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新媒体文学II 王小泥诗10首+评 【261期】)

新媒体文学
诗歌专辑
前沿诗人
王小泥
王小泥,又名上弦月,一叶菩提,男,重庆綦江人,教师。诗山一路跋涉以来,先后在《青年作家》《四川日报》《山花》《星星》《中流》《重庆日报》系列纸刊以及十几家网络平台发表习作八百余首。获奖镜头曾上央视(1991:10:15)《新闻联播》”文化简讯”
重庆作家?会会员,乡土诗老蚯蚓。
王小泥诗10首
1
开镰
八月,热风舞动太阳的辐射型光刷
把一片又一片沉甸甸的金色
从脚下一直刷到天边
稻谷深郁的清香, 随风弥漫
撩得父亲心痒手痒
遂取下不吭声的老镰
蘸着蝈蝈声, 蘸着月色磨呀磨
把月色磨得又粘又烫
猛抬头,月亮也被磨成一弯大银镰
母亲,以三角梅的芬芳呼唤
父亲像磨石蹲在坝子边
月下光波起伏的稻子啊
像是等着他接生的儿女
临盆前,令他兴奋又紧张, 紧张得度秒如年
几声犬吠
传到山谷间回荡
撩起父亲护犊子的念头
他甩手大步走向田野
右手的镰刀
把风儿轻舞的月色棉绸
割成一块又一块白手绢
蹲在田坎,父亲眼眶里
有钻石一样的光点在滚动
斜风细雨中育秧
咳嗽腰疼中分秧插秧
想起象从泥塘中捞出来的幺女儿
想起抗旱之夜
一瓢瓢泼下的汗水和月色
想起咳得四山顫抖
仍然固执不进医院
眼前这些颗粒饱满的谷子
就象他身上掉下的谷肉颗粒
连着心扯着肝哪
泥土和谷子的混合气息中
父亲盖着月色
枕着蝈蝈的清音慈祥入梦
天边,鱼肚白悄悄泛起
一声打金的鸡啼 ,由远而近
2
阳光的多向外延
晨曦从妹妹额头滴下来
滴进葡萄园,露水开光
结成一簇簇水晶提子
滴进菜园,结成丝瓜
豇豆, 黄瓜,水嫩清鲜
阳光从父亲背上滚下来
滚成沉甸甸的玉米棒子
滚成金灿灿拍天的稻浪
染黄云朵,高天旷野
弥漫着父亲深郁的体香
呵阳光,穿透窗玻璃
敲在我跃跃欲试的双排键上
黄河正待奔腾
长江正待狂放
十指,如鸟翅起伏
我要让《蓝色的多瑙河》
与阳光一起驱波逐浪
挽长江黄河,来一章
中外大河串烧,或混声合唱
哦阳光,亲睐父老乡亲
体香与地气混酿的芳醇
也通透器乐的中外流域
雅俗各得其所,天籁活色生香
3
父亲与磨刀石
金风传令,明天开镰
上弦月怕父亲没有记性
将一把司空见惯的老镰
勾心挠肺的挂在天上
这几天,稻谷饱满低调
弥漫的谷香,却光芒逼人
闪得父亲两眼迷醉
卧榻上辗转反侧
子夜,他索性从板床翻起
取下壁挂的老镰
蘸着月色和蝈蝈声
磨出丝丝眼前一亮的锋刃
霍霍霍霍,声音象拉解锯
鸡鸣中,我猛然发现
父亲是一块粗砺无言的磨刀石
一生雨雪风霜,沟沟坎坎
在他身上,磨岀一轮明月
温馨家人梦境
一轮太阳,秋风里滚动芳香
4
感恩太阳
清晨,太阳
以炼金炉的面目出现
书海淘金的学子
远行赴金的圣人
沐浴于一场金灿灿
广大而又无微不至的布施
书声之侧,水灵灵的乡女
从厚土轻灵而出
用玉手,茧手,兰花手
淘珍珠米,洗葱姜蒜
与时令瓜果交换露水与钻石
肌肤相亲,并深入浅出歌唱
这首诗正为续写皱眉
豁了牙的张幺爷,一镰刀
从太阳须髯里
勾落甜润多汁儿的枇杷
最后一个,赤足金的份量
砸中诗句的尾巴
5
扳籽
昨夜,梦中诗神独白
水天一色
金鹅江已进入扳籽季
哦,太阳在鱼蹦时扳籽
江流,浮游十里闪烁的金鳞
哦,静影沉璧,梦游的鱼儿
突然扳籽,月影孵化出无数银鳞
我想,如果改天繁星也扳籽
金鹅江,随手一舀
就是一瓢闪光的珍珠
我的灵感,也去扳籽吧
让我每个晨昏
江风吹拂信手一拈
就是一尾活泼泼的太阳
或一尾鲜嫰嫩的月亮
6
老家
老家复姓小寨,名坝
老宅开门见山
山等级森严,从不乱套
路弯弯拐拐,纠缠不清
初春,李白、桃红
心安理得的招蜂惹蝶
季节与果木约定俗成
光腚小屁孩和泥鳅黄蟮
深入浅出的相互捉弄
不怕姑娘脸红不怕嫂子筛糠
却被螃蟹钳得呲牙裂嘴
读了《桃花源记》之后
我怀疑陶渊明瓢饮整麻了
把尧龙山写成了武陵山
把小寨坝写成了桃花源
有啥法呢,小寨坝的
风土人情,虽然比桃花源
还桃花源,估计这错案
再也翻不过来了
今夜,就让我回归桃红李白
和梦中女神做一个
雪花蓬勃燃烧的梦吧
7
第一次接生
女儿如花似朵,生不逢时
哇的一声初唱
被呼啸的北风屏蔽
面对妻子痛彻心扉挣命
才临盆的一首歌
我手忙脚乱,像犯了大错的孩子,急得溅泪
死而复生的妻子
甜蜜平静的给心疼的歌声
喂糖水,女儿不依
