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资料简介(罗贯中的资料简介200字左右)

《三国演义》隐去了多少三国真相?你知道陈到、白耳兵吗?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隐去了多少真相,我倒是没有统计过,不过我知道陈到、白耳兵。

正确的说法是白毦【er】兵。白毦兵所存资料较少,仅见于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信中。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写给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一封书信,信中提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这里诸葛亮提到了一支部队——先帝帐下白毦。从“西方上兵”和“嫌其少也”可知,这支部队是刘备身边的精锐中的精锐,数量不多,应该是刘备禁卫军中的禁卫军。

据传说,夷陵大战中,刘备战败,退守白帝城,当时断后的就是白毦兵。数百白毦兵抵挡住了东吴数万大军的进攻,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羽毛饰也”,用羽毛或者兽毛做的装饰品。

从此字可以看出,白毦兵平时会戴着一些动物皮毛饰品,兵源应该来自于蜀汉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比如南方的孟获所部、马超的西凉羌兵。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提到“賨【cong】叟青羌”,这些都是诸葛亮对于各少数民族的统称,说明当时蜀军当中少数民族军很普遍。白毦兵就是这些少数民族军人的优秀代表。

诸葛亮的信中写到了“到所督”,到即是陈到。

陈到,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立传,但有两次提到此人。

一次是《三国志·杨戏传》引用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惧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征南指的是赵云,征西说的就是陈到。图——陈到雕像

陈到是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人,从刘备做豫州刺史时就开始跟随左右,可以说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

能和赵云相提并论,一是说陈到的勇猛,二是二人官职类似,三是代表和刘备的关系密切,属于贴身保镖。

后来陈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拜亭侯。关羽也是亭侯,可见陈到在蜀汉集团的地位。

《三国志》另一处提到陈到的地方是《李严传》: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

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欲移军汉中,于是让驻守永安的李严移屯江州,留下护军陈到镇守永安。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驻守于巴东郡,受李严统属。

和陈到同样职位的人,魏延、宗预、张翼、黄忠,史书中几人都有立传,其中宗预还是接的陈到的班,为什么陈到没有史料流传呢?因为李严。

李严是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角色,白帝城托孤,李严的位置在诸葛亮之上,只不过后来诸葛亮凭借手段除掉了李严。

陈到隶属李严,李严集团垮台后,李严身边的人都得到清洗,留下性命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被诸葛亮大书特书?《三国志》中,李严集团的人几乎都没有单独立传,皆是在其他人传中偶尔提及。

在其他史集中,《华阳国志》也曾提到陈到,不过史料来源仍然是陈寿的《三国志·蜀传》。

其实有很多的兵种都在演义中都没描述出来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优质回答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关羽失掉荆州是必然的,但是他的大意也是失掉荆州的原因之一。

早在鲁肃和孙权刚一见面的时候,鲁肃就和孙权提出了东吴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接纳了这个建议,并把它当作东吴的战略方案予以实施。

而诸葛亮和刘备见面,诸葛亮也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隆中对》。在《隆中对》里,诸葛亮的建议是占领荆益二州,外结好孙权,待天下有变,刘备带领路人马出秦川,令一上将带领一路人马出宛洛。刘备也接受了这个建议,把它当作自己集团的战略方针予以实施。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双方的方案里,双方的需要发生了冲突。那就是荆州的归属问题。东吴需要占领荆州,作为自己安全的保障。而刘备需要占领荆州,作为自己进行北伐的出发地。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不了,双方必然会发生矛盾。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为了实现竟长江之极以据之的方略,专意南郡。在和曹仁经过长时间的血战后,占领了江陵。而刘备则南下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这样,东吴的南郡处于曹魏和刘备之间,而刘备被东吴包围,双方的态势都不好。

为了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刘备向孙权要求借南郡来为北伐做准备。在鲁肃的周旋下,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但是,不久孙权就后悔了。因为南郡地处长江上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没有南郡,孙权的战略计划就不能完成,就无法安睡。

而刘备则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出兵占领了益州。孙权得知后感到十分的生气,因为刘备阻止自己去占领益州,刘备到去捷足先登了。这个时候,战后荆州刘备占有五个郡,而孙权却只占有一个,实在不公平。孙权决定向刘备索回荆州,但遭到刘备的敷衍推脱,说得到凉州才还。

孙权一气之下出兵湘水,双方险些火拼。正值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害怕益州有失,遂与孙权和好,以湘水为界,平分了江南四郡。刘备自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是他不知道南郡在孙权心中的地位,孙权不得到南郡是誓不罢休的。

