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名言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作战特点是什么?

网友提问: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作战特点是什么?

优质回答:

隆美尔的作战特点就是撒娇耍赖加无脑猪突

撒娇是对元首,利用和希特勒的私人关系获取超额的部队和补给,以及对破坏战略部署的默许,在法国就这样借走友邻的装甲团,到了非洲更是变本加厉,拿到了数量接近东线战场的卡车

耍赖是对同僚和上司,作为一个能够为了老婆赶走多年搭档共患难的参谋长的模范丈夫,你能指望他在能直接通天的时候给同僚和上级什么好脸色?

至于无脑猪突,在法国战场就数他第七装甲师兵力雄厚(配属了友邻一个装甲团),就数他第七装甲师损失大。在北非吹的神乎其神的“右勾拳”,有点常识的都看得出来,北非作战部队只能顺着海岸公路运动展开,向南迂回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比拼的不是谁的指挥能力更强,是谁有足够的补给把战线向南延伸的更远,也就是拼的是谁能把更多的补给送到作战部队手上,这就意味着谁脱离后方兵站谁倒霉,第一次托布鲁克的德军,十字军的英军都用血说明了这个道理。

顺道说下蒙蒂,个人认为蒙蒂指挥能力soso,然而他在北非沙漠就是完克隆美尔,为什么,没别的原因,蒙蒂的蜗牛爬追击,一路慢慢爬一路进筑兵站,恢复港口,从不脱离后勤支持范围,也从不破坏战斗队形,隆美尔的快进快退的猪突打法对这个乌龟完全无可奈何,只能被一路赶回突尼斯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要从军事上来回答。

军事上有三个术语:突破、分割、包围。教科书一般告诉我们,当突破敌人防线后下一步就是分割敌军,为包围敌人创造条件。不过德国元帅隆美尔却向人们显示了,打仗可不能这么呆板。

二战初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派出了几十万大军前往北非。可是这么多的意大利军队居然不是英国人对手。当几十万意大利人被几万英军打了个屁滚尿流之后,心高气傲的“领袖”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伸手向元首求援。于是希特勒派出了自己的爱将隆美尔。自从隆美尔出现在北非战场之后,这里成为了他的天下,成就了他“沙漠之狐”的威名。

事实上,刚到北非的时候,隆美尔手头上只有一个加强装甲团,几千人马而已。但是神奇的隆美尔硬是凭借这么少的兵力来了个剧情大逆转。

不久前,追着几十万意大利人猛打的数万英军,反过来被几千德军撵着屁股跑。这就是著名的“昔兰加尼大捷”,隆美尔辉煌的一战。

战役经过就简单叙述下吧。1942年3月31日,德军占领卜雷加港。

4月2日,卜雷加以东80公里的阿杰达比亚被德军占领,在这个地方隆美尔开始分兵,左翼以意大利军布里西亚师配合德军第5轻装甲师第8机步营沿海岸线直扑班加西,然后前往德尔纳,此为左翼包抄路线;

中路以德军第5轻装甲师第2侦察营及第5轻装甲师一部、意大利军阿里特师配合分两路对梅基利实施并列攻击,此为主要攻击方向;

右翼以德军第5轻装甲师一部沿本盖尼亚、塔基代尔直取梅基利侧后,此为右翼包抄路线。

4月4日,德军占领班加西。4月6日,德军占领德尔纳,并俘虏英军两位指挥官尼姆和奥康纳中将。4月8日,梅基利在抵抗了一天后被攻破,英军指挥官帕里将军被俘。4月10日,德军进抵托鲁鲁克,昔兰尼加战役结束。

这次进攻行动,隆美尔还是使用的是他最拿手的中央突破、两翼齐飞战术。问题就在于,如果隆美尔手中兵力充足,那么这样进攻属于正常。可他手上根本没多少兵啊,为什么架子却摆这么大,结果还节节胜利呢?

所以下面这里重点的就是隆美尔为什么获胜?

从上面的昔兰尼加作战示意图中,可以看到,隆美尔把德军分成4路对英军实行突击,看起来好像违反了德军集中使用装甲力量的原则,可是几千德军一路长驱直入,数万英军只能抱头鼠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隆美尔在进攻中用了两个手段:首先他在进攻正面放了几百辆木头的假坦克,这些假坦克是装在大众汽车底盘上的,这样在正面就摆出一副将要发动强大攻势的假象;

然后隆美尔灵活使用分割包围这一战术手段,不断的做出要进行战役迂回的样子,一副英军实施包抄的架势。

这两个手段呢,必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毕竟正面的强大攻势是假的,只是装装样子,如果没有别的手段相结合,只要时间一长,英国人可从火力密度中计算出来当面德军到底有多少力量,这些假坦克就露馅了;但是当同时对英军侧翼实施迂回包抄,做出分割包围英军架势时。这个时候,在英军看起来德军力量非常强大,就算正面能顶住,侧翼就没有部队去防守。

隆美尔这两下子是专门针对同行设计的。军人可以说得上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了,各个国家都有很多高材生,就算没有特别的天才,指挥军队的将军也都是深通军事原则的。军事斗争,第一忌后路被断,第二忌侧翼暴露。