唱几声,吸一口
我这个接生婆
凝视女儿玉手玉脚星星眸子
突然逆想
妈妈生我时,接生婆爸爸
可曾急出泪花
爸爸已移居小山坡
芳草萋萋,神情淡定
无可奉告
8
风的雕塑
父亲站在风中
春雨中,头上草长莺飞
膝关节蛙跳扑通
夏风里,胸前稻浪翻滚
秋光下,背上玉米金塔高耸
他猫在风中
在他古铜色的背上
烈日碰碎过十万次
闪电熄灭过十万次
太阳,汗水,从他体内
析出一片饱满芳香的金子
他伫立在八面来风中
他集山的峭拔
土的厚道于一身
他把艰难困苦千搓万磨
随时随地风中一站
蛇虫和灾星噤若寒蝉
夜色汹涌,他一磕烟锅
火星一溅,引燃一片
闪闪烁烁的星空
9
给妈妈洗脚
中学的作文里
我妙笔生花洗了六年
那时,妈妈的脚嫩白如藕
念师范的那几年
我用半文半白长短句
洗了三年,那时妈妈的脚
血管凸起
像多年没拍掉的蚂蟥
当我自认为写出第一句
带血带肉带魂的诗
妈妈的脚,已成描红松树皮
而我依然只是
用感人至深的诗句
在稿笺或期刊上为妈妈洗脚
直到今年春节
我扶着母亲散步
毋亲八十三岁,颤巍巍的
令脚下的小寨坝
远处的尧龙山
也情不自禁的颤抖
刹时,妈妈两鬓
千丈冰挂令我身心碎裂
除夕之夜,我蹲下
远离颂歌颂诗的“老身”
第一次触摸妈妈化石般的双脚
那月黑的指甲
那浓郁的汗味
把我带回妈妈一把屎一把尿
风里耒雨里去
含辛茹苦的年月
刹时,妈妈放大成圣母丰碑
我眼角溢出的泪花
首次放射惑恩的钻石之光
10
油菜花
(一)
郑秀莲小小蛮腰
她鼓起腮帮
一把旧唢呐从她嘴上
得道成仙
她上下俯仰吹奏
都是油菜花海
最响亮灿烂的一朵
(二)
八十老母
把风干的油菜杆儿
连同夕阳,塞进灶孔
老铁锅春深如海
花白炊烟
根植于母亲头上
菜豆花的清香源
来自母亲用汗珠
打通的泥土气息毛孔
(三)
母亲不知自已脸上
拓印着阡陌
更不知自已掌心
攥着故乡沟沟岔岔
以及惊蛰电闪雷鸣
(四)
秋收以后,田野
产妇般宁静
不待满月,母亲
又向天空和时令折腰
锄头展翅翻飞
一粒粒”六神丸”
途经母亲手温
与农家肥沉浸于田垅
油菜籽,遇泥土造化
发育成阳光的集束炸弹
李耀斌评论
沉淀在“猫眼睛”里的童年
——读王小泥的诗《猫眼睛》
李耀斌
猫眼睛
王小泥
饥饿海漫的年月
猫眼睛在山野闪动
勾引馋虫的紫光
母亲一把锄头几百颗猫眼睛
烘成二两粮票八分钱
每天一碗小面
喂养我初中的拔节声
回到家,母亲在麻篼边
饿成一只山蚕儿
家园上空,浮动一弯上弦月
从此我厌学的时候
书页卷成山蚕
一行行字眨成猫眼睛
王小泥的诗《猫眼睛》让我读出了诗人深刻沉痛的童年记忆,那就是“饥饿”、“馋虫”之类的词语所修饰和刻画的特别清晰的画面。同时,这种“早晨捱不到天黑”、天黑又“捱不到天亮”的清晰画面、深刻记忆,也是中国60后、70后两茬人普遍的童年疼痛,因而,《猫眼睛》这首诗便具有了普遍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代表性。只不过,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所用来充饥的“食物”各不相同罢了。我记得我的童年,是靠榆钱树叶、榆树皮以及荞麦叶这些东西度过的,最好的东西当然是红薯片、马铃薯的叶和杆儿之类了。
从《猫眼睛》这首诗来看,诗人王小泥的童年,是靠着“猫眼睛”度过的。“猫眼睛”是什么?我真不知道,读《猫眼睛》这首诗,猜测,应该是一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在百度上一查,果真是的:“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多年生草本”,“生长在中山区的半阴处”,“分布在四川、云南”一带,“性平、味涩、无毒”(出自《四川中药志》)。如果这个“猫眼睛”就是作者诗里的“猫眼睛”的话,那可以推断,作者的童年就生活在四川、云南一带的某个地方。为了考证这个“猫眼睛”,我多方联系作者,虽未联系到,可也间接地得到了一些回应:“猫眼睛,药名麦冬,地表部分结的种子因像猫眼睛而得名”,“此药叶如卷发,长约三公分左右,覆盖在地表。根网细密,结白色小尖条状果实,一窝大约二十多颗。”“记得读初中时,母亲常用鋤头挖,摘下果实淘干净放在灶台烘干,我带到收购点去卖。一两麦冬换得二两粮票八分钱,刚好够我中午买一碗香得无比的小面——猫眼眼果实喂养了我初中阶段的拔节声”。