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时终于懂得的10件事

刚过去了30岁生日,有种如释重负终于到了30几岁的快感。过整岁生日的时候,特别有冲动做五年、十年人生大计规划,于是在生日前几天陆续在微博上随笔写上#30岁时终于懂得的30件事#小感悟,可惜最后只写了10件事,但愿不在多而在精吧。
#第一件事# ——“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
今天是第一个,30岁终于懂得“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这一年学了几个新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想明白其中的原理,才能事半功倍,理解得好,学得也更好。比如,自由泳是腿发力还是手发力?手发力到底是哪个动作发力?弄明白前进的动作姿势,才能向标准迈进一步。学车的时候也是,为了过考试可以死记硬背,但弄明白前进档和倒车档到底是前轮驱动还是后轮驱动?为什么倒库见库口延长线打轮?多想事物的根本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才是最稳的学习办法。
#第二件事# ——“正确带团队”
昨天和一个半年没见的老友约饭,聊到今年在工作上最大的收获之一,不约而同认为是“带团队”,虽然我俩严格意义上都还不算带团队,更不是带业务团队。
我们都认为Professional service出来的同学到corporate里,最大的短板就是People skill相对差,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在外企、在咨询公司里可以行得通,因为大家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好就行。但在corporate里,实话说花多少时间在people上都不为过。这既包括自己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也包括带领团队。因为想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远不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如何如何就能实现的,而是靠团队的力量,靠counterpart的配合协同。
而对于“带团队”,真正带的好的,都是让下属感受到了跟着他有前途,不管是能学到东西,还是能升职加薪,如果啥好处老板都愿意帮自己争取就更好了。不存在我原以为的一碗水端平,而是应该“成绩、荣誉都是团队的、都是下属的,若有责任都是老板担,不推锅。”这样的领导才有人愿意跟随。——说实在的,这个“懂得”挺颠覆我原有的认知,但细想,其实历史早就一遍一遍告诉过我们这个道理了。
#第三件事# ——“尊重时间”
今年从一位老板身上学到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重时间”。这里面包括准时、守时,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也包括开会汇报时,质量高,先说自己要讲的事情和在座的各位有什么关系,要么是需要大家注意什么,要么是需要大家支持什么,而非一味说自己的成绩。尊重时间,凡事做好充足准备,凡事提前十分钟,不慌不忙,对自己和对方的时间负责。
#第四件事# ——“做有价值的事”
前阵子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大V写道,“最浪费时间的事之一:开一个不需要发言的会。”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一个会上不需要发言,其实就说明了自己可有可无。很多不自信的人,很乐意在会上找个角落把自己藏起来,做个小透明,最好没人点名,也正好可以不听,做自己的事情。除非是真的非常无聊没有意义的会,否则应该尝试着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对自己的exposure,也是锻炼自己清晰传递msg的能力。认真听、积极参与、提出观点,对会议的其他人也是一种尊重。
#第五件事# ——“松弛人生”
这几天看到讨论李诞 vs 许吉如的文章深有感触,什么都想要、不准自己输、特别完美主义的人,很容易动作变形,很难可爱起来。反而,轻松一点,没什么大不了,又有幽默感的人,能让别人也放松,容易讨人喜欢。可惜,真正放轻松、真正有幽默感其实是个很难的事情。
#第六件事# ——“多读书,广交友”
读完曾国藩,这句“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这两件事一直都做得不好,读的书少,交友圈也很窄,是勉之。尤其是读书,每年看的书少,但其实每读完一本获得的补给还是很多的,这样高性价比的事情应该多做。
#第七件事# ——“尽早找到自己的热爱”
“尽早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学时期就能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是件幸运且幸福的事情,很少人能做到。于是,我们会告诉自己,那就多去尝试,弄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这样也是好的。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说想去读个在职MBA,朋友问你想转行吗?我非常确定的说没有啊,我很确定就是喜欢这一行。是的,我还是非常喜欢大消费这个行业,回望过去的职业生涯所有的经历也都在这条track上。
按照我前老板的理论,人字一撇是行业,一捺是专业,可以先找准行业再一个个点去把专业打透,这样你就是行业专家;也可以就在一门专业上,做过很多不同行业,那么就是专业大拿。打个比方,比如找准零售行业,那么专业可能有线上/线下之分,还有营销、运营、战略、投资等等。就我自己而言,找准行业后,除了在战略上打出一个点,也是时候去学习了解其他一些大消费行业相关的专业了,比如去了解业务,或者去了解投资等等。
当然,回到最开始我问朋友的那个问题,是否要读在职MBA,在他问我目的之前,他也丝毫没有犹豫就说支持读书!多读书、多学习总是好的。
#第八件事# ——“人生一切都是经历,重在体验”
“人生一切都是经历,重在体验。” 好朋友从上海来北京,我们双方在百忙中抽出一个小时坐下来聊了聊。他说他前阵子被一个女孩放鸽子,然后自己一个人还是去了原先订好的旅行,一个人在巴厘岛坐在一个海边露天餐厅,听着海浪拍打礁石,活了快三十年的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是名利和金钱,而是经历。
当时我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个道理可能从我能独立思考开始就是这么觉得的。我明白男生和女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其实有很大差别,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讨论过。从结果上来说,可能目标/目的明确的人确实能获得更多金钱名利,但从和自己相处、让自己开心幸福的角度,可能还是能尽早明白人生意义在于体验和经历的人幸福感会更高。尽量多去一些地方,尽量多看一些闲书,尽量鼓起勇气多和陌生人交流,尽量多打破自己的边界体验自己没有体验过的…这些真的不是浪费时间。回头望,你会被自己的勇气,自己的无所畏惧,自己的奋不顾身所感动,而这些事情、这些感受成就了独一无二、有趣的你。
#第九件事# ——“爱情不是全部”
最近社会新闻很多,看完很想和年轻的女孩儿们说“爱情真的不是人生的全部,它也不应该凌驾于亲情、友情等其他感情之上。” 能拥有幸福的爱情很难得,很珍贵,但如果没有也不要气縲,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也可以从其他感情甚至自己身上感受被爱。
如刘瑜写给女儿的信里写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第十件事# ——“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
最近读到陆奇对20、30、40岁的年轻人各有什么建议?
陆奇说:“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可以淋漓极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深以为然。30岁要考虑让自己走得更远。人生是场马拉松,20几岁冲不冲在前面没什么大不了,30岁了一定要稳扎稳打,锻炼好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厚实的家庭基础,这里可能包括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和睦的家庭;几个挚友,足矣。
最后,赶在20几岁的尾巴,终于拿到了驾照、学会了自由泳、精进了网球…学到新的技能总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学车,再次给了自己“压力”,有种重回学校面对考试的感觉。配合最近读完的曾国藩系列,他的成功和30几岁时在翰林院时期不定时考试有关,逼迫他严于律己,一直努力。后来他训练自己的门生李鸿章等人也是不定期抽查考试,让大家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这种绷着一根弦的紧张感还是有必要的,30几岁也要有所挑战,给自己定几个小目标,体会虐成功的爽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