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李宏文:军旅最美“兵之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军旅最美“兵之初”

文/李宏文

八一建军节
离开部队多年了,但每到“八一”,打开尘封的相册,将铭心的往事细细盘点,在部队生活中,三个月的新兵生活成了我永不忘却的青春记忆。“兵之初”的我是那样稚嫩、懵懂,每当想起新兵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所以说,我的军旅最美是“兵之初”!
叠军被新兵连的时候听得最多的词就是整内务,混混沌沌明白整内务就是叠被子的代名词。起床号还没有吹响,新兵连的宿舍里已是灯火辉煌。班长取开他的被子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他动作娴熟,不到五分钟,就叠好了的被子,被面平整,有棱有角,前后左右高低一致,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我看得出神,从心里佩服班长。按照班长的做法,开始叠自己的被子,经过一番折腾,叠出的被子哪里是“豆腐块”啊,而像一个个鼓鼓的“面包”。班长见了,板着脸,要求我们下功夫重新整理。整理内务是新兵的必修课,下铺的可以坐个小马扎整理,而上铺的兄弟只有撅着腚跪在床边,对着被子四棱八缝地抠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班长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几天后,我的军被叠得大有长进。新兵连组织内务卫生第一次评比时,我们一班获得了一面“内务卫生先进班”的流动红旗。班长高兴地将那面流动红旗挂在正对宿舍门口的北墙上,十分醒目。我们看了,心里非常得意,但好景不长。有一次我们上午政治学习结束回到宿舍,一下子惊呆了。我们班的被子散落一地,挂在墙上的那面流动红旗不见了。“你们都上床叠被子,下大力气,认真整理!”班长憋着青色的脸,气呼呼地对我们吼道。原来,上课学习的间隙,连长组织排长和班长对各班内务卫生进行了突击检查,其他班夺走了那面流动红旗。从此,我们利用早晨洗漱和晚上的休息时间,下功夫整理内务卫生。有的找来几块砖头垫上硬纸板和木板压在被子上面,有的用两个小方凳使劲地挤压被子,有的甚至用手蘸水洒在被面,硬把软绵绵的新军被整理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坚持每天早晨早起半小时,清理室内卫生,门窗玻璃擦拭得一尘不染,牙膏牙刷整齐划一,统一向右看,毛巾叠得四方方的小豆腐块一样放在肥皂盒上,内衣也是齐齐整整叠成一摞放在柜里……两周后,连队组织内务卫生检查评比时,我们班夺回了那面光荣的流动红旗。这一回,我们心里不敢有一点骄傲和自满。平时,叠军被整内务下的功夫更大了。我想整内务大约就是磨性子、去棱角,舍小我、成大我,让自己的行为在日复一日的养成中,符合集中统一的规矩,形成令行禁止的作风吧。部队有句老话: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看到整齐划一的内务,的确让人心生好感。此后我到军校、工作岗位、成家立业,被子从棉花、丝棉、鸭绒,换了一种又一种,要么轻飘飘的不压身,要么热腾腾的不透气,心里总感到四面透风难以抵挡彻骨的寒冷,总不如当年那床黄军被严严实实有种让人踏实的暖和。
唱军歌
光影里 de 军人模样
唱军歌是也新兵的必修课。军歌词谱简明易学,鼓舞士气,激发斗志,深受战士们的喜爱。连长、排长和班长轮流教我们唱歌,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学起,到《人民军队忠于党》《战士的第二故乡》《骏马奔驰保边疆》《小白杨》。三个月的新兵连里,我们学会了五十余首歌曲。每天早操队列唱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歌让我们昂首挺胸,步伐一致,再加上几个“一、二、三、四……”的响亮口号,更是精神挺拔。