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讲章)皓月圆圆思满怀

经文:创1:14-19 诗8:3-4
金桂飘香庆中秋,皓月圆圆思满怀。
中秋节,它和其他的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是在北宋时代,农历的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百姓在这一天对着天上又圆又亮的一轮皓月,一边儿观赏,一边儿寄托着情思,并且从心里祈求着全家的团圆。我们基督徒当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思想神创造的伟大,给我们人生,家庭所带来的思考。
一思:神创造的伟大
创世纪第一章论上帝的创造,“神在第四天创造了天上的光体,大光管昼,小光管夜。”(参创1:14-19)大光就是太阳,小光就是月亮。月亮是一个星体,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如同一面镜子,主要是反射太阳的光。有人解释说,太阳就是预表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是公义的太阳,是清晨的日光。月亮就是预表教会,教会是反射耶稣基督的光。诗人大卫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甚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甚么,你竟眷顾他?(诗8:3-4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他的众使者都要赞美他,他的诸军都要赞美他。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要赞美他。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要赞美他。”(诗148:1-4)所以当我们过中秋节时,我们不拜月,只赏月,欣赏上帝创造的奇妙!存感恩的心感谢神!还要思想永恒的事,为将来做预备。
2012年8月25日人类首位漫步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不幸逝世,享年82岁。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0日指挥“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当时,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事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行走了近3个小时。他们用无线电向地球全体人类提议,作片刻静默,以表示对神的感恩。他们又在那里读最后晚餐的经文(太26:26-28),并祷告说:“借着这次登月得以进一步地感谢、认识创造宇宙人类和维持宇宙的神。”他们还把圣经《诗篇》第八篇的诗文和美国国旗一起插在月球上。他通过电波发回。他的“这对一个人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成为世人传颂的名言。
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月亮当空的时候,在默默的见证神奇妙的创造作为。教会也当象一轮明月,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里,照耀这个黑暗的世界,将基督耶稣生命的道表明出来,成为神无瑕疵的儿女。中秋节提醒我们不忘神创造的大能,不忘我们应当成为耶稣荣美的见证。
连江县已过世的孙牧师,他生前非常注重对家人的带领,生四男三女,一家四代同堂,全家信主,他女儿孙端惠是牧师,有一孙女孙女婿都是做传道,一个孙女婿还在孤儿院事奉等,教会事奉他的家人都有参与。神赐给他健康长寿,2012年正月,孙牧师家里儿孙们,要为老人做的90岁寿诞,大儿媳陈明钦回忆,全家80多口人聚在一起开家庭会议,商议怎么为老人办寿宴,让老人高兴。按照当地习俗,老人生日那天,家里要摆寿酒,亲戚朋友要送鞭炮燃放庆贺。“放鞭炮太浪费,不要花这个钱。放鞭炮、办酒席要花掉几十万,不如把这个钱拿出去做善事。”就在家人热烈讨论时,孙牧师这样说。儿孙们一时无法接受,孙牧师劝儿孙们,现在有钱了,蒙神赐福,要让别人分享快乐。施比受更为有福,把钱送给那些需要的人,远比吃掉喝掉有意义,老人最终说服了子孙们。
那一天,儿孙们为他举办寿诞,他家没有摆寿宴、也没有放鞭炮,他把儿孙孝顺的近50万元,全部捐出来做善事。“村里有一条路总长500米,修了一半钱不够了,留下150多米的黄土路。孙牧师这次捐了20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村干部告诉说。孙牧师将剩下的近30万元捐给了“善恩园”孤儿院,村教育促进会及村里低保户和特困户,还捐给福建神学院新校区建设。在孙牧师生日的那一天,百胜村的40多户低保户和特困户,都收到了老人的慰问金。村民李云华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当天,孙牧师的儿子和二个孙子上门,将2000元慰问金和慰问品送到他家,把李云华感动得热泪盈眶。
孙清虔牧师一生的美事很多,他用爱心感化家人,也感化了村民。如保罗说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提前6:18-19)。
孙牧师的美好见证,使主的名大得荣耀,就像月光一样反射太阳的光辉。
