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推理分析翻译 )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人说是由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为《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人物介绍

       (1)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谢安自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2)胡儿:即谢朗。谢朗(338-361),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父亲谢据早卒,由三叔谢安抚养培育,官至东阳太守,二十四岁卒。“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封:谢韶;胡:谢朗;羯:谢玄;末:谢渊.皆小名)。
       谢朗是谢家公子,父辈都文采翩然,他耳濡目染,想是文思也不错。《续晋阳秋》说他“文义艳发,名亚于玄”。谢玄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东晋方面的副总指挥(总指挥是叔父谢安),说谢朗“名亚于玄”,即含有仅次于谢玄的意思。但是谢朗倒霉就倒霉在他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堂妹,一下子使他相形见绌。谢道韫把雪花比作在空中飘飞的柳絮,可谓文采斐然。从此谢道韫“咏雪”的故事便流传开来,“咏絮”一词也成为才女的代称。

        (3)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宰相谢安侄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七八岁时,谢安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数句,安叹其有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的另一则记载,说谢道韫虽然嫁给了王凝之,却很看不起他。说她“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乐。”谢安也不明白为什么,安慰她说“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她不怀好气地答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阿大是指谢尚,文能“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书法,尚清谈。”武能做到镇西将军,还在北伐中找回丢失已久的传国玉玺。中郎是指谢万,官至从事中郎。这两人都是她的叔父,当然谢安也是她的叔父,所以才说“一门叔父”。
封是指谢韶;胡就是这位“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谢朗;羯指谢玄,淝水之战的最大赢家;末指谢川。

       (4)王凝之(公元334年—公元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他善草书、隶书。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女文学家谢道韫的丈夫。
       宋代黄长睿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王凝之、谢道韫一生相守,死后谢道韫寡居终老。我们无法说那是为王凝之守节,无法再找出他们夫妻感情的记载来,有可能谢道韫对王凝之是有感情的,因为魏晋两朝,礼教不为名士而设,凭着谢家之声势,谢道韫之名声,她未必必须为王凝之守节;也有可能是毕竟当世无知心之人,与其再去勉强维持一段婚姻,倒不如独身来得惬意自在,这也很符合魏晋名士的洒脱之风。
王凝之与谢道韫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女儿成人后嫁给庾氏。
       王凝之任会稽太守时,孙恩贼乱,王凝之居然死活都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等叛军逼近时,他才不得不相信,却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守住各路要津,贼兵不能犯。结果是城被攻破,王凝之却仍然不相信同一教派的孙恩会杀他,并不逃走。结果被一刀枭首。而此时的谢道韫,面对虎狼叛军,竟然镇定自若,手持利刃而前,凛然面对杀人魔王孙恩。孙恩也不由得为之心折,竟不敢伤她。孙恩要杀她的外孙刘涛,谢道韫亢声而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掷地有声,孙恩为其所慑,放走两人。

       (5)无奕,即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三,文化常识

       (一)太傅[tài fù]
       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1],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

       (二)古代称谓
 1、【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

    4、【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等。
 
   6、【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7、【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8、【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9、【称爵名】
   如《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10、【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11、【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12、【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13、【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4、【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15、【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咏雪》谢太傅,太傅是谢安去世之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后人故称之为谢太傅。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太丘地名,古太通泰也称泰丘,即现河南省永城市太丘镇所在地区,位于永城市西北部。陈太丘即陈寔(104年~187年),字仲躬(《后汉书》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