饭前也要唱一首歌,要是唱得不响亮,还要重新再唱一遍的,当然为了肚子,我们每个新兵都尽力唱。歌声嘹亮,十分动人。一般饭前我们唱的都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还有《团结就是力量》等,因为肚子饿,这些歌词比较少,尽快吼完可以吃饭。操课训练时,走向打靶场和打靶归来都高唱《打靶歌》:“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唱得豪情满怀震山河,把战士们搞得激情振奋,训练效率蛮高蛮高。在我的记忆里,这还不是唱歌的激烈场面,唱歌最激烈的要数在每星期六晚的电影场上,几十个连队的互相拉歌那才叫过瘾。那时的娱乐活动不多,每星期的电影是部队聚集的又一机会,在等待电影开演之前部队就开始了拉歌。拉歌以连为一个集体,轮流唱,每个连队有一指挥,指挥者当然是连队的文艺骨干,不仅会唱,还会指挥,还要具有善于的拉歌煽动性。只听得:一连刚唱了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紧接二连又来了一支“革命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听:三连又一首《我是一个兵》,他们连唱的响,我们连比你们声音更大,一定要盖过你连,看谁唱的声高,看谁吼的声大,有时某连声音稍低,就会引来一阵阵的掌声,只听得指挥员喊:“某某连,来一个,来一个,要不要!”唱的好不好?好!唱的妙不妙?妙!再来一个要不要?要!呱唧呱唧顿时有节奏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那时我们连最能唱:“过的硬的连队过的硬的兵……”我们歌音一起,全连如雷吼,也像惊涛盖过海面。我们铆足劲儿连唱带吼,只要声音大,盖过老兵连的歌声,心里就非常高兴。部队首长听了,称赞新兵连士气高!激情似火的歌声,让年轻战士的家国情怀更浓。那时的军歌基本是队列歌曲,节奏感极强,不管是什么歌,从战士那里唱出来就有足够兵味儿,其实大多的战士们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在吼。喊出我们当兵的气概,吼出军人的豪迈,唱响绿色军营的旋律。那时互相拉歌也不是在真比歌,而是在比连队的士气,比斗志,比战斗力。如果一个连队歌都唱不响,那就不是过硬的连队,连队的军歌唱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一个集体战斗力的强弱,歌场上嗷嗷叫过硬的连队,在练兵场上也一定硬梆梆,在执行和完成任务时也必定是响当当。一晃眼,我离开部队已经30年了,可是每到”八一“建军节时,我就想起当年在军营的一切,回情不自禁的大声吼起军歌。那歌声久久的留在了我的记忆,几十年来那余音仍旧萦绕在我的耳边,常年不息,这就是军歌难忘的魅力。 走队列
走队列,部队特有的一项军事训练。军人的气质要靠她去造就,顽强的作风要靠她去培养,过硬的素质要靠她去冶炼,超常的毅力要靠她去锻铸。所以,军人的第一课就是学走队列,犹如学生到了学校先学认字一样。训练场上,连长下达训练课目严格要求,排长、班长组织训练严肃认真。稍息、立正、向前看,向左、向右、向后转,齐步、跑步、正步走。这些基本动作看似简单易学,要真正达到“收腹挺胸,精神饱满;举手投足,位置恰当;动作利落,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要求,还须下一番功夫。连长和排长组织班长认真进行单兵动作、班队列示范。一个课目要反复训练,每个动作要一遍又一遍地规范。我们站在寒冷的训练场上,时间一长,动作时常出错。有的精力不集中,听不清“向右转”、“向后转”的口令,发生相互碰撞的现象;有的高度紧张,分不清“向左”、“向右”的方向,出现两人对视的尴尬;有的反应慢半拍,找不清“齐步走”、“跑步走”和“正步走”的转换要领,导致班队形不整齐。这时,班长见错必纠,甚至急躁发火,恨铁不成钢,狠狠地批一通,一再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我们绷紧脸庞,坚守“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誓言,继续刻苦训练。