麦冬的俗名叫不叫“猫眼睛”,我没查到,但从这个回应里,我知道作者的童年是靠中药麦冬抗过来的。另一个可以肯定下来的是,作者童年生活的那个地方,在方言里,当地人把麦冬就叫“猫眼睛”。在作者的诗里,麦冬这个“猫眼睛”是多么重要:“饥饿海漫的年月/猫眼睛在山野闪动馋虫的紫光//母亲一把锄头几百颗猫眼睛/烘成二两粮票八分钱/每天一碗小面/喂养我初中的拔节声”。这些细节的刻画,尤其“海漫”、“闪动”、“勾引”、“几百颗”、“二两粮票八分钱”等等这些动词和数量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沉痛的牢固的童年记忆。
另外,作者并没有忘记、或者让作者感激命运的是这样“沉痛”的童年生活以及苦难的童年对“我”的滋养。作者写道:“母亲一把锄头换来”的“几百颗猫眼睛”,先“烘成二两粮票八分钱”,最终兑换到的价值是“一碗小面”,它“喂养我初中的拔节声”,当“我厌学的时候/书页卷成山蚕/一行行字眨成猫眼睛”。
《猫眼睛》这首诗除过对苦难童年的深刻疼痛记忆之外,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包含着对“母爱”的深深怀恋。在那样的年月里,人间最伟大的“母爱”,便显得尤为昂贵而值得永生珍视。作者写道“回到家,母亲在麻篼边/饿成一只山蚕儿/家园上空,浮动一弯上弦月”。
评鉴诗人
李耀斌
李耀斌,笔名沉石,曦斌,网名石头,号一粒尘。宁夏西吉人,诗人、评论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诗选刊》等。著作三本:《河是水的衣裳》《左手和右手的舞蹈》《山河谣》。
刘向东评论
扳籽:波光耀动的诗情
——王小泥诗《扳籽》印象
刘向东
扳籽
昨夜梦中诗神独白
水天一色
綦江河已进入扳籽季
哦太阳在鱼蹦时扳籽
江流浮游十里闪烁的金鳞
哦静影沉璧梦游的鱼儿
突然扳籽,月影孵化出无数银鳞
如果改天繁星也扳籽
綦江,随手一舀
就是一瓢闪光的珍珠
我的灵感也去扳籽吧
让我每个晨昏
江风吹拂信手一拈
就是一尾活泼泼的太阳、
或一尾肥嫰嫩的月亮
《人文綦江》公众号这样介绍他:“王小泥是重庆有名的乡土诗人,他的诗扎根乡村沃土,充满浓郁的泥土气息。”他本名王跃奎,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可以说,如果不是出于对泥土的挚爱,他是不可能给自己起“王小泥”这样一个朴实到十分土气、亲切到十分可爱的笔名的。我猜想,这个最接“地气”的笔名,也应该表达了他对两位著名乡土诗人的仰慕之情。一位是说过“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的臧克家。另一位是写过:“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鲁藜。
我固有的印象,乡土诗作为诗体之一种,具有着善良淳朴的人性,简洁朴拙的民间语言,真挚热烈的情感,浓郁的农村和小城镇地域特色,独特的风俗风情画卷,溢散出泥土的芬芳,是“对于故乡与土地的歌吟”。读到王小泥的《扳籽》一诗,我脑海里对乡土诗的疆域有了更大的拓展——它还囊括了更为广阔的水域,有灵动的水波,带着鱼腥味,还有辽远浩淼的苍茫。
“扳籽”是对雌鱼产卵的一种民间叫法,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关于生命繁衍的壮观景象。诗人的诗思即由此而来,换句话说,此诗即是诗人从日常生活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借助于联想与想象,巧妙运思而成的作品。
读《圣经》创世纪,记忆犹深的一句话:“神的灵运行于水上”。在《扳籽》一诗中,诗人的诗思由夜梦开始,在“水天一色”的广阔场景中展开。联想与想象是诗歌飞翔的翅膀,“无理而妙”是诗歌营造的艺术效果,其间,意象进行了由实到虚的孵化。从雌鱼扳籽的现实场景出发,想象出太阳、月影、繁星以及“我的灵感”的扳籽,乍看荒诞怪异,思之则合乎情理,品之则瑰丽奇幻,置身其中真有心旷神怡、恍入仙境之感。
