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故事(有灵性的动物故事5则)

受历代志怪小说的影响,人们都相信动物有灵性后会成精。
01
魏明帝曹叡当政时,洛阳城外的杨生养了条小狗,整日形影不离。
这天杨生外出,回家时天色已晚,近视眼的他不小心坠入枯井里,四下无人又无处攀爬,杨生喊了一阵也无人应答,小狗见主人焦急,也围着枯井边哀鸣不已。
直到黎明时分,有个早起的老头路过,看小狗一直守在这里便觉得好奇,凑过来一看才发现井底的杨生。
杨生见状赶忙求助道:“若是求我出去,我定当报答你的恩情!”
老头说:“你的狗很聪明,把它送给我,我拉你上来。”
杨生听罢说:“这狗与我形影不离,不能送你,其他的都好说!”
老头见谈不拢,丢下句话:“既然这样,那你自己上来吧!”。
见老头准备离身,小狗赶紧向井底的杨生叫了几下,杨生见状顿时心领神会,答应了老头的条件。
等杨生被拉上来后,老头就用绳子套住小狗牵着回家了。
五天后的一个深夜,怅然若失的杨生还在对小狗挂念不已,忽然听到外面一阵抓门声,开门后才发现正是返回家的小狗。
02
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养子赵昚后,悠然自得的当起了太上皇,虽然不再临朝听政,但原有的尊崇还在。
陇西的官员为了丰富太上皇晚年的生活,特地进献了只聪明伶俐的鹦鹉,若是能那种模仿人说话的鹦鹉倒也不足为奇,最神奇的是这鹦鹉会陪人聊天解闷,赵构养了几天就爱不释手。
有天赵构问它:“你这离家多时,还想家吗?”
鹦鹉说:“怎么会不想,可想又有什么用呢?”
赵构听罢若有所思,吩咐使臣路过陇西的时候将这只鹦鹉放飞。
几年后这使臣又路过陇西,那鹦鹉居然还认得他,飞到他面前问:“太上皇还好吗?”
使者说:“太上皇已经驾崩了!”
鹦鹉听罢,转身向南朝着京城临安的方向悲鸣不已。
使者这桩奇闻带到京城后,民间有识之士感念当初徽钦二帝被掳至五国城,遂作诗讥讽:
陇山南望不胜哀,目送迢迢使节回。五国城头霜月苦,可曾雁信问安来?
03
崇祯年间,宜兴铜棺山下有个叫吴孝先的农夫,他家养了头公牛力大无比,每天可以耕种两亩地,即便饥饿难忍也从不吃地里的庄稼,吴孝先将它视若珍宝,让儿子吴希年每天专职放养它。
有天,吴希年在山涧边放牛,突然听得身后一声巨响,一头斑斓猛虎正向他扑来,吓得他惊呼不已。
公牛见状转身低头用尖角和老虎对峙,那老虎显然是饿得前胸贴后背,非要吃人不可,公牛一面将小主人护住,一面将老虎逼到山涧边,佯装以尖角撞击,那老虎一不留神掉下涧下的水坑里,扑腾几下后就淹死了。
侥幸余生的吴希年将这一幕告诉了父亲,随后父子将死虎抬回家,除了吃了顿虎肉,还用虎皮虎骨换了笔钱。
春耕时节,吴孝先和邻居王佛生因为农田争水发生纠纷,脾气暴躁的王佛生争执不过,带着两个儿子将吴孝先打死,吴希年见父亲惨死,人单势孤的他就去官府报案了。
王佛生在当地颇有势力,得知消息的他用重金收买了宜兴县令,吴希年随后以诬告罪下狱被拷打致死。
因为家中没有兄弟,村里人迫于王佛生的势力,竟无人敢出头替他申冤。
只剩下吴孝先的遗孀周氏,经常对着牛棚里的公牛哀嚎:“上次多亏了你,我儿子才没有被老虎吃掉,如今他父子二人都被仇人害死了,可怜苍天呐,谁为我这孤老婆子报仇雪恨啊!”