                                               《咏雪》详解

       “咏”,(以某种事物为题)作诗的意思,比如“咏梅”即以梅花为题作诗;“咏柳”即以柳树为题作诗;“咏雪”即以雪为题作诗。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谢安;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名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介词“在”;内集,是一个动词性词语,意思是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可翻译为“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家人一起聚集在屋内”;“与儿女讲论文义”,承前省略主语“谢太傅”;与,介词,和后面的“儿女”一起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儿女,一般指儿子和女儿,对于长者来说,同宗族的晚辈皆可称“儿女”,可翻译成“晚辈们”;讲论,同义复词,谈论、议论的意思;文义,文章的义理。这句话可翻译为“和晚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所以,这个句子可翻译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家人们聚集在室内,和晚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是一个词语,不久、顷刻的意思;骤,紧、密的意思;雪骤,即雪下得很紧。“俄而雪骤”可翻译为“不久,雪下大了”或“顷刻间雪下得很紧”;公,原本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第一等爵位,后指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在这里指谢太傅;欣,高兴;然,······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在这里作“曰”的状语,可翻译为“高兴地”;曰,说;欣然曰,可翻译为“高兴地说”;白雪,偏正结构的名词性合成词,仍可翻译成“白雪;纷纷,纷纷扬扬,形容词,作“白雪”的定语,所以应该放在“白雪”前面,故“白雪纷纷”属于定语后置,即“纷纷扬扬的白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似”的宾语;所,虚词,不翻译;似,动词,像;“何所似”即“似何”,属于宾语前置倒装,可翻译为“像什么”。
       所以,这个句子可翻译为: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兄长,哥哥;子,孩子,儿子;“兄子”即哥哥的儿子;胡儿,哥哥的儿子谢朗的小名,仍可翻译为“胡儿”;撒,动词,抛洒;盐,盐巴,名词,作“撒”的宾语;空中,名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前面可加一个介词“在”,状语应该放在谓语动词“撒”的前面,所以,“撒盐空中”即“在空中撒盐”;差,勉强,差不多的意思;可,可以;拟,比拟,跟······相比。“撒盐空中差可拟”即“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兄女,哥哥的女儿,即谢道韫,这里仍可翻译为“哥哥的女儿”;未若,比不上,不如;柳絮,名词,仍可翻译成柳絮;因,趁着,乘着,凭借;起,起飞,飞扬;“因风起”即“凭风而起”“乘风而起”“随风飘扬”“随风起舞”。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哥哥的女儿说:比不上(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公大笑乐,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即公大兄无奕女”省略主语“她”,即谢道韫;即,就是;大兄,大哥;无奕,谢无奕;女,女儿;左将军是王凝之的官职;王凝之,人名,谢道韫的丈夫,王羲之的儿子;妻,妻子;也,表判断,所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判断句即“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详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地名,陈太丘,以做官地称之,陈太丘即陈寔,这里仍可翻译为“陈太丘”;与,介词,和;友,名词,友人、朋友;期,约定;行,出行。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动词作谓语;动词作谓语的句子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即主语,所以,“期日中”属于省略主语的省略句,翻译的时候要加上主语即“他们”;日中,正午,时间名词,作谓语“期”的补语,翻译的时候加上介词“在”;“期日中”即“他们约定在正午”;过,过了,超过;中,即日中,正午;不至,不到,还没有到,动词,省略了动作的发出者即“友”;太丘即陈太丘;舍,舍弃,丢下,省略了舍弃或丢下的宾语即“友”,所以这句话是省略宾语的省略句,翻译的时候要加上宾语“友”或“他”;去,在这里是“离开”“离去”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词;去后,离开后,省略“离开”的动作的发出者即陈太丘,翻译的时候要加上“陈太丘”;乃,才,副词,作状语;至,到,到达,动词作谓语,这里省略了动作的发出者即“友”,翻译的时候要加上“友”。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他们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芳,人名,陈太丘的儿子;时年,当年。门外,地点名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介词“在”;戏,动词,戏耍,玩耍。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元芳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敬称,相当于“令尊”,可翻译为“你父亲”;不,通假“否”,读fǒu,表否定;“在不”,意思是“在不在”;答,回答,动词,省略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即元芳;待,等待,动词作谓语,省略动作的发出者即父亲(陈太丘);君,相当于“您”,对对方的尊称;久,很久;“待君久”即等待您很久;不至,不到,动词,省略动作的发出者“君”,即“您”;已,已经,副词作状语;去,离开,动词作谓语,省略动作的发出者即“父亲”(陈太丘)。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客人问元芳:“你父亲在吗?”元芳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到,父亲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便,就;怒,发怒;非人,不是人;哉,表感叹语气词,相当于“啊”;人,别人;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相当于“别人”;委,丢下,抛下;“相委”即“委相”,属于宾语前置倒装;而,连词,表顺承;去,离开。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君,您;家,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家的长辈的时候,加上一个“家”字,即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又在对方面前表示谦虚;君,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家君,即家父的意思;则,就;则是,就是;无信,没有信用,不守信用;无礼,没有礼貌,不讲礼仪。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元芳说:“您和家父约定在正午(出行)。(时间到了)正午您却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

       友人,朋友;惭,惭愧;引,牵,拉;之,代词,指代元芳,作宾语;入门,走进家门;不顾,不回头,作“入门”的状语,翻译的时候把“不顾”放在谓语“入”的前面。

       所以,这句话可翻译为: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芳。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并关注公众号“李老师知之语文”,学习更多语文知识,了解更多学习方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