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黄绪忠:古井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关注
【第90期】
图片选自网络
古 井四川平昌 黄绪忠

我家菜园里,有一口古井,据传是明朝时一郑姓望族所凿。一整块坚硬大石头里,有石梯直达井底,深达三米,可容水200多担。六七十年代的政府机关(那时叫公社)还在使用,一位姓邱的炊事员天天在这里挑水,与今天的特供专用差不多,名副其实的官井。老百姓很少来挑,也许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身份等级的差别罢?也许怕喝了官井水而有官腔官气罢?
八十年代古井被填埋,九十年代,特别干旱,四周几里路的水井白天晚上都有人排队守候等水,都被抢光。有一天,我终于下决心要重新用这口井了。可是,那天,邻居请来了一个打井的专家,就在我这口古井不远处开挖,用意很明显。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专家还在继续往下挖,我真担心切断了古井的水源,不得不去交涉。
几天以后,他的井打好了,高兴得眯着眼睛笑,我一看古井泉眼的水量一点儿也没有减少。我也高兴得眯着眼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人间聪明的地理专家,自以为掌握了地脉水道的分布流向,哪知人算不如天意啊!我赶紧花了几天时间清理完淤泥,哇塞,酒杯口那么大一股清冽的泉水哗哗流出,我激动得心跳,心想至少可以供1000人的用水,简直不可思议,挖开泉眼,里面怎么会有海绵一样的过滤物呢?一直探测很深的地方都是过滤物。我当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神奇的杰作。

怀着敬畏之心请人在老井之上加砌一米砖墙,既能防止泥沙和污染,又扩大了几十担容水量。花了不少钱,在地下埋好水管和电线,把潜水泵放到井底,最后加上井盖,用水的时候,电闸一开,哗哗的水就从下往上流,街道上,学校里,很多人都来接水,夏天的水凉凉的,冬天的水热热的,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污浊,真是羡慕嫉妒恨。
随着城镇化加快,水管所成立了,解决了居民到处挑水的历史。后来街道硬化,毁掉了埋下的水管电线,从此,我家不得不用自来水了。

乡镇自来水来自山下的人民水库。父辈们当年自带干粮义务修建这个水库,有的造成残疾,有的付出了生命。而今,集镇用水没有严格的保护措施,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一直存在,夏天经常有人去洗澡。抽上来,经过简单过滤和漂白剂消毒就供到每户人家。最初喝起来感到恶心,加之供水经常出故障,好想恢复古井。可是,去看了几次,政府大楼不远处,修建了一个厕所,垃圾堆积一大坡,担心对水源有污染而不得不放弃了。

站在古井处,看汩汩清泉流出,没有利用而惋惜,但流入了下面的王家湾堰塘而高兴。这个堰塘是毛泽东时代最早命名的叫“示范堰塘”,童年时代的夏季,我与伙伴们经常在里面当“水鸭子”,八九十年代都还是清澈见底,每天都有人去洗衣服,年轻人老年人各有目的去坐在周围。今天,臭臭的,没有人去了,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绿绮。幸好,古井的水,源源不断的流入,四周的野草很茂盛,里面鱼儿又多又肥,混浊的水面上一群白鹅,几只肥鸭,给这里增添了生机,并孕育着田园诗意。古井,你作出了默默的奉献。

站在古井处,我浮想联翩。周围的几口古井都退出了舞台。特别是学校周围的几个古井,都慢慢干涸了。幸好李家寨下还保存一口古井。当地自古以来的民俗,老人去世后,要做法事超度,孝子孝孙一大路,跟在敲锣打鼓说唱不停的法师端公后面,到井口“请水”,年轻人看稀奇,问这样干嘛?长者训导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懂吗?

我想起了更远的地方,当年我去外地读书,驷马中学的古井,当时供那么大一个学校的师生用水,平昌师范学校与平昌中学两个学校共用一口很大的古井!旧地重游,去了几次,都找不到古井无从凭吊而嗟叹神伤。古井啊古井,你怎么就消失了呢?养育了那么多人,人们还记得你么?
有井水处即有人家。古井,曾经是文明的见证,突然想到,童年时代,每年母亲都端去供品敬井,严肃的告诉我,不能在井口洗手,不能用不卫生的用具取水,更不能在周围乱扔东西和小便,否则,井水就会慢慢减少直到没有。我当时觉得神秘而且迷信,可是,今天看来,道理深刻啊!至少我没有忘记井恩。但愿未来的孩子们也懂得吃水不忘井恩。

我相信,所有的古井有的干涸了,但肯定是改了水道,与幸存的没有干涸的古井一样,源源不断地奉献于地表或地下,正在汇集和滋润着中华大地的经络龙脉!
作 者 简 介
作者:黄绪忠
黄绪忠,笔名黄山、黄埔青山,大巴山国家森林康养圣地巴中市平昌县人。年轻时喜欢文艺,后淡出江湖多年,至今觉得有话该写。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主编:张 静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范荣振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杨乐才曾权伟 孙光旭陈朝晖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