然后孙权又攻打了淮南的曹魏的重地合肥。谁知道,被张辽以七千人马打败了自己十万大军。在逍遥津还险些丧命。于是,孙权又把目光转向荆州。

这个时候鲁肃已死,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吕蒙是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在《三国志吕蒙传》中,吕蒙是这样向孙权建议的:

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就这样,孙权和吕蒙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策。孙权也因此向曹操请降,并和曹操订下姻亲,为下一步袭击关羽做准备。

而刘备集团对此竟然没有一点察觉,刘备诸葛亮关羽之流还在做着结好孙权的迷梦。真是刀架在脖子上还不知死。而关羽也如同以往一样,对东吴轻视无礼。在孙权试探求婚的时候,居然骂出虎女安嫁犬子的话,根本不顾一般的礼仪,引起东吴上下的同仇敌忾。

在进军襄樊的时候,关羽还是对荆州的防御做了准备的。但是,当吕蒙装病,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班,陆逊向关羽写信卑词奉承后,关羽竟然失去了警惕。他把守卫的军马大部抽调到襄樊前线,使得后方空虚,给东吴偷袭创造了可乘之机。

最不可原谅的是,曹操为了让关羽与东吴火拼,估计把东吴要偷袭荆州的消息泄露给关羽,关羽竟然犹豫不愿意回去。不重视自己的根本之地,麻痹轻敌到了这种地步,怎能不败!最后,关羽落得个败走麦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擒杀的下场。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在东吴已经定下武力夺取荆州的决策后,关羽的荆州就无法保住了。因为离东吴近,离西川远,蜀汉无力争夺荆州是明显的事。荆州迟早要丢,只是缺少一个导火索而已。但是,关羽的麻痹轻敌,处事大意,犹豫失误,也是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很多人的共识,认为关羽为人太傲、太自负,既然要围攻襄樊,为何不好好保护大本营荆州,最后导致荆州失守,自己最终也被杀害。但是我认为,荆州失守的主要责任不在于关羽,主要责任在于刘备,其次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理由:

【一】刘备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1.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官方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一方面是关羽在自己大哥夺得汉中,成为汉中王时,想在荆州这边策应大哥给大哥一个惊喜,而且也是为了 实现诸葛亮在隆中所确立的战略路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不可能是关羽自己头脑一热自己决定的,必然会上报刘备备案的,也就是说关羽围攻襄樊是国家行为,是经过朝廷批准同意的,刘备和诸葛亮是知晓并同意此事。

2. 用人不当。刘备在攻打汉中的时候,他自己的大本营是留谁驻守的呢?是诸葛亮,因为刘备知道自己在前方拼杀,后方老巢要是被人端了,那就是进退两难了,所以他特意留下军师诸葛亮驻守。刘备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在批准关羽实施襄樊之战的时候,为何不为关羽派遣一员能够镇守住荆州之地的大将,而是眼睁睁看着关羽在前线打仗,荆州却由一个既无德又无才的麋芳来镇守,难道就因为他是自己的小舅子就这么放心。而在这个时期,赵云正处于空档期,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任务,为何不派赵云前去驻守,如果赵云去驻守,那蜀汉的结局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而麋芳在吕蒙到来之后就投降了,保命要紧。

3. 刘备的盲目乐观。在关羽围攻襄樊的时候,此时三国势力全部投入进来,魏蜀吴三家大作战,而魏国和东吴参战的都是一把手,曹操和孙权都是亲自带兵指挥作战,而刘备在干嘛呢?他在他的新王府中优哉游哉呢!既不到前线去亲自指挥,也不派大将去驰援,盲目的认为关羽能够抵挡住魏和东吴的两方抵制,最终关羽兵败,最终被东吴所杀。

【二】诸葛亮的连带责任

如果说刘备是盲目乐观,用人不当,但是诸葛亮作为军师,如此智慧的卧龙为何不提醒刘备应该做好驰援荆州的准备工作呢!

所以,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虽然直接失荆州的是关羽,但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刘备,这也就在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在关羽死后,刘备不顾国家的未来,毅然倾全国之兵去攻打东吴为二弟报仇,因为关羽的死他有太大的责任了。

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谁厉害?

