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实”而“慧”——张家界崇实小学南校办学侧记

  起张家界,离不开巍峨的天门山、秀丽的金鞭溪,还有当地勤劳朴实的老百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办教育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一次,在张家界崇实小学南校(以下简称崇实南校)我找到了答案。
  崇实南校的管理者把当地人勤劳朴实的品质融入教育和办学,提炼出办学思想“实文化”和“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从一所薄弱学校摇身一变成为当地人纷至沓来的名校。原因何在?校长李东海笑着说:“因为我们的学生知道,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我们的老师也知道,踏踏实实教好每一个学生就是教育最大的智慧。”
  的确,教育其实很简单,而踏实地做好这件简单的事,就是崇实南校的教育智慧,此即为“实者慧”。
  让每一个细节都精彩
  特色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在崇实南校尤为如此。这其中的故事要从学校的建立说起。
  如今的崇实南校是张家界乃至全省知名的示范性学校,可在1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所薄弱学校,周边百姓甚至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纷纷另谋“出路”。2008年,张家界崇实小学为带动本市薄弱学校发展,在原学校旧址新建南校区。2012年,南北校区各自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即现在的崇实小学南校和崇实小学北校。
  从一个学校的校区变身为一所独立的学校,学校管理者们清楚地知道,这对于崇实南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然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让学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走出一条崇实南校的特色之路?
  慢慢地,他们发现,诸多问题的答案最终指向的都是营造学校特色文化。于是,2013年李东海在成为崇实南校的校长后,一直冥思苦想的就是:符合崇实南校的特色校园文化该是什么?
  一所好学校的文化会在不断延续、不断创新中给学校发展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崇实南校的校园文化一定离不开它的“根”——崇实小学一以贯之的“实文化”,即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传承。诚然,踏实做事是人生的智慧,可这又何尝不是教育的智慧?一念及此,茅塞顿开。随后,李东海及其团队在学校目前所坚持的“实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的精神内核,提出“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理念——即踏踏实实、动心动脑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充满智慧的学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形而上的文化理念在校园落实的第一步,便是通过校园环境具象化为陪伴孩子每一天的种种元素:教学楼、文化墙、操场……校园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能成为文化的载体,需要学校发现它们的功效,并赋予它们文化的涵义。显然,崇实南校的管理团队拥有这样的“慧眼”。
  于是,学校里每一栋楼都有了灵魂:“诚实楼”孜孜不倦地提醒着孩子们做人的本真;“踏实楼”不断诠释着成功的秘诀在于脚踏实地;“朴实楼”传达着勤劳质朴的优良传统;“笃实楼”述说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之道。操场和游戏厅的墙壁上镌刻着《少年中国说》《黄香温席》《凿壁偷光》等传统经典,温润孩子心灵。此外,校园里还有孩子们自己命名的“完璧小屋”,专门安放无人认领的物件;春有“百花园”争奇斗艳,夏有“竹园”曲径通幽,秋有“桂园”丹桂飘香,冬有“果园”硕果累累,孩子们在校园中清晰地感受着四时有序、春耕秋收,自然就会对生活多一些体悟,多一些热爱。
  如果说外部环境建设风景如画,那么教学楼内的设计更是大气典雅,富有教育深意。在教学楼每层休息厅墙壁上,有设计精美的文化专栏,涵盖京剧国粹、书画艺术、当地的土家族文化等,让孩子在经典的陪伴中认知中华文化、家乡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另外,教学楼内还开辟了专门的领域用于展示孩子们的书法字画,增强他们学习传统经典的信心和兴趣。
  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每一个细节都拥有了自己的精彩,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这是一种设计的智慧,一种管理的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非深耕于实践、钻研于理论、踏实付诸于行动无以实现。是以“实文化”与“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正能量得以充盈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位师生。
  让每一位教师都智慧
  教育的关键在育人,育人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核心便在于让教师变得“智慧”起来,进而影响学生。换言之,这一理念落地的第二步便是在“实文化”的引领下踏踏实实地打造出一支充满“智慧”的教师队伍。
  李文静是学校最年轻的“名优教师”之一,聪明活泼的她仅仅花了6年时间,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学校的“名优教师”,并在去年获得了教育部“一师一优课”的一等奖。谈及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她将一切都归于团队的帮助。“如果没有团队的严格要求和倾力打磨,我可能还在‘新秀工程’里摸爬滚打吧,怎么也不会获得部级奖励。”