那公牛忽然如同听得懂话一样,一声长哞后撒蹄冲向王佛生家,当时王家父子正在陪客喝酒,见公牛冲入家中,无不惊骇。
公牛先后用犄角撞死了王佛生父子三人,客人见状纷纷操起木棒打在牛身上,那公牛狂躁地还击,连续撞伤了几人后跑远了。
乡邻向官府报案,县令以为公牛被神灵附体,原本就受贿颇多的他,吓得日夜不安,几天后也一命呜呼了。
04
明末,浙江衢州有个基层官员里胥,有次到乡下贫民家收税。这家人家徒四壁,只有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主人打算将它杀了讨好里胥。
恍然间,里胥突然看见前方的桑树林间有个黄衣女子,向他求救,他定神一看那女子又消失了,这时发现主人正捉住鸡准备宰杀。心存疑虑的里胥,赶紧阻止了主人杀鸡。
半年后里胥又来这里,只见那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在他面前展翅起舞,似乎是表示谢恩的样子。
等他公务办完后母鸡还一路跟随,半道上突然出来头猛虎,里胥正慌忙时,那母鸡翻身跳入虎头用尖喙猛啄虎眼,吃痛的老虎只得逃跑,里胥竟然捡回一命。
05
嘉靖年间,山西孝义城外常有老虎出没。
西关村的一个樵夫,起早进山砍柴时,失足掉入陷阱里,等他回过神时才发现这是处老虎洞,最要命的是,洞里还有两只小老虎。
樵夫不敢伤害小虎,一心逃命的他发现这虎穴像是倒过来的铁锅,外小内大四壁尖石林立,唯有前壁稍微平缓,上面还有老虎攀爬的痕迹。
樵夫决定从这里爬出去,不想这石壁光滑无比实在难以逃出,自知难逃一死的樵夫,眼望着斜阳西坠,对着洞口哀泣不已。
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一头猛虎叼着一只麋鹿跳入穴中,看到蜷缩在一团的樵夫后一声巨吼,吓得樵夫筋酥骨软。
过了一会儿,老虎发现两只虎崽安然无恙,转身就去喂它们了,又撕下块鹿肉扔给樵夫。
樵夫寻思:这或许是老虎吃饱了,明天饿了再来吃我?
如此胡思乱想了一夜,也不敢入睡。等第二天清晨,那老虎跃出洞口,中午又叼回一只麋鹿,撕给樵夫一块后又接着喂两只虎崽,樵夫见老虎还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饥肠辘辘的他壮着胆子,将鹿肉拿起了啃食。
如此过了个把月,老虎将樵夫视作同类,每天外出寻食也不忘分给他一份,樵夫除了得忍受洞中的腐臭气息,倒也安然无事。
再过了半个月,两只虎崽渐渐长大,老虎先将一只背出洞外,再背另一只时,樵夫看出了老虎有舍弃这处洞穴的意思,只得不住地向它哀求:“虎大王救我!”,老虎一怔,随后将他连拉带扯拖出洞外。
等出洞,樵夫这才发现,这荒郊野外竟难以辨识回家的路。于是赶紧跪地求告:“承蒙大王救我出洞,我感激不尽,只是这荒郊野外将我丢在这里怕是难以活命,如果虎大王将我带到大路口,我若是能回家,至死都不忘你的恩德。”
老虎听罢呜咽了一声,带着两只虎崽离开了,那樵夫只得跟随,走了个把时辰樵夫看到了大路口。
这时他看着老虎说:“我是西关乡人,这次分别怕是日后难以相见,我回家后养头肥猪,明年三月初三送到西关村外的一里邮亭下,专等虎大王食用,请不要忘了!”
樵夫回家后,家人又惊又喜,樵夫详细地叙说了自己的经历。转眼到了第二年三月初三,樵夫一家七手八脚地将猪赶往邮亭,却没发现老虎。
樵夫将猪拴住,自己上山寻找,原来这老虎提前到邮亭后没见到樵夫,就在四处游荡,看到猪后就出来了,这时寨子里人听说有老虎出没,就招呼一帮猎手关闭寨门,生擒了老虎准备送往县衙。
樵夫听闻人声鼎沸,就出来说明缘由,众人都不信,执意要将老虎送到官府。樵夫无奈,只得跟着到衙门击鼓鸣冤,县令听说有人居然敢替老虎鸣冤,决定将樵夫提审。
樵夫将前因后果一一向县令说明,县令觉得荒诞不经,令他钻入关老虎的木栅以证虚实。樵夫抱着老虎哭道:“是救我的虎大王吗?”
老虎点头,樵夫又问:“大王是来赴约的吗?”,老虎又点头。
“今天我为你请命,若是不能救出你,我情愿和你死在一起!”
樵夫还没说完,老虎已泪如雨下,围观的数千人见状,莫不叹息。
县令见到这般情形,便命人开栏放出老虎,那老虎直奔西关村的邮亭下,将拴在亭下的猪吃完后,欣慰地离开。
到了崇祯年间,江西士子王猷定时任孝义知县,听说了这桩奇闻,特意撰写了《义虎记》以作流传,又在邮亭附近设立了一座“义虎亭”。
时光荏苒,这座亭子已败落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西关村小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