我愿意这样说:无中生有是诗写创造力之实证,而错觉和幻觉乃诗歌之真感觉。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或许会进入一种异常状态,甚至会“变成一个狂人,每个器官都在颤栗着”(柴可夫斯基语),但诗人之思维并不因此而乱了阵脚,依然缜密而有序。譬如,此诗中对于“扳籽”的运思轨迹清晰可辨。第一节说“綦江河已进入扳籽季”,尽管是梦中昨夜,但“水天一色”乃白昼场景,所以第二节以“江流十里闪烁的金鳞”承接,此时太阳的“扳籽”发生在鱼蹦时,这个联想由“浮光跃金”自然而来。接下来第三节写“静影沉璧”的晚上,“扳籽”前加了“突然”二字,凸显以动写静的意境,暗含惊喜突至之心情。上面显然已经发生(梦中或联想中)。第四节用了“如果”和“改天”两个词,是作者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的进一步的期待式联想,并且有意在时间上予以掌控,形成一种秩序的链条。最后一节“我的灵感也去扳籽吧”则是一种祈愿,在时间上要求为“每个晨昏”,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恒久的痴爱与热情。
“水”的融入让诗歌文本底色明净,鲜亮于字里行间。无论是“金鳞”、“银鳞”,还是“闪光的珍珠”,尤其“一尾活泼泼的太阳”、“或一尾肥嫩嫩的月亮”,都在诗中起到了活色生光、灵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王小泥在简介中写道:泥土永恒,诗迹永新!对于诗歌创作,他情怀炽热并勤奋不辍,坚持每日写出二三首小诗,可谓“日更达人”。王小泥,一位进入了灵感扳籽季的乡土诗人!
评鉴诗人
刘向东
刘向东,笔名春水向东,山东栖霞人,栖霞市散文学会和《长春湖》杂志社发起人之一。现为栖霞市作协副主席。作品见《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海湖》等。入选《百家文学作品精选》《新世纪诗选》《中国首届微诗精选》等选本。获第八至十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等。著有诗集《云端的房子》《刘向东短诗选》(中英对照)。
新媒体文学诗讯
同题诗专栏
新媒体文学大型同题诗春节期间暂停。春节期间将发布诗歌专辑、合集等。(注:春节后同题诗时间另行通知,请关注静候诗讯。)
名家 前沿诗人专栏
名家、前沿诗人诗歌10首,简历(300字)、照片(横板一张)。平台精选一首朗诵,并附加评论,作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精选评论(千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平台推送。收稿、审稿主编:孔坤明(电话/微信:13600474442)
诗社 诗群专栏
新媒体文学平台开设诗群、诗社专栏,现代诗15-20人。每人20行内精品诗歌一首、简历(200字);组稿诗社社长或主编的生活照片一张,诗社介绍500字内。收稿、审稿主编:孔坤明(电话/微信:13600474442)
平台赞赏
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10%归朗诵者,20%归评论者,10%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专辑作品不发放稿费;合集作品不发放稿费)
扫描丨关注
新媒体文学经典回顾
新媒体文学II 刘向东10首+评【245期】
新媒体文学II 冯岩 封城日记组诗10首【248期】
新媒体文学 II 董树平诗10首+评 【249期】、
新媒体文学II 王德兴诗10首+评 【251期】
新媒体文学II 南山松诗10首+评 【253期】
新媒体文学 II 左艺诗10首+评 【255期】
新媒体文学II 吕贵品诗10首【259期】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诗集出版发行【208期】
新媒体文学 II 回眸 2020 【242期合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