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写诗随手拈来 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

网友提问:

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

优质回答:

中国古代是诗的帝国。尤其是唐代,更是巨匠辈出,佳作多不胜数。举凡田园、山水、边塞、送别、壮游、别业、机锋、爱情、悯农、伤时、从军、宫闱、唱和等等,都有巅峰之作。至于流传至今的,多是诗中极品。

古人,尤其是文人学士,大多数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颜氏家训》说“俭而不吝”,《司马温公集》说“俭则寡欲”。诸葛亮也说“淡泊明志”,同时受老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他们追求空灵典雅,常常以静心明性,不慕虚名为傲。古代交通闭塞,生活相对单调,比现代人对自然有更亲和、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社会,品味人生,体会大自然的旖旎壮阔。李白诗明快清俊,仙气飘逸,不拘一格。杜甫诗厚重凝练,端庄典雅,忧国忧民。王维诗的意象丰富,情趣盎然。王昌龄诗空灵恬淡,清新自然。读唐诗总是令人口角噙香,荡气回肠!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但是,古人作诗并不是信手拈来。“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古人苦学的故事数不胜数,作诗也一样。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也有“铁柱磨成针”的传说;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流传至今,更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痛苦的倾诉,这并不是为了惊世骇俗,确实是诗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作的真实写照。很多诗句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都是作者用心之作。“功夫在诗外”,这不是随口一说的。

比较古人生活,我们今天的人生活节奏明显快了,人们旅行有现代化交通工具,交际有现代化通讯工具,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曾经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古人静谧自在的物境、心境不复存在,我们没有身临其境,没有切身体会,又何必东施效颦呢?

有些诗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孟郊 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绅 的《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这些明白如话的著名诗篇如果是今人所作,恐怕未必得到我们的认可。

现代诗也不全是枯燥无味的。很多诗较之古诗意境更开阔,领域更广泛,思想更开放,方法更多样。对人性,心理,情感等等挖掘得更深!有很多诗作堪称精品 ,读来一样赏心悦目,余味无穷。只是比之古人现代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极大地普及了,诗歌爱好者也有很多,可能一天写出来的诗作就相当于古时的一个朝代,良莠不齐在所难免,那些出类拔萃的好诗需要我们的耐心去挖掘、去发现。杜甫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怀旧,复古是学界的永远的宿命,但我们也不要面对古人妄自菲薄,学习古人是为了更好的超越。最后送给大家赵翼的《论诗绝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诗歌爱好者共勉。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首先我不赞成信手拈来。写诗不是几句框框话能说明白的。首先要灵感,后辅以文化生活积累。现代人写诗枯燥无味最大原因是因为作诗者生活中无诗一一简单点说:假哭我们不喜欢,不痛捂着肚子装痛我们不喜欢一一因为你根本没长西施那样!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古人也写有很多枯燥无味的诗,我们现在所读的好诗多是精选出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启蒙教育的基础不同,古代孩童的启蒙教育是汉语言的用词平仄对韵,以及等等相关的知识,本身就是冲着诗词创作的方向去培养和学习的。

而现代人并非如此。这是教育科学的进步,但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退步。要辩证看待。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无网无手机,

娱乐只把笔来提。

写诗用酒加力气,

术业专攻出绝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