  她所说的“新秀工程”是学校为增强师资建设而开展的培训项目。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创建了“三三四”校本培训模式。即通过“五创工程—新秀工程—名优工程”三项工程引导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提升,并将教师的成长经历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优先发展型”三个阶段和“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过程。
  在崇实南校,每一位新老师都像是初入武林的“新手”,在学校的引领下拜入名优教师的师门,从三字一画、课堂教学等基本功开始,跟着师傅不断修炼、打磨。扎扎实实地沉淀两年后,通过考核比赛者方能晋级为合格教师。
  李文静现在仍然难以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新老师,被学校委以重任参加全市赛课的场景。赛前,师傅对她的指导已经详细到了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一次次试教,一次次修改,仅一堂课的教案就写满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半个月的时间,师傅始终陪着她每晚研课、磨课,直到凌晨师徒俩才伴着月光步出校门。令她记忆犹新的,不是获奖的欣喜,而是师傅的付出。而这,也成了她如今对待徒弟的态度和坚持。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师长的教诲,也离不开同学的鼓励和陪伴。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团队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大力实施“优师治校”战略,让每位教师在团队中获得发展机会;搭建“道德讲堂”“崇实论坛”等交流平台,组织“读书沙龙”等团队阅读活动,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倡“科研兴校”,以课题带动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辛勤耕耘的结果。在崇实南校,10年的师资队伍建设,足以让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走得踏实稳健,让老师把追求智慧和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和本能,学校也成为了当地教育事业的“人才储备基地”,带动区域发展。
  让每一颗童心都璀璨
  “学校的教室、宿舍和厕所都满是苍蝇和蚊子,每当我上学、上厕所、休息时蚊子就来叮我,可真难受!”这是五年级的刘昕同学在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阳光下同成长”体验活动后,写在日记本上的“小抱怨”。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着实有些震撼和不适应。经过5天与当地小伙伴朝夕相处,在离开的时候,她又这样写道:“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乡村同学是多么淳朴善良,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要倍加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呀。”
  知行合一,显然,再多的说教都不及一次亲身体验。5天的乡村变形生活,经过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锻炼,孩子的心理、生理都发生着变化,变得懂感恩、敢担当,这便是学校举办“阳光下同成长”活动的初衷。
  事实上,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对崇实南校的孩子来说并不少见,他们可以走进乡村体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也可以跨出国门感受异国风情。张家界一直是韩国人颇为喜爱的旅游城市,每年约有50万韩国游客赴张家界旅行,因此,很多当地百姓都会使用韩语。得益于这一优势,崇实南校多次组织孩子去往韩国体验异国的教育和生活。跨越国际的交流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走出校园的实践体验让孩子们发现了生活的千姿百态,而徜徉在书的海洋时,孩子们又能跟随文字领悟不同的人生,认知世界、明晰自我。学校自建校之初就提出要“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打造书香校园。因此,学校积极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年级图书角、校园读书角、开放阅览室,孩子随时都能找到想要阅读的书籍。并安排了专门的读书时间:每天10分钟经典诵读,诸子先贤、唐诗宋词就这样浸润着孩子的童年;每天亲子阅读20分钟,家长与孩子共成长;读书课进课堂,每周三、五的读书日活动,每周、每月从班级到全校的读书交流活动,都让阅读变得常态化。同时,还针对性地给孩子推荐书目,学校根据一到六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制定相应推荐书目,由语文老师参照书目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变随意阅读为系统阅读。如今,校园里业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阅读也成了孩子生活中割舍不掉的习惯。
  儿童的世界单纯无邪,可呵护童心却从不简单。崇实南校始终躬身倾听儿童内心诉求,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不简单的事变得举重若轻。10年倏忽而逝,这所昔日的薄弱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满溢智慧的乐园,老师们在这个乐园里用心呵护着每一颗渴望成长的童心,用爱守护着天真烂漫的童年。诚如李东海所言,沉下心来踏实做教育,就是办学的智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