一班要为朱老师过生日,朱老师已经八十岁了。他们要送她礼物。什么礼物?让我一幅字,上写“瑞云珠海”,为何这样写?把瑞云峰,把朱瑞珠老师的名字嵌进去。规定我落款写:师院附中五九届初三一班全体同学祝贺朱瑞珠恩师,柳袁照代书。非要我写不可,理由:今年教师节高一十班的学生为李老师过生日,学生就是让校长写幅字给班主任的,因而他们也完全可以这样做。我只能从命,第二天一早,他要来取,不容商量。
教育可以是诗、是画、是如诗如画般的舞姿。许多地方请我去讲座,我喜欢讲《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这个题目,副标题是《行囊里要装着“情怀、担当、原创性”》。言下之意,教育是行走,是一场旷世的行走,方有诗意。面对世界万物,要与之对话,如何能成为一场诗意的对话?必须具备“情怀、担当、原创性”。以上陈述,点点滴滴。怎么能与这本《想一个人旅行》联系起来?诗与教育、写诗与做人、诗的状态与学校日常的状态、这一切都可以放在“旅行”的范畴内加之深思、谈论、研究。“想一个人旅行”,是诗意地对人生的表达。“教育是诗意的旅行”,是一个人吗?那不会是一个人,或者说,不会始终都是一个人。“教育”的旅行,那是一群人、乃至无数人的前行。即使有一个人孤独、伤感的时候,但这样的孤独本质上是一群人的孤独,这样的伤感是一群人的伤感。同样,一个人获得的幸福与美妙,那也将是一群人的美妙、一群人的幸福。 (2016年12月元31日初稿,2017年7月21日修改)

(每天,我都会在西花园坐一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