其实,我在新兵连时,队列素质较差,为这没少挨班长的批。为了“跟上队”,自己给自己开“小灶”。时值寒冬腊月,为此,自己多挨了不少累,多吃了不少苦,多流了不少泪。自己曾经泄过气,找到班长,问军人是打仗的,为什么不练枪,却练起了队列。班长说,队列练好了,你往那一站就像枪,比打枪还有威慑力。在军旅生活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队列有关。不用说每天那专门的队列时间,就说早操、三餐饭前的集合、往返训练场的路上、各种集会前后、阅兵训练等等,不说走路,就是站起来、坐下去,甚至吃饭、睡觉都要用队列动作规范的标准去体现。后来,我在石家庄陆军学习时,给我们搞队列训练的教员曾在仪仗队当过教官。我看他第一眼,就感到他的外在气质不凡,队列工夫不简单。一看他的外表就是一种享受,一看他的姿势就是一种愉悦。他的步伐始终那么标准,身材始终那么板正,形象始终那么端庄,语言始终那么柔中带刚。他话语不多,但他沉默时像枪,发言时也像枪。有军人的地方,就有队列;是军人,就要走队列。走进军营,你就会被军营的队列所陶醉;看到军人,你就会被队列的魅力所感染;当上军人,你就会被自己走进威武雄壮的队列中而倍感自豪。队列,看起来,就是一首诗,是军人刻在大地上最壮美的诗;听起来,就是一首歌,是军人唱给蓝天最动听的歌;想起来,就是一种情,是军人颂给祖国最豪迈的情;品起来,就是一种爱,是军人献给人民最真挚的爱。
打背包
新兵连最让人害怕和心惊肉跳的是夜间紧急集合,白天训练累了一天,睡到半夜,一声急促 “嘟嘟嘟”的紧急集合号音,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几分钟中内穿好衣服,打好背包跑到操场集合,然后班长带着我们到营房外跑上几公里。在军队紧急集合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打背包。初到连队时,班长教我们打背包。他先把军被张开,对折;再双层对折,叠成长条状,然后两端对折,在中间放上宽背包带。再将被子对折,形成一个背包的基本形状。拿起那根细长的背包带,先预留出一段,再将长的一段与预留的那一段来回交叉捆绑棉被。班长边打背包边说:“背包带交叉时,长的这一段要始终朝外,短的朝内,这样就不会错。背包打好后,朝外的这一面要‘三横压两竖’。”很快,班长就把背包打好了。我们这帮新兵看傻了眼,纷纷说:“班长,您也帮我再打一次背包吧?”班不含糊,一气儿帮助三个人打背包,同时对我说:“你拆开背包,按照我教你的方法,再重新打一遍。”我把打好的背包拆开,仔细回忆班长打背包的过程,最后终于记住了。只是,我的力气小,背包打得松松散散,没有班长捆得结实。班长说,学会打背包,是军人行军打仗的第一个基本功,必须做好。接着班长告诉我们,夜间紧急集合时,不准开灯,不准大声说话,要着装整齐,打起背包,水壶、挎包、毛巾、香皂、牙缸、牙具一样都不能少,还要在背包后面别一双军鞋备用。关键是速度要快,装具齐全,跑起来不掉队。我们听了目瞪口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有一天晚上,睡的正香。突然,我朦胧地听到宿舍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哨音,同时班长小声地喊道:“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快起床,打背包。”宿舍不许开灯,我们要像瞎子一样摸索,有的拿错东西,有的斜挎水壶、挎包的位置反了,衣扣扣错了位,甚至还会穿反。有一次,我就把裤子穿反了,前面鼓了一个大包,上厕所时着急着呢,才发现穿反了,屁股那一面扭到了前面,腰带都不知是怎样系上的?幸亏是天黑,也无人看见。其他新兵打的背包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开了口,包袱皮里的军衣、衬衣、袜子掉了出来;有的像花卷和麻花,跑两步就全都散了架,整个背包要抱着走,一边走还一边踩着自己的背包带。我的一位战友,紧急集合时怎么也找不到袜子了,只好赤脚穿胶鞋。那天,正好连队领导想检验一下新兵打背包的结实程度,故意带领大家跑了几圈。这位战友的背包还不错,起码没有散架,但光着的脚却出了汗,在鞋里打滑,还有几次把胶鞋甩了出来,影响了行进速度,他非常懊恼。待回到宿舍,在自己的床铺和背包里翻来翻去,仍然找不到袜子。他生气地脱掉衣服,摘下帽子一丢,袜子像球一样蹦了出来。原来袜子跑到帽子里,一直戴在头上。看到狼狈不堪的样子,我们忍不住笑出声来,严肃的班长狠狠地瞪了两眼,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我们躺在床上不敢睡觉,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又吹响那急促的哨音。
