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人间失格名句(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网友提问:

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优质回答:

一本书之所以被很多人推崇,肯定有它独特的地方。《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也作为他自杀身亡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肯定有它独到的地方,下面为您解答:

一、《人间失格》写了什么

《人间失格》是读者很喜欢的一本小说,主要是太讲述的故事与读者的现实处境具有比较近的距离,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振。

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叶藏天性敏感而又怯弱,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都会令他感受到不安甚至恐惧,加上当时世道的混乱、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甚至是彼此之间的相互欺骗,都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力,也让他时刻都处在挣扎和纠结的边缘。而当他从少年青年再到壮年,这一切都与他如影随形,让他觉得难以挣脱,以至于他最终在这种现实中迷失了自我,并感觉到生而为人,他很抱歉。

虽然现实让他挫败不堪,但叶藏还是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作赌注,试图找寻自己和人类困惑和迷失的原因,并说明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是值得尊重的,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也正是这种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普遍性,让所有读者都对这本书深深着迷。

二、《人间失格》的独特之处

这本书之所以被人推崇,我觉得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文章的主题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他也在这在《人间失格》中描述的状态,都让读者在这些字句的表述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了较多的共鸣,比如“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就被很多的读者引用甚至口口相传。

2、太宰治自杀身亡为《人间失格》这本书有所加持。有很多作者的作品,是因为作者死亡等原因,引发图书的火爆。比如诗人海子卧轨自杀,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他诗歌的风靡;林奕含的自杀,引发了对霸凌话题的热议,也带动了图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大热。太宰治的自杀身亡,自然也对《人间失格》的畅销有所推动。

3、《人间失格》使带有半自传色彩的作品,读者容易将他与太宰治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读者评价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灵魂之书,生的困惑,爱的无能,都被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文字当中。而太宰治的一生,也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他曾5次自杀未遂,与5个女人纠缠不清。这种纠结和挣扎,与《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无比接近,读者出于好奇,自然愿意借助这本书深入的了解太子这个人,去了解他的一生。

三、写在最后

有句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用我们现在流行的口头禅来说,就是人间不值得。包括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隐隐的反映出这种状态,但我们都应该不断的努力,去在这个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找到活着的资格。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社会上被尊重,被肯定。

如此,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其他网友回答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别人推崇自有原因。刚好看过,分享一下我认为《人间失格》被推崇的原因:

1.题材新颖,独树一帜。

很多人都说《人间失格》是一本半自传体,但实际上,我觉得更像是太宰治的自画像。他借着主角叶藏的视角剖析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借由书中人物表达出来。书中人物像更是太宰治身上的一层皮,他借着这层皮,描摹自己的真实灵魂画像。

2.文字真实客观,不回避,美化

一大部分创作者追求在作品中抽离自我,淡化自我。又一小部分创作者在作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美化自我。《人间失格》与众不同,它力求以最真实的笔触描摹自我,不回避人性中的缺点和丑陋,也不美化行动背后的肮脏动机。不能说它的描写就百分百真实客观了,但是它已经与真实人性很接近。

3.作品有争议,能引发讨论

有人认为《人间失格》基调灰暗,“丧”冠全文,没有积极的正能量传播,不算好作品。有人认为,太宰治观察细致,笔触细腻,直抵人心,是难得的好作品。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品,能引发更多人的好奇。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就不再为了凑字数彰显鸿篇大论来赘述小说梗概了。

其实《人间失格》不单在中国,在作者的家乡日本以及很多英语国家同样备受推崇。

在日本,这本书被称作精神疾患的灵魂独白

首先,这本书确实很伟大

书中的叶藏就是作者太宰治的化身,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太宰治的自传

而且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冷漠的口吻和冰冷的笔触

直面自己的一生,残酷粗暴的将自己坎坷、悲惨的过往以及性格中的所有缺陷和弱点

血淋淋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勇气极其可怕。

我们读过很多名人的自传,虚构臆想的情节可能会占去一半,剩下的所谓真实

同样经过艺术的加工,人之所以为人,善之花多么绚烂,恶之花就有多么浓艳

《人间失格》的真诚,是整个文学史所欠缺的

太宰治之前没有过,之后也不会有。

其次,《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最后一本书

出版的同年,它决然的离开带给他侮辱和羞耻的人间

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人间失格》为何如此决绝

是他最后一次拿起笔站在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一生

我言生前事,哪管身后名。

太宰治对世间人的最后一次黑色幽默。

如同一部音乐剧在最高亢的部分,戛然而止

听众猝不及防

太宰治的自杀也为《人间失格》增添了传奇色彩和悲剧意味。

其他网友回答

《人间失格》意即“失去当人的资格”

世人的悲欢是各不相同的,但并不妨碍我们与之共情。正如我们喜欢一首歌,“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也许当下并不能读懂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意思,但多年以后,你在这世界跌宕起伏,所有的疑问就都有了答案。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本书?是啊,我也想知道原因。这明明不是太宰治所写的那个年代了,时代背景已经更迭了,社会已拉开新的序幕,对着世人摇晃着激动的手,仿佛在邀请我们。我们该高兴的,可为什么内心夹杂着一丝惧怕和迷茫?

答案在这本书里。无论是时局动荡还是岁月静好,构成这世界的主流依然是人,是人就会有通病。

读书,总以为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殊不知可能也是自己的人生。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者笔下的人物确实是鲜活而仿真的,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咆哮狰狞无措和痛彻心扉的歇斯底里,而我的心境也与之同悲同喜,但更怕经历他们所经历的。

我爱上这本书是因为书里的句子,比如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袭来”

“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两人”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也谈不上不幸”

“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

喜欢从来都很简单,因为书里的台词,因为作者的故事,因为人物与自己的相似性,因为一切未知和已知。

将目光放的平缓些,将目的放的纯粹些,你会发现,书的价值远远不是三两句就能解释的,而是需要你一生去感悟去摸索。

其他网友回答

世界的希望和光明的一面在等待着每个人。但是,对于太宰治来说,不是。“人间失格”其实并不是一个中文单词,而是由日语的汉字直接引用过来的词汇,在日语之中,“人间失格”翻译为:失去作为人的资格。

太宰治,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6年出版之《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赏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享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太宰治作品《人间失格》描写尽生活中产生的体会,是触手可及的懦弱,是能被切身体会的缺陷。关于太宰治的认识,几乎全是负面词汇。太宰治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9年。太宰治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影在了叶藏身上(《人间失格》的主角)。

《人间失格》反映,太宰治对于人世间的不满,选择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他不想活得虚伪。太宰治的一生,都在思考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又为什么?自己是一个人。

这也是大多数人迷茫的问题,成为《人间失格》被推崇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太宰治人间失格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