优质回答

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谁厉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度。都是名家、大家的手笔。看的是读者怎么去解读每一部小说。我唯一推崇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在以前的发文中,我曾例举了《水浒传》的范例和写作的艺术。现在,再简单的说几句。现代社会的文学创作,已是枯水期。没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能力和作者。很多人以为现在和平年代,没有素材,没什么可写的。《水浒传》是学习创作的最好教材。要认真读,抛开山贼草寇的概念。去解读它的喻比手法的巧妙。说的是心而不言心的含蓄,却让人感到创作艺术的高超。读懂《水浒传》,就是造就自己的文学成就。所以,四大名著名的作者,我认为最厉害的是施耐庵。它的创作艺术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让我受益匪浅。

罗贯中最厉害,把《三国演义》写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打斗场面刺激,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中,有多少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优质回答

相传施耐庵和罗贯中都参加了抗元的起义浪潮。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政权后,施和罗都选择了半隐居生活。

两人不甘寂寞,都埋头搞起了创作。罗贯中演义了"三国",把"桃园三结义"写的有声有色。作为罗的先生施岂能甘居人后,就绞尽脑汁地创造了梁山好汉108将。

山东本有流传的宋江好汉,仅36条,施就索兴乘于3,一下扩展到108将。

据说罗贯中也服了:"先生,果然超脱不凡,超越了瓦岗寨,打土豪,斗地主,必将风靡全国啊!"

想不到施耐庵和罗贯中,沙场上没有名扬天下,却都在文坛中青史留名。都列入了四大古典名著。

从此,梁山好汉成了江湖英雄的代名词,鲁智深倒拔杨柳树、武松景阳冈打虎等,都深深映入了人的脑海中,而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壮举,更是让人热血沸腾,赞叹不已!

根据《宋史·侯蒙传》和《宣和遗事》等文献记载,小说《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只有三十六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能。

中国宋代是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发生了大小农民起义数百次之多。而宋江起义仅仅是其中之一,其起义规模和影响是比较小的一次。

宋徽宗末年,在山东梁山泊发生了宋江起义。当时宋徽宗荒淫无道,朝廷奸臣当道,天下百姓无安宁之日。

宋徽宗1119年(公元),在山东郓城发生了一件欺压百姓的大事。宋徽宗手下奸臣蔡京和童贯等人,看中了郓城境内梁山泊地盘,便撺掇宋徽宗收为国有。

梁山泊收归国有,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梁山泊是郓城百姓吃水用水的父母河,养育着十几万的人口。当百姓得悉这一信息,十分愤怒。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

宋江是梁山泊郓城人,在当地任职押司小吏。他仗义疏财、施恩布德、性格豪爽、助人为乐,在当地声望很高,被誉为“及时雨”。

宋江得知朝廷奸臣蔡京和童贯等人要把梁山泊收为国有,作为一名地方官心中不悦。又看到奸臣蔡京和童贯等人肆意掠夺和欺压渔民,强征税赋,心中更加愤怒。百姓渴盼有人带头出来抗争,宋江见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部曲揭竿而起,梁山泊为根据地,这里易守难攻,朝廷难以对付,当本地官兵来攻打梁山时,被宋江部曲击退,落荒而逃。

宋江在梁山泊安营扎寨,没出去作战。宋徽宗没把宋江这伙人当回事。但看到当地解决不了问题,这才动用了东平府知府侯蒙,率领禁军征讨。宋江这才走出梁山泊下山,转战青州,后又在齐州、青州一带与宋朝军队交火。后来侯蒙没熬过宋江起义军而死去,朝廷暂时放弃征讨计划。公元1121年,宋徽宗又派遣海州知府张叔夜,封其为招讨使,继续征讨宋江起义军,这时,宋江起义军已在淮阳一带活动。

宋江起义规模很小,在当时起义队伍中影响甚微。自从南宋出版《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这段史事演义化和故事化,尤其是明初小说《水浒传》的出现,更把这段历史虚拟化了,文学化了,把本来很平常的农民起义,写的故弄虚玄,却掩盖了它的历史真实性。

据《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书籍记载,小说《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中只有三十六人,在历史上是可能真实存在的。

又据古文献学家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一书,可考的人物大体如下:

宋江,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梁山泊举事。他的副手被北宋将领、大臣张叔夜擒获而投降,后来,参与奸臣童贯围攻方腊的战争,不久去世。

杨志,宋江去世,带领其余部队,参与了征伐辽朝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宋军供给不足,造成士兵缺衣少食,再加之赏赐不及时,导致杨志帅兵不战而退。

史进,在《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称之为:史斌。“进”字和“斌”字谐音,因此,也许被民间误解为“史进”。金兵南侵,史进趁机攻占兴洲,举兵反叛称帝,后被南宋名将斩首。

