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

延伸阅读
在过去的 50 年间,研究者们分别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和认知模型出发,开发针对抑郁的解决之道,最终形成了两大主流治疗方法——药物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
英国国家卫生与服务优化研究院(NICE, 2009)发布的抑郁识别和干预指南指出:
>> 针对轻度至中度的抑郁症,首选团体或个体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 针对中度至重度抑郁症,首选个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SSRIs)。
在欧美发达国家,CBT 是治疗抑郁的主流心理治疗方法。无论是轻、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还是那些未达到诊断标准、但有明显的抑郁表现的人,都应该了解 CBT 的理念和技术来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CBT 不仅有效,而且理念简单易懂,技术便于操作。它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教会人们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讲师介绍:
唐信峰:香港大学临床社会工作博士在读,认知行为疗法取向心理咨询师。
>> 早期教育经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 受训经历:
2011-2014 心理咨询硕士课程,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2014-2015 认知行为疗法培训,北京师范大学行为健康研究中心;
2016-至今认知行为疗法连续培训,香港认知治疗学会(ICT)。
>> 师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黄富强教授。黄教授曾接受美国贝克学院(Beck Institute)的认知治疗训练,是中国地区唯二两名认知行为疗法协会成员之一。现为美国认知治疗师学会(ACT)认证治疗师及会士(Fellow,中国仅两位)。
2007 年,黄教授成立了香港认知治疗学会并担任主席至今。他对认知治疗进行大量的本土化实践并推展至更多临床工作范畴,如焦虑、抑郁、赌博成瘾及癌症等等,常被邀请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及督导。发表了超过 100 篇学术论文,并撰写或主编十本书籍或治疗手册。
参考文献
[1]Xueyi Shen, Lianne M. Reus, Simon R. Cox, Mark J. Adams, David C. Liewald, Mark E. Bastin, Daniel J. Smith, Ian J. Deary, Heather C. Whalley, Andrew M. McIntosh. Subcortical volume an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abnormaliti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indings from UK Biobank imaging data.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 DOI: 10.1038/s41598-017-05507-6
Gin S Malhi, J John Mann, Depression,The Lancet, 2018 Nov.
[2]Wei Cheng, Edmund T. Rolls, Jiang Qiu, Wei Liu, Yanqing Tang, Chu-Chung Huang, XinFa Wang, Jie Zhang, Wei Lin, Lirong Zheng, JunCai Pu, Shih-Jen Tsai, Albert C. Yang, Ching-Po Lin, Fei Wang, Peng Xie, Jianfeng Feng. Medial reward and lateral non-reward orbitofrontal cortex circuits chang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in depression. Brain, 2016; aww255 DOI: 10.1093/brain/aww255
作者 |酷炫脑主创
漫画 | Yuzuki
编辑 |mandy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