所以隆美尔分兵进攻,总是摆出一副威胁英军侧翼,试图切断英军后路的架势。而西方军队打仗几乎都有一个通病,一旦侧翼暴露,自己的后方补给线受到威胁,就会撤退。而隆美尔需要的就是英军指挥官是这样懂原则的“砖家”,这种“砖家”教条而又古板。要是遇到的不是“砖家”,是个愣头青指挥,命令部队拼死抵抗,隆美尔还不好办呢。他只有一个装甲团,再加两师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嘛,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碰上门外汉要跟隆美尔死拼,就算德军真能包围英军,也没有打赢的资本,其实甚至连作战的弹药和汽油都不够。但碰上同行中的“砖家”就好办了,他们会在感觉不安全时就撤退,而不是去深入分析:德军到底有多少兵力火力,德军进攻的战役目的到底是什么,和他们打一仗能不能打赢?这样一来,隆美尔就可以在英军撤退过程中趁机一小块一小块吃掉那些分散的和掉队的,就算没吃到也没关系,可以缴获大量他急需的作战物资供他继续追击作战。隆美尔就是用这一手,一次又一次欺骗英军,不停制造出德军大规模进攻的态势,迫使英军一路狂逃数百英里之远。所以隆美尔的外号叫做“沙漠之狐”。狐,耍诈的高手也。

而隆美尔的这种作战手段就是分割战术的一种具体运用。部队表面是在对敌进行分割包围的战术动作,可是目的并不一定真要包围敌军,其实迫使敌军后退。

李世民把这种战术手段讲解的很清楚。他这么说:“守之法,要在示敌以不足;攻之法,要在示敌以有余。示敌以不足,则敌必来攻,此是敌不知其所攻者也;示敌以有余,则敌必自守,此是敌不知其所守者也。”

既然进攻是为了诱骗敌人防守,那么分割也可以是为了诱骗敌人撤退。这就是要正确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使得敌军按照我方的意愿去做,以形成对我有利的战场态势。可见,隆美尔已经深得用兵之妙。后来英国人终于有个将军看破了隆美尔的招数,不过可不是蒙哥马利,他打败隆美尔纯粹靠的是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看破隆美尔招数的是奥金莱克,在1941年11月的“十字军行动”中,隆美尔取得第一阶段胜利,并于11月24日再次用出了这一招,直插英军后方试图打破英军整个战役攻势时,英军一片恐慌,只是奥金莱克一人镇定地看出:“(隆美尔)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企图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目标是摧毁他。我们是在进攻,而他是在防守。”奥金莱克敏锐地抓住了隆美尔的要害——他的进攻是为了改变攻守态势,他的穿插分割是为了欺骗英军使其撤退,这一正确的判断帮助英军取得了“十字军行动”随后的胜利,也让隆美尔第一次在北非战败。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一战成名,但笔者更尊敬隆美尔。

他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对亡妻的极度痴情让首相丘吉尔也感动得向他敬礼;他总是戴一顶坦克贝雷帽混在士兵当中;他喜欢跟部队官兵打赌,一次竟赢了美军一架轰炸机包括全部机组人员的支配权……作为英国历史上担任将领时间最长的一位军官,蒙哥马利的一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但在阿拉曼战役中,笔者却更尊敬隆美尔。

以今天的眼光看,二战中德军元帅隆美尔驰骋纵横的北非是一个完美的战场。它自成一体,与其他战场几乎完全脱节。

隆美尔一直在渴望着找到这样一个独立的战场,他就是这个战场的主宰。每一位军事指挥官在面对一个新的战场环境时都会潜心思考战略战术的运用,但隆美尔走到了极端,他更喜欢惟我独尊地排除掉客观环境对主观作战意图的影响和干扰。这使得隆美尔每次在战斗中都能异乎寻常地率领自己的士兵远远冲在整个部队前面。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两人在北非的交战上,蒙哥马利的军队比隆美尔的军队力量高出一大截。

当时隆美尔只有8万军队,而且有一万不能战斗;而蒙哥马利的军队有19.2万人。

军事装备上,隆美尔只有550辆坦克,而且还是老式坦克,性能很差;蒙哥马利有1229辆坦克,其中还有500辆美式先进的坦克,火力比隆美尔高出了一大半还要多。

再加上隆美尔的军队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而蒙哥马利能通过红海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在实力相差太大的情况下,隆美尔失败是必然的。隆美尔被逼迫的无路可退,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只有失败。

在隆美尔败走非洲后,他很无奈的说:“如果我有足够的汽油,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马利。”

造成隆美尔失败的原因不应该直指他的战略眼光,就当时的情形看,隆美尔失败是必然的。没有石油,没有弹药,后备军力又不足,用这样的军队哪位将领又能抵挡装备精良,而且物资充沛的敌军呢?这也正是北非战场隆美尔失败的真正原因。

隆美尔给希特勒发去电报,称现在撤退尚不晚,但希特勒坚决不同意撤退。

1942年11月4日,隆美尔决定把残兵败卒撤下来,但为时已晚,撤下来是带轮子的,抛在身后的步兵只能听任命运摆布了。在15天中,非洲军撤退了1000公里,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但伤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非洲军成为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支向盟军投降的轴心国部队。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既是坦克战、沙漠战,也是后勤战。英军以其海空优势,封锁和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使德军难以持久作战。

这次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在战略上,使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在军事上,保证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供应线的畅通。在精神上,此役对盟军坚定信心有着重要作用。用丘吉尔的话说:“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时至今日,阿拉曼战场硝烟早已散去,而二战遗留的地雷仍埋在那片土地……德意军队撤退时为避免盟军追击,埋下了大批地雷——从阿拉曼往西共埋有约1750万颗地雷,当时该地区便有“魔鬼公园”之称。

阿拉曼,作为埃及西北部的一个小镇,却因阿拉曼战役名声大噪。如今在这里,交战各国都建有阵亡将士公墓。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作战特点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隆美尔名言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