二思:人间悲欢离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北宋大文豪苏轼少年得志,中晚年仕途坎坷。他很会做学问,却不懂得与人相处;心里才情万丈,人情世故却很不擅长,是一个骨子里非常高傲的人。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赏月,喝得酩酊大醉,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诗情大发,就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的阴、睛、圆、缺;人的悲欢离合,人有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一样,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人生无常,天地永恒。在短暂里思想永恒的事,苏轼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诗人对月圆人未圆的感慨。所以,今天我要提醒大家,明月是年年都会有的,我们却不一定能够年年可以和所爱所亲的伴侣一同欣赏它。“子欲养亲不在”。因为,明年今日焉,知此身又在何处?今天在这里讲道,明年我还会在这里吗,你们还这里听道吗?这就提醒大家要好好地把握住今天。
今天有事就要做好,今天有亲就要处好,今天有爱就要爱好,今天有月就应该赏好。记住!给活人送一朵鲜花,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当他转向人间百态。他感慨万千,发现自古如此。今天不少人醉生梦死,享罪中之乐。古人伟大的诗人尚且如此!今人何不如此呢?人生有疑问,很多答案要寻找,上帝是唯一答案,是万有源头。只有来到神的面前。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
今天,我们有主,我们人生的价值观就不一样。我们心里也清楚,没有绝对的拥有,也没有绝对的失去,没有无边的夏夜,也没有永远的冬天。
凡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信靠神,我们便有归宿,进入更美家乡。圣经说“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弗2:19)
三思:家国情怀盼团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著名诗人李白,写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这是一份思念,这是一种情怀。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一些出门在外的人,都回家过节。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在地上是做客旅,做寄居的,世界非我家,我家乃在天。我们都是天上的国民,真正的家乡是在天上。我们的神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更美的家乡,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的。不是人手所经营的,乃是上帝为我们所经营所建造的家乡。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盼望,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思念。
人落叶归根,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在天上,在主那里。今天晚上赏月的时候,如果你的家人还没有信主,别忘记把他们带到主的面前。如果团圆只是大吃大喝一顿,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知道预备永恒的事情,实在很可怜!我们要学五个聪明的童女,而不学五个愚拙的童女。(参太25:1-13)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我们今天能过中秋,说明我们还有时间,要抓住时间为将来做好预备。中秋节象征圆满,圆,是完整,家完整,生命圆满。与神和好,与人和好,才能得到真正的团圆。
教会是我们一群蒙主恩召的儿女所组成的。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在主爱中相连、相接、相合。在教会中得到这个大家庭团圆的温暖和爱护。趁着有机会引领亲人归向神,在天上才是永久的团圆。要把永远的盼望告诉亲人、朋友,把人生意义告诉他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诗以寄情。基督徒更当,“思”以寄情。思想神造的伟大,思想人间悲欢离合,思想家国情怀盼团圆。当我们赏月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月亮,乃是那位创造天地的神。当我们享受团圆的时候,享受的不仅仅是今世的团聚的欢乐,还有永生天国筵席的盼望。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不仅要关心家人的灵魂得救,还有远方需要关心问候的人。这样的中秋节才是神最喜悦、最祝福、最蒙恩、最有意义的!
——————
作者简介:刘立权,笔名刘行,福建省南平邵武教会牧师,毕业于福建神学院。
坚持用心笔耕事奉21年(1997-2018),淡守岁月以文字温暖人心。
作者声明:本香柏树文苑微信公众号所有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到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报刊发表。请尊重作者辛苦付出。
点击以下题目查看更多文章
(灵修)《尼希米记》之一——你是一个可以接见的人吗?
(灵修)《尼希米记》之二——我问……
(灵修)《尼希米记》之三——哭泣,悲哀几日
(灵修)《尼希米记》之四——忧痛中生出迫切祈祷
(灵修)《尼希米记》之五——仰望等候神
(随笔)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灾难无情人有情》发表后……
(见证)灾难无情人有情
(随笔)善人必蒙耶和华的恩惠
(讲章)战胜自己
(随笔)尊敬,是给牧者最好的礼物
(灵修)耶和华阿,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
(见证)在这世界有一份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