打实弹
我在新兵连时,对操枪打靶的盼望很热切。新兵授枪仪式的激动过后,以为很快就能实弹射击了,谁知连续几天都是在地上趴着,拿着81式半自动步枪瞄准靶心扣板机空练,班长还时不时拿个三角镜过来,检查瞄得对不对。在北方冬天的日子,地下冻的很硬,趴的时间长了,肚皮下面的碎石土块会硌得人极不舒。新兵一战友很聪明,他偷偷在下身处挖了一个浅坑,身体那个特殊部位就不硌得慌了。其他的兵见了都效仿。有的兵还发扬光大,在浅坑里铺上野草。等结束训练,新兵应声起立时,一长排深深浅浅的凹坑在阳光下蔚为壮观。班长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说:好嘛,一帮熊兵,真有你们的,这坑挖得还真有样儿。然而,排长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严肃指出这是思想意识有问题,根子是贪图享乐。而且,好好的地弄出这么些”弹孔”,战时就是破坏战场设施。然后严令我们开班务会整顿。想到排长说邱少云战场上为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痛苦直到最后牺牲的英雄事迹,大家脸上心里都很愧疚。再训练的时候,班长就时不时让我们就地打个滚,好让他查看地上有没有“弹孔”。通过连续几天举枪、瞄准、击发的趴窝训练还是有成效的,班长也教了很多动作要领,“枪托顶在肩上,眼睛瞄准准星和靶心,一次一发,不要操之过急……”等等。至少是通过训练把浮躁的性子磨了磨,分解枪械训练又了解了枪的结构性能,到实弹射击时虽然紧张,但不会慌张。终于等到实弹射击这一天了。当我匍匐在地上,枪托抵在肩部,手扶住枪前端,手指扣在扳机的时候,心还是忍不住砰砰直跳。这是第一次打靶啊,好像是第一次上战场,我既期待着打出好成绩,又害怕巨大的枪声会吓坏自己。旁边的班长轻轻对我说道:“别紧张,一次一发,瞄准射击。”或许因为有班长在旁协助,我的心慢慢沉静下来。随着开始射击的指令下达,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眼心同时并用,终于开了第一枪。那巨大的响声就像在铁桶里放鞭炮,久久回荡在靶场上空。我已紧张到看不清靶纸上的环数,只感觉到枪体的后坐力顶着肩部生疼。扣动扳机一发、一发、又一发,终于打完了五发子弹。枪声依然回荡在耳边,震的耳膜嗡嗡的,使我半天回不过来味,我颤颤巍巍地起身,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像是从刑场上被释放一般。坦白地说,这第一次实弹射击我没有表现出军人的血性,像是个惊慌失措的孩子。第一次打靶的经历灰头土脸,我本以为自己将一直畏惧下去。可是经过班长的认真开导和自己刻苦训练,使我萌发再打一次靶的想法。当我再一次走上射击场,我沉着冷静,凝神屏气,持枪卧姿装子弹,举枪瞄准,三点一线,扣动板击,验枪,每个环节都严格细致。报靶员报出成绩,我五发子弹打出四十五环,打出了优秀成绩,赢得了战友们的掌声。那天打靶结束时,夕阳西下,我们谈论起打靶的感受,个个兴高采烈。“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返回的路上,唱起那首《打靶归来》的歌。于是,大家情不自禁地一起合唱起来,歌声越来越嘹亮,一路的疲惫烟销云散。后来,我因军事成绩优异破格提干,我也在想,其实,不是我多么优秀,而是长时间的军营生活把我改变了,改变了性格,改变了心性,变得心志坚定,处事稳重。感谢军队,我身上永远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军人的作风将持续终身,至死不渝!
