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网友提问: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优质回答: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必须具备如下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的直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

(5)注意基本的哲学的和道德的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能经常保持兴趣,能分辨工作的历程和结果,对两者都能欣赏。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愁。

现在人们的交流中经常提到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长们往往还只是关心子女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而不去想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理智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和其他人具有高效率的、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满足感或者是能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要具备。

下面来谈一下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

第一:正确的自我观念。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有着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才能适应,才能努力的发展自己,主动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表现出自恃清高,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如果做不好,就责怪环境或是把过失推给别人,他可能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命运都不在乎,可能自残,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坦然的面对学习生活,这当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

第二:满意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相当满意,他们总是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盲目的认为自己长的丑、不聪明、羞愧或者嫌弃自己命不好,没考入一所好的学校,以致把学习和生活看成是负担,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总是乐于助人,乐于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相处时,他们肯定的态度多于否定的态度,对于自己所属于的机体都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是乐于做出个人牺牲去谋取集体的利益。相反,与集体格格不入,没有伙伴,不愿意和别人来往;或者不想用诚恳、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不会容忍别人的短处或过失而和别人吵闹,不尊重别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的怨恨,敌视他人,总认为别人是靠不住的;或者是认为别人是可以欺负的,并以此为乐,这些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孩子基本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人生观和信念作为人格的核心,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个人具体的需要、愿望等,则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改变,总是与其人生观和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约的。如果不是这样,欲望背弃了信念,私欲和良心相互冲突,行动和思想互相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这一切,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所谓人格分裂就是一个人兼有两重或多重相互对立的人格特点,随着个人心境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交互出现,分别表现出片面的人格,这样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这样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阵子慷慨大方,一阵子又吝啬小气;一会带待人温厚,一会儿又冷酷无情,而过后却又悔恨自责。

第五: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他们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就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不惜采取反社会的态度,不顾社会道德规范与法治约束,妄取强求,那就不是心理健康状态,就会走向犯罪,成为违法者。

以上几项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家长们引导孩子改善心理状况,增进心理健康的目标。当然,并不是除了这五项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心理健康与否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包括智能、情感、行为、性格等多方面。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其他网友观点

青少年阶段一般是指12到18岁之间的群体,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是从”孩子”过度到成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青年人”的前提条件。主要变化有两个特点:一、,生理特点: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好奇,焦虑与”美妙”共存。一个是体态上的变化,女生主要表现在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男生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嗓音低沉等。另一个是性功能成熟的变化,女生月经出潮,男生首次遗精,生殖系统趋于成熟。他们会出现这个阶段较为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及躯体表现。

建议:家长适当留心孩子的生理动向,适当进行侧面观察和正向引导,陪伴孩子度过这个时期。比如:在聊天时坦然且隐晦的讲一些关于这个阶段的特征,然后以过来人的经验交流怎么更好的应对处理,大度又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二个就是认知的发展;情绪特点,我们说青春期的”烦恼”。注重个人形象了,要面子和地位,与父母产生分歧,体会孤独感和压抑感强烈。第二逆反期的的主要特征就是”反抗心理”他们要求自主、平等、不想再被教育在被”养育”,这时父母的角色还没转变过来,还把他们当做孩子,那么必然导致与孩子的关系走向边缘。这个阶段也会出现一些社会性问题,比如网游、吸烟、酗酒等。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精神分裂及自杀的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学校压力、欠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这个阶段孩子的青春发育期心理特征产生了激烈碰撞导致。父母家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要维护一个完整的正能力家庭很重要,父母以身斯教。用”陪伴、尊重、引导”来”爱”孩子。注意观察孩子动向,筑成无形的”围栏”,让他们自由的奔跑却没有离开家人的”保护”。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其他网友观点

有关这个问题,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回答。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共性原则。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认识水平都接近,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普遍性的,具有共性。教育中选择的主题,方法都要有普遍性。

积极原则。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也是黄金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要用积极向上,乐观的思想影响他们。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学习自主管理、未来职业规划、性心理教育等

教育中要有心理知识、理论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些心理的问题,通过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就能够解决。比如情绪管理中的ABC理论。学习自主管理中的记忆的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性知识等,掌握这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青少年就能自我调节心理,管理好自己。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案心理咨询相结合。青少年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过程之中,有很多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会让青少年找到共同的话题,并从同伴身上,得到启发,互相支持,没有孤独感!对比较特别的或者需要个别交流的心理问题,就要进行个案心理辅导和咨询。

运用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学习效果在三十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运用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切的体验、领悟,达到心理成长的目的,使得心理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尤其是我们采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校中全方位的开展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

我们还在研究和实践中,希望有更多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士一起研究!