张顺,与宋江无关,史书有其原型。南宋末年时,元朝围困襄阳城,一位民间英雄叫张顺,他为抗击敌人而牺牲。小说《水浒传》中张顺之死,所取的素材就该人的故事。

关胜,与宋江无关,史书也有原型。他是北宋末年济南府守将。他骁勇善战,是抗金英雄,遗憾地是被傀儡皇帝刘豫杀害。

李逵,史书与宋江无关,但有原型。他为人暴戾、心狠手辣、嗜好杀戮。北宋末年,李逵投降了金朝。

董平,与宋江无关,史书上有原型。他是唐州地区一霸。在北宋末年战乱中,他趁机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带领士兵,所向披靡,一往无前,获号:“一撞直”。

张横,不与宋江同党,史书有原型。南宋初年,于太行山起兵,拥有两万余众士兵。

一丈青,不与宋江同党,史书也有原型。她在本为宋代武将张用的妻子,是女中豪杰。

以上九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不怎么出名的人物。其实,小说《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根据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组成的,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他的《七修类稿》中有详细的诠释。

总而言之,小说《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有九个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今天我们谈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分清历史与文学的不同。历史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小说完全依靠虚构的艺术而生存。小说完全可以借用历史和现实来塑造作者心目中的人物,但历史不能借用小说来塑造历史人物。历史必须尊重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掺假。

如果罗贯中与曹操、周瑜、关羽等人在茶馆碰面,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优质回答

寄暇学宫是一个历史主题的茶馆,由于最近人气不旺,所以就邀请了著名作家罗贯中同志前来讲课。罗贯中自打到了寄暇学宫以来,每天也就那么仨俩的听众。

这一天罗贯中刚讲完课,就上来一个红脸的大汉。这个红脸的大汉一上来就给对罗贯中表示感谢。

罗贯中心中暗想,这是谁啊?红脸大汉自报家门,原来是关羽。

关羽道:我早就想来找你了,只是工作太忙,一直抽不出身来。

罗贯中心道:真是见鬼了,怎么三国的人物来找我了!于是就满脸堆笑地问道:你最近都忙些什么?

关羽道:这不儿拜您老所赐,在佛教那儿当神,又在道教那儿当神,儒教那儿也有人拜我!现在黑道的事儿要管,白道儿的事儿也得管。钱财上的事儿也……

关羽正说着,忽然发现旁边站着一个白衣书生。关羽一招手对那白衣书生说:我事儿多,要不您先请。

白衣书生一点儿也不谦让,上前送给罗贯中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四个大字:尊老爱幼。

罗贯中接过锦旗不知是什么意思。白衣书生自称是周瑜。周瑜于是就给罗贯中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

周瑜:非常感谢您把我写成是被诸葛亮气死的。现在我上公交车,我往谁跟前一站,都马上站起来给我让座。大家都怕一不小心把我气死,那小乔不得把他们告得倾家荡产。乔家大院就是这么建起来的!

罗贯中一听居然还有这种事儿。于是就问道:您这么年轻,就有人给让座?

周瑜得意地继续说道:谁说我年轻了?我现在是不是快两千多岁啦!年轻时我脾气就不小,现在老了脾气更大!现在我在电梯间抽烟都没有人敢说我!

周瑜正说着,旁边有个人道: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一听这词儿熟,就试探着问道:您是曹操?

来人道:正是孤。

罗贯中道:别拽文言,我那时写《三国演义》就开始用白话文了。

曹操道:就是我,咋滴!

罗贯中道:您最近也挺好?

曹操道:最近还行吧。给化妆品做代言,钱没少挣。

周瑜奇怪道:就你长得那副德行,也能代言化妆品。怎么也得找我这样的吧!

曹操道:拜罗老所赐,说书唱戏的都把我描绘成了一个大白脸。要想美白护肤,铜雀台来找孤!

周瑜一听立刻大怒:你写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是不是在惦记我江东的大小乔?

说完与曹操撕扯在一起。罗贯中一时不知所措。关羽上前把二人分开,叫他们出去打!周瑜和曹操拉拉扯扯地出了茶馆。

见周瑜和曹操走了,关羽凑到罗贯中跟前。关羽两只眼睛睁得溜圆,把罗贯中吓得不轻。

关羽道:知道我为什么脸这么红吗?

罗贯中哆里哆嗦地道:不知道呀!

关羽道:还不是叫你气的。你老实告诉我,当初你送给我绿帽子的时候,有没有现在这个意思?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关羽面对罗贯中深施一礼:多谢先生!

曹操面对罗贯中怒目而视:算你狠!

周瑜面对罗贯中耳赤手抖:就你行!

罗贯中面对三位抱拳拱手:还请诸位莫怪!小生亦要树立“正能量”,亦要突出主角光环,惭愧!惭愧!

————————————————————————————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罗贯中的资料简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