写家信
壮怀激烈之中有侠骨柔肠,简洁朴素之中有浪漫纯洁。军人自有军人的爱,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严肃紧张的军营里也有活泼快乐的时光。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信写信。那时候,我们新兵的信多。通讯员发报纸时,也抱着一摞来信送到各班。他一进班里,大家一哄而上。收到来信的新兵笑逐颜开,急忙打开信封,躲到一边悄悄地看。一封封温暖的家信,让新兵连酸甜苦辣的生活增添了亲情的味道。没有来信的新兵,一下子就锁紧了眉头。“别难过,战友的家信里也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温暖。”通讯员一边发信一边说着安慰的话。有对象的新兵,女朋友的来信成了全班战友的公开秘密,常常挤在一起分享那份甜蜜。稳重老成的班长也忍不住来凑热闹,瞄上几眼那清秀的字体,严肃的脸上增添了笑颜。到了周六晚上,连队通讯员通知班排自由活动。我们心情轻松愉快,忙着看家信,给亲朋好友写回信,向亲人诉说心里话,汇报部队的生活。也不知道有那么多的话要说要写,写信成了新兵的课外作业。一个小小的信封里面,不知装下了对家乡对亲人的多少思念和祝愿。记得新训总结大会那天,新军装缀上领花,戴上镶着军徽的大沿帽,大家显得格外精神,心情非常激动。连队请来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给全体官兵合影留念。新兵们争着与班长合影,我第一次照了正规的军装照。照片送来时,我拿到与班长的合影仔细端详,兴奋地装进信封寄回家乡,让亲人分享我的快乐与幸福。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宏文,卢氏县汤河乡人,在军队工作20年,现就职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在军队时,长期在军队基层和师、团机关工作,热爱写作、爱好摄影,在军队内部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转业地方工作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直觉敏锐,洞察力强,在郑州日报、机关党建刊物上时有刊出。

往期作品回顾

●春暖花开等你来●二月十五祭坟感怀
●包书皮
●飘落在故乡的童年
●老家的糁子饭
●彩灯点亮卢氏不夜城
●好吃的饺子–母亲的心●该死的蚊子●相约卢氏忆芳华●难忘参军离乡那一天●尘封的石磨●教师节,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秋雨后的山乡●又见老家柿子红●深秋里的一杯皇菊●怀念山里宁静的夜晚●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一根烟袋传家风●怀念家乡的雪●我与《卢氏文苑》结下不解之缘●老家过年●走进老家●怀念山村的那弯月亮
●月季花开香满城●唤醒山村春天的鸟鸣●大山,你是我永远的恋人●远去的书信●亮闪在记忆深处的煤油灯●记忆中的中秋●岁月刀痕 流年不负●西河?汤河●月光下的山村●冬日窗台上的一抹绿●雪夜的怀念●思念远在天边的你(外一篇)●老家的山、水、屋●致敬抗疫阻击战中最可爱的人 ●乡愁就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那些年 那些事 ●疫情过后,我们共赴春暖花开 ●聆听郑州的声音(外一篇) ●怀念我的哑巴爷(外一篇)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牛爱民 任耀榜 董建中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寇 洵(按姓氏笔画排序)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张欣燕一一一一:邹一楠 程向楠一一一一:李 璇 本期编辑:李 璇投稿信箱: 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八一建军节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