杨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校心理学系主任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青少年一般是指12-18岁之间年龄段的孩子,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科学的引导确实能够让孩子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更为平缓顺利的度过;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到你。

青春期的焦虑和自我认知的冲突

目前,我国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已经提前了至少2-3年,基本从12岁开始就进入了生理和心理的高速发展阶段,如果没有把握好孩子的0-7岁第一发展高速期,那么,这便是更为关键的一个心理发展时期了。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

1、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无论是男孩、女孩,他们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从未感受过的变化,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充满挑战和焦虑的;所以,作为母亲或者父亲,对于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都要进行一定的性心理指导,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接受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的合理成长。性心理的发展看似只是一种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却会在今后的情感过程中起到或好或坏的积极作用。

2、自我认知高速发展;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渴望独立自由和渴望家庭的爱与温暖同样重要,同时,他们也会在不同的选择之间产生较为矛盾的心理冲突;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这段时间当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层面的关爱,同时,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性以及家庭的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感受爱的能力并不是只有某个家长给予的,而是家庭的整体氛围塑造的。

同时,对于青少年自身来说,我是谁、我该怎样认识自己这个问题是一个突出的心理冲突,他们希望积极地获得他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对于父母来说,责备和打骂式的教育并不会给予他们正面的意义,反而,可能让他们的人格将来走向偏执。

所以,总结来看有个关键词:科学认识青春期、家长需以身作则、合理引导不偏激、青春期心理更脆弱。

希望我的回答帮到你了。

其他网友观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呢?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或者方法,来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至于如何选择,需要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来做出灵活的判断和选择。下面,我就把我了解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列举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种方法,学习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有关情绪调节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知识掌握是其次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更关键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把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多采用讨论的方式。要多和青少年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哪怕没有具体的答案。

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的过程。不管他们是否能学到一些东西,至少他们知道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在他们面临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多了一道防护墙。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去寻找他人进行讨论,或者寻找别人的帮助。

这种意识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内容。第二种方法,就是对常见的一些社会问题,或者青少年常常发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的过程,就是启发青少年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讨论的过程当中,会让青少年意识到,许多看似很困难的问题的解决,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的,而且,往往有的办法还不只是一条,还可能有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要让青少年形成一个这样的意识,任何一种问题的出现,都至少要有三种方法可以来解决。如果青少年形成了这样的意识,那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至少,他们不会选择特别极端的方法。至少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至少要选择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方法。

第三种方法,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去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当然,如果直接的社会实践有困难,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这样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培养青少年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对他人多一些体谅。如果青少年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将会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的问题。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这个话题,你们还有哪些很好的方法呢?欢迎大家一起提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安岭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其他网友观点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由于自身的各种变化,学习压力过重,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等等这些情况,使他们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在夯实的心理基础上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工作以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通过指导,让学生们树立自信

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能使孩子热情乐观,既不怕挫折,又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孩子们能用此毅力去实现目标,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存在着自卑的心理。我们要帮助缺乏自信心的那部分孩子。如:曾经我班有十多个学生,每次测验或期末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却得总是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笨,努力也是徒劳,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因此,我首先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及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表扬,其次以各种方式,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

1

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等,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起自信心。再次,利用实践让他们正视自己,进一步让其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羡慕的优点,这样就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起“我自信,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启发诱导,促进学生交往

学生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名人肖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通过交往,让学生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学生常遇到交往失败,是不被人理解和接受,就产生了矛盾和误会。逐渐使他们变得自卑,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要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也很重要。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与其他人交往,要做到对人有礼貌,态度真诚谦逊,豁达大度,要懂得苦制忍让,要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取笑别人,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

这些学生,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要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在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氛围中,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并逐渐变成活泼开朗的学生。

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

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在矛盾的交识中,情绪、情感都不稳定,不平衡,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我经常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注意控制消除,并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们分清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减少心理压力,使学生多方面发展,从多角度看问题,使情感更加丰富。

四、利用实践教育,锻炼学生意志

小学生应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白折不挠的精神。当今现代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富裕,生活安逸。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是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让孩子苦,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也要尽量满足,有很多孩子由于缺乏锻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也差,而且娇气十足,依赖性也较强,做事半途而废,存在着没有恒心和毅力等这些问题。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锻

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力,逐渐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毅力。

因此,我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发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为了使学生更自信、更坚强,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常在学科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学科教育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健康问题,体验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美好的